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曲主题与题材归纳主题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曲主题与题材归纳主题归纳
七年级(上)
1.《观沧海》:本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和渴望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融情入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切。

3.《次北固山下》: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表达了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4.《天净沙·秋思》:全曲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七年级(下)
5.《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辞官还家的故事。

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

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尚武风气,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更主要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6.《登幽州台歌》: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引起感慨无限,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7.《望岳》:全诗围绕“望”字展开,由远及近,把泰山的高大雄奇渲染的纤毫毕现,令人如临其境,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8.《登飞来峰》: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所见所感,将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以理入诗,表达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

9. 《游山西村》: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表现出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10.《己亥杂诗》: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借“落红”自喻,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八年级(上)
11.《野望》:通过描写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彷徨之情。

12.《黄鹤楼》:本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的吊古怀乡之情。

13.《使至塞上》: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14.《渡荆门送别》: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既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15.《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喜悦之情。

16.《饮酒》:这首诗融情入景,描绘了诗人在草庐中不受世人打扰,在南山悠闲自在的采菊生活,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高雅追求。

17.《春望》:这首诗围绕“望”字展开,融情于景,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18.《雁门太守行》: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诗人用极凝练的方式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调,表现出全体官军的忘身报国情怀。

19.《赤壁》:诗人借一件古物而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与不平。

2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诗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出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八年级(下)
21.《关雎》:这首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22.《蒹葭》:这是一首抒情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

2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

24.《卖炭翁》: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九年级(上)
25.《行路难》(其一):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2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借诗答谢友人,表现了诗人面对仕途升沉和世事变迁时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2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一首咏月怀亲词,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徘徊的矛盾心理,下片对月怀人,由心情郁结到心胸开阔,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九年级(下)
28.《渔家傲·秋思》: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29.《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密州出猎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并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出词人驰骋疆场、为国效力、杀敌报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

3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整首词追忆了词人年轻时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词人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

31.《满江红》(小住京华):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知音难遇,以及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32.《十五从军征》: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汉代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从军多年的老兵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有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3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35.《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是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36.《山坡羊·潼关怀古》:这是一首怀古小令,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百姓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百姓的同情。

题材归纳
第一类爱国忧民
总体特点:1.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忠君报国,渴望为国奉献。

2.融入了个人的不幸遭遇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3.诗歌中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篇目:《过零丁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春望》《木兰诗》《己亥杂诗》。

第二类雄心壮志
总体特点:1.表达远大志向。

2.有时候借助事物来抒发情感,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篇目:《江城子·密州出猎》《行路难》《望岳》《登飞来峰》《观沧海》。

第三类边塞征战
总体特点: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或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或通过记叙描写边塞战争表达杀敌报国的决心或者壮志难酬之情。

篇目:《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十五从军征》《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

第四类思乡怀人
总体特点:大多表现愁肠百结、思乡怀人的主题。

古人或战乱难归,或贬谪失意,或在外做官,或长期流离漂泊,总会引发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篇目:《水调歌头》《黄鹤楼》《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第五类赠友送别
总体特点:表达离愁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篇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六类身世感怀
总体特点:通过一事一物一景触发对人生命运或境遇的感慨。

篇目:《满江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渔家傲》。

第七类咏史怀古
总体特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凭吊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慨叹,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篇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赤壁》《登幽州台歌》。

第八类山水田园
总体特点: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篇目:《钱塘湖春行》《饮酒》《游山西村》。

第九类爱情诗
总体特点: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篇目:《关雎》《蒹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