南方大水泥 如何做细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大水泥如何做细水泥
探讨通过精细化管理满足熟料、水泥和砼一体化要求(质量篇)
南方水泥通过管理整合、管理提升,各业务板块的业务水平、技术水平都得以提升,但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环境激烈竞争、环保政策严厉要求这一大形势下,我们唯有深耕各业务板块,在人力、财务、营销、技术、品质等方面精细化、精准化,达到降本增效、持久品质的目的。
南方要做大水泥,必须做细水泥,各位同仁还需挑重担、钻业务、挖潜力、做贡献,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从原材料到熟料、水泥、混凝土的整个产业链,上一个环节的产品质量必将影响下一个环节质量和成本,最终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质量和成本。
南方水泥既然选择了水泥混凝土一体化的大水泥战略,就需要从整体化上规划和统筹整个环节的成本和质量、为社会提供安全产品。
我认为做细大水泥,从质量上讲,就是“两稳保一稳”,即通过适宜稳定的孰料矿物组成和水泥颗粒粒径来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
下面我从质量与成本的角度,围绕稳定性和适应性,抓住易操作、有效的关键性因素,如何通过精细化达到适宜和稳定的熟料矿物组成和水泥颗粒粒径级配,以及稳定的物料生产、上下游对接,从而降低成本和保证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施工性能和耐久性的稳定。
一、一体化下涉及质量、成本的几个理念、方法的建立和深入
1. 水泥链质量关乎安全,水泥技术上虽然没有造原子弹那么复杂,但比造原子弹更重要,因为原子弹造不好对人类无害,而水泥混凝土不是日用消费品,其造不好则危及安全。
再说要造好水泥,也不亚于造原子弹。
2. 营销为龙头,品质应在先,只有做优品质才能赢得市场,稳定、适宜就是最好的品质,稳定也是降成本的有效措施。
3. 整体成本降低和最终产品质量的安全可靠为目标,降本目的是增效,若一味追求前道或单方面成本的降低,可能造成后道或整体成本的提高和质量下降。
整个产业质量的终极要求是以适宜的成本提供安全可靠的混凝土及制品。
4. 熟料生产的一切活动是在满足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的同时,最终导向应该是稳定生产适宜矿物组成的熟料,满足后道生产的成本和质量要求。
5. 水泥生产一切活动是通过稳定适宜的水泥组分和水泥粒径来
满足混凝性能的要求。
6. 混凝土则是控制水胶比和集料级配、匀质稳定,确保建筑物的整体质量的均衡和耐久性。
7. 匹配供应和定制生产,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质量和物流要做到精细、精准、稳定地点对点对接和匹配,能为特定工程提供混凝土配制方案、水泥熟料生产方案。
简述之,即负责任、提品质、保稳定、降成本、适市场
二、混凝土对熟料、水泥要求是适宜和匀质稳定
混凝土对水泥品质的要求,就是在配制混凝土时,使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体积稳定性及最低的配制成本,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论述很多,在此不赘述。
在此我想探讨的是在一体化的战略下,作为前道熟料、水泥生产,应该是通过精细化的措施稳定熟料矿物组成和水泥组分及颗粒级配,从而稳定水泥的力学性能、需水性和外加剂的相容性等,这些决定了混凝土的均质稳定,由此决定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均衡与耐久性。
水泥质量的稳定是混凝土质量稳定的关键,也是降低混凝土成本的关键。
1. 水泥力学性能的稳定按当前混凝土配比设计规程进行配比,在水泥胶砂强度的波动时,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的波动,质量风险不可控,或水泥用量的增加,成本的上升。
2. 水泥需水量的稳定水泥需水量越大,水泥混凝土达到一定坍落度的用水量也都越大,实际生产中,混凝土企业一般很少根据需水量来调整水泥用量,而是根据坍落度值来调整用水量。
这样混凝土实际水胶比将随水泥需水性的变化而变化,相应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的水胶比越大、其间孔隙越多、密实度越小,从而使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变差。
若调整水泥用量,增加配制成本。
3.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稳定因熟料矿物组成、混合材品种、颗粒形貌与级配,石膏品种及掺量等等的不同,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不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稳定,可以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和配置成本的下降。
三、熟料质量的稳定生产及对接配送
从事水泥的同仁们都知道,宏观上影响熟料稳定生产和成本的因素很多,微观上影响矿物组成的因素也很多,有些需要设备上的改造,有些需要操作上的调整,有些需要质量上的控制,相对来说,质量上的控制和操作的调整是投入最少、收效最快的选择。
质量控制的环节和项目很多,我想重点探讨石灰石质量,煤质的选择,熟料发放配送质量控制的问题。
1. 重视石灰石搭配采运,不能忽视控制MgO在一定范围内
1.1 从事水泥工作者,特别是质量工作者,大都知道:熟料中的MgO超出1.5%,C3S矿物组分减少熟料强度特别是后期强度明显下降。
同时在煅烧中易结成大块质量下降,结大块还会造成冷却效率下降煤耗上升,大块如破碎不够细,在熟料储存和发放离析,导致出厂波动。
1.2 容易忽视的是:生料中MgO的调整,无法像其它成分可以通过配料来调整,如对石灰石中MgO的忽视,来什么用什么,很容易造成熟料质量的波动。
后道水泥和混凝土如没及时掌握MgO波动而引起的质量波动,或对此波动重视不够,易造成水泥配比控制滞后而导致水泥强度的大幅波动,最终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波动甚至不合格。
1.3 措施:加强石灰石的控制,并不需要增加什么成本,只要用心做到加强矿山取样检测,了解矿山质量分布,严格搭配采运,合理预均化,控制石灰石中MgO含量在一定范围。
2. 选择优质煤并稳定,提质降耗最简单有效
虽然新型干法窑,特别是采用了高效分解炉、燃烧器、篦冷机设备的窑系统,对煤质的适应性大大提高,但从质量、系统稳定性、综合成本方面考虑,选用优质煤,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特使是当前优质煤价格下跌,与差煤比有明显高的性价比。
2.1优质煤:内水分低(<2%)、全硫低(<1.%)、灰分低(<22%)挥发分适中的高热值烟煤。
此种燃烧迅速充分,火焰稳定,煅烧温度高,利于C3S晶体大量形成并晶形尺寸小,强度高并易磨性好。
熟料结粒小,热回收高,同时减少煤磨开机时间,增加余热发电量降低煤耗。
2.2 劣质煤,灰分大,燃烧易不完全,易形成长厚副窑皮、系统结皮,灰分不均匀沉入熟料易结大块。
系统的不稳定,大块的冷却不充分,造成煤耗上升,质量下降。
另劣质煤、水分高的煤、含硫高的煤容易自燃降低热值、造成损失。
2.3 如当地劣质煤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个人认为每卡价格低20%以上,可以考虑选择。
但要注意搭配稳定,或采取分别粉磨,放在分解炉使用。
2.4 建议采用吨熟料每兆帕煤耗、或吨水泥煤耗技术指标来进行对标,这个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实际操作,如果熟料与粉磨对接、熟料检测科学公正则应该可以反映出这一数据。
3. 熟料的对接配送与控制
3.1 稳定的混凝土需要稳定的水泥、熟料,而不同熟料企业由于原材料及工艺等不同,熟料的矿物组成、易磨性等差异较大,若频繁采用不同熟料生产水泥,水泥的强度、性能各异,将会影响配制混凝土质量的稳定和成本的降低。
域,每个企业的产品都有32.5,42.5,52.5及管桩特供水泥,而每个品种的水泥库就很少,甚至就一个。
举例说明,如浙江嘉善区域,嘉善南方和天凝南方,相距十公里,都生产管桩用水泥,销量都不是很大,生产上就会频繁的更换水泥品种。
海盐南方和秦峰,相距很近,也可以统筹安排一家生产42.5,一家32.5水泥。
3.1可以减少冲洗浪费,减少水泥质量波动,避免换库失误
3.2由于库的增加,便于搭配,保证了质量的稳定。
3.3每个库也有机会放空,减少库周水泥长期停留而结库,降低清库成本和质量损失成本。
3.4 库的增加,可以延长水泥的陈化时间,降低水泥的正电极性,提高外加剂的适应性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 分别粉磨的尝试
为充分发挥熟料及活性组分的胶凝活性,调整水泥的颗粒级配,降低水泥生产成本,满足混凝土的优良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体积稳定性及最低的配制成本,有研究也有企业在进行分别粉磨。
我觉得可以在磨机闲置较多,开机不足,储库多,有附近混凝土对接,就可以进行分别粉磨生产掺合料和水泥。
5.粉磨与砼的对接和定制生产前面已经涉及到,道理一样就不再重述。
五、合理的成本提供耐久的混凝土
1.稳定混凝土组分的供应和质量控制,组分的质量和合理的配
比,关系到混凝土的成本和质量。
2.建立完善的试验、检测条件和能力,降低质量风险和生产成
本。
3.加强与水泥企业在市场、质量、成本、技术上的沟通和协作。
4. 控制混凝土的均质稳定,以保证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均衡与耐久性为目标。
5. 能为特殊工程提供定制混凝土方案,满足特殊要求。
六、建议技术团队驻厂
技术人员如同猎手,长时间不扛枪打猎,打猎水平就会下降。
只要多到山里转转,总会有猎获,即使没有,也会掌握到猎物的习性,出没踪迹。
所以,技术团队深入生产企业,沉下去、精细化协同作战、深入挖掘,总会有所收获:
1. 收集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客观评价企业生产运行状况
2. 进一步优化流程、操作参数、控制指标、工艺配料和产品优化。
3. 提高个体和团队的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企业。
4. 技术团队可由设备、矿山、安全、工艺、质量组成。
可跨专业、
跨部门,时间可一周、或一月,可跨区域交叉或本区域等等
七、建议设立南方水泥最高质量奖
质量是一份服务社会的责任,质量是占领市场的利器,质量也是降低成本的手段。
南方水泥应该为在质量工作中,实现卓越管理、提供卓越品质的个人、团队、企业给予荣誉,树立典范,唯此可凝聚力量,引领突破,铸就辉煌。
在一体化战略中,品质、成本是核心,让百年品质成为我们的质量文化,质量工作者的信念和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