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聂耳》最新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家聂耳》最新教学设计
第1篇:《音乐家聂耳》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背景,聂耳的简要生平;
2、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卖报歌》;
3、认真地欣赏《金蛇狂舞》,并且从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增加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卖报歌》;
2、听赏《金蛇狂舞》。
教学难点:
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其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都听过国歌《义勇*进行曲》,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生回答)
师:他就是著名的*音乐家——聂耳。
2、介绍聂耳生平:
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1912---1935
代表作:《义勇*进行曲》、《卖报歌》、《金蛇狂舞》、《毕业歌》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聂耳叔叔创作的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卖报歌》,看看那个年代的报童每天的生活史怎样的?
(二)新课教学
1、播放歌曲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
3、师:听完这个故事,我们再听一遍歌曲,你们仔细感受,觉得这首歌改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生回答)
4、学唱歌曲
a、教师*奏歌曲旋律,学生用“啦”跟唱;
b、分组记歌词
c、2/4拍节奏强弱,分组唱,当两组组唱的时候,其他两组的同学用强拍手,弱拍空的方法为他们伴奏;
d、一起跟老师的琴声唱整首歌的歌词;
e、跟伴奏唱。
(三)听赏《金蛇狂舞》
1、师:聂耳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曲,还写了许多民乐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小学音乐家聂耳说课稿
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制作了,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学习中。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采用了视觉图象、创设情境、兴趣引入、音乐律动等方法进行教学。
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如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群体合作法。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重温升国旗仪式(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介绍作曲家聂耳。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入本课——音乐家聂耳。
介绍作曲家是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讲述音乐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
a.学习旋律。
老师分句出示、*奏旋律,学生随乐用“lu”哼唱。
b.分组接龙,熟悉旋律。
c.填词演唱。
d.听录音范唱,整体感知歌曲。
e.歌曲处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词曲作者,完整演唱歌曲,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演唱,通过歌词分析,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演唱者的心情,这样才会把歌曲唱得更有感情。
(6)情境表演。
(全班分三组,每组推选两名学生,一名扮演小毛头,另一名扮演聂耳,其余学生扮演街上的行人,看哪一组演的最好,并对其作出简单评价。
)
设计意图: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聂耳》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扩大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参与欣赏歌曲,启发学生对音乐家聂耳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并认识音乐家聂耳的作品在时代中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用具
黑板、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云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名人,请问你都知道有哪些名人?学生自由回答。
大家知道,他凭借自身的独特的音乐作品在时代的洪流中脱颖而
出,在短暂而高产的生命中创作出了多部成功率极高的作品,共创作了37首歌曲,先后为8部电影创作了20首电影歌曲。
他是无产阶级音乐事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二)新课教授
1、首先,我们来欣赏歌曲《卖报歌》。
设置问题: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介绍聂耳的生平。
3、介绍《卖报歌》的来历。
(三)巩固提高
1、提问:对聂耳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回答。
2、提问:聂耳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主要有《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昭君出塞》等民间器乐合奏曲。
1934年创作的两首歌曲《开路先锋》和《大路歌》,表现出聂耳创作技巧的成熟,是其成名之作。
他是*音乐史上第一个成功塑造出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他为电影《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学音乐《音乐家聂耳》说课稿
1.说教材
(1)课题分析
音乐家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以学生喜爱的连环画形式呈现于教材之中,这个故事拉近了聂耳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可敬可亲的音乐家就生活在他们中间。
编者将这个故事巧妙地安排在《卖报歌》的前面,让学生先通过故事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卖报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卖报歌》的歌词和表演歌曲做好了铺垫。
《卖报歌》曲调简单,节奏平稳,旋律流畅,通过生动形象的歌词将一个卖报童的悲惨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
学习本首歌曲,让学生在体验报童生活的同时学会热爱生活。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因此,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整合如下:
a.了解*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与主要作品。
b.体会“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
用纯真的心情唱好歌曲《卖报歌》。
并能积极参与《卖报歌》的情境表演活动。
(3)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演唱者的心情,唱好《卖报歌》。
(4)教学难点:创设“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
用歌声与形体动作体会她当时的心情。
(5)教学理念:本课在教材的呈现上注重了情境*、趣味*和活动*。
它以情境教学活动为手段,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和探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2.说教法
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音乐家聂耳的名人故事
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在昆明甬道街72号开了一家成春堂*店。
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在*店的楼上,原名紫艺。
不久,父亲死了,*店由母亲经营,殷实的聂家开始中落。
在幼年聂耳的记忆里,母亲经常坐在灯下,拨拉算盘,算完账后,叹气,发愁。
聂耳曾暗许心愿:今后一定要“让母亲过好日子”。
他到上海后,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屡屡提到“汇钱”之类的字眼。
母亲是聂耳最大的牵挂。
从照片中看,母亲彭寂宽是比较典型的傣族妇女的长相。
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跟着丈夫,居然能够读医书,丈夫死后还能坐堂把脉问诊,养家活口。
彭氏的聪慧,显然也遗传给了儿子。
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乖巧伶俐,一支简陋的竹笛能吹得五*缤纷,甚得亲友疼爱。
母亲能唱各种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洞经调、花灯调、洋琴调,等等。
动听的歌曲与歌曲里的故事让小聂耳着迷。
蔡锷功成名就之时,聂耳还是黄口小儿,但他从母亲的歌里认识了蔡锷。
蔡将*云南首义讨袁护国的壮举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习武从*曾是少年聂耳的一大志向。
十六岁那年,聂耳终于憋不住了,背着家人偷偷参*,被编入十六*湖南新兵队受训,后投考黄埔*校不果,又被*队遣散,习武之念才在无奈之中打消。
不得已,转而读书、演戏、作曲,但成就伟业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观》的中学作文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音乐家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从主人公小莫扎特对音乐的酷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识字、朗读、学文、写字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注意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生活、潜心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无限、创造的乐趣无穷,品味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积累名言、复述课文、想象创作中,将对小莫扎特的喜爱深深地留在心底。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注意有的字作部首时的笔画变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小莫扎特的聪明、可爱。
3、积累并运用“亲切地”、“惊奇地”、“兴奋地”、“难为情地”等词语,初步了解抓重点词语读懂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莫扎特的资料。
2、教师:生字卡片、挂图、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朗读课文,感受小莫扎特的聪明可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示课题
孩子们,你们有谁学过钢琴?说一说你们是怎么*钢琴的。
你们听说过能用第三只手*琴的吗?简介小音乐家莫扎特。
听听莫扎特的音乐。
请同学们拿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小音乐家。
读读课题。
二、创设情景,读文识字
1、听一听:听读课文(范读)。
圈生字,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跟老师一起小声读。
2、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想办法解决生字,看看你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苏教版音乐《节日舞曲》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听《节日舞曲》。
动集体舞《节日舞曲》作为伴奏音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看小朋友欢庆节日的热烈场面。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中所描述的美好情境。
3、指导学生基本动作,来加深学生对歌曲欢快活泼情绪的感受。
教学分析
《节日舞曲》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歌,根据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舞蹈音乐填词而成。
歌曲充分表现了儿童幸福生活、欢快歌舞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跳起基本舞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把基本动作组合起来,并随着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1、复听几遍音乐,随着音乐轻声哼唱,并按节拍拍手。
2、教师示范(左右)点步,提醒学生用脚尖轻轻点地。
初学时可
双手叉腰练习,掌握动作要领后,两人一对,拉起双手做(左右)点步。
3、在学会左右点步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左右小碎步,要求两腿并拢立半脚步尖,用前脚掌着地走步,步子小而碎。
4、复习跑跳步。
要求学生手脚步动作协调,身体保持正立。
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可适当提醒学生在原地跑跳步转圈。
5、将基本舞步动作分解教授以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把这些基本动作组合起来,并跟随音乐表演。
6、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装4-8人,各组轮流表演。
当一组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拍手烘托气氛。
另外,要引导学生对表演者作出适当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音乐巨人贝多*》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利用网络搜集、筛选、整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研析课文,使师生在情感、美感和语感中达到积淀传统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的目的。
2、过程和方法:用《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引入新课;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网上阅读,较深入全面地了解音乐巨人贝多*;师生交流形式多样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贝多*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的精神,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命运交响曲》做背景资料)
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你耳畔回响的是音乐巨人贝多*的《命运交响
曲》,这首命运交响乐唱响普天下,激励千千万万人。
当这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在想些什么呢?你也许想起了贝多*的音乐神奇,但你可了解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除了它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又是怎样凭借自己的坚毅与命运抗争并走向成功与辉煌的呢?
让我们在*的旋律中走进贝多*的世界吧!
1、配乐朗读:《音乐巨人贝多*》
2、学生简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为“乐圣”,贝多*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同样令人崇敬。
读了这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最新大班音乐活动教学设计
音乐活动——歌曲《新年到》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新年到》,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的节奏与情趣,并能创编身体动作。
2、根据节奏提示,尝试用衬词为歌曲伴唱。
3、在合作中,注意相互合作,协调演唱,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欢快的乐曲磁带。
2、背景图画。
三、活动过程:
(一)师生随欢快的乐曲入室。
教师在前面领舞,引导幼儿做一些敲锣打鼓过新年的动作。
(二)师生围坐,谈话导入活动主题。
1、出示四幅图片,自然引出歌词内容。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新年到了我们最喜欢做些什么呢?
2、看图片有节奏地念歌词:
“新年到,新年到,唱唱跳跳真热闹,
敲敲锣,打打鼓,敲锣打鼓放鞭*。
”
(三)学习歌曲《新年到》.
1、教师完整范唱一遍。
2、师生共同试着唱一遍。
(无伴奏唱)
3、尝试多种方法学唱歌曲。
(小组唱、分男女唱、独唱、齐唱……)
4、跟着琴声表演唱,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身体动作。
(四)学习分声部合作演唱。
1、教师示范用衬词伴唱:
师:现在老师想和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合唱这首歌,你们还象刚才一样唱,但同时要听一听我唱了些什么?(师生分声部唱)。
师:谁听到我唱的是什么?(幼儿讨论)
2、幼儿尝试分声部合唱。
3、引导幼儿创编衬词。
师:我们刚刚用“唱唱跳跳、打打敲敲”为歌曲伴唱,这种方法叫衬词,想想看!我们还可以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最新音乐教学计划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发展。
二、教学工作任务:
1、所带年级:二年级,六年级,
所带课程:音乐课
2、每周课时:2节
3、学期累计总课时,每班40×4≡160节,
三、所带的课的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识谱能力差,技能技巧方面需要有待加强,六年级的学生在*琴方面需要加强。
四、教学工作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趣,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音乐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和建设者。
2、迪智慧、陶冶情*,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1、唱、欣赏内容生活活泼、富有童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曲子,使学生喜闻乐学。
2、唱、奏、写、动等训练方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运用音乐知识、技能。
3、身体的协调动作来感受音乐,表达对音乐的体验
未完,继续阅读 >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