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ꎮ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ꎻ 开发利用ꎻ 潜力评价ꎻ 大浦东地区ꎻ 上海
中图分类号: P641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 ̄2469(2019)11 ̄0043 ̄04
上海市大浦东地区地处东部滨海平原区( 涉及
对较差ꎮ 受岩性影响ꎬ 潜水含水层富水性、 渗透性
北部则属河流相环境区ꎬ 富水性相对较好ꎬ 水质一
历史上为该地区的主采层ꎮ
其中ꎬ 1974 年 之 前 年 度 开 采 量 小 于 4000 × 104 m3 ꎬ
104 m3 ꎻ 21 世纪以来ꎬ 随着采灌格局的不断优化ꎬ 年
度开采量大幅缩减ꎬ 2018 年仅约为 25 × 104 m3 左右ꎮ
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摘要: 随着大浦东国家战略核心区规划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ꎬ 如何在新形势下围绕“ 全球城市” 定位ꎬ 处理好资
源环境与城市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ꎮ 文章通过摸清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
力ꎬ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地下水资源未来有效利用方向ꎬ 为大浦东国家战略核心区未来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
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集中开发利用始于 20
2 4 第Ⅴ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自 1969 年开展地下水集中开发利用ꎬ
世纪 60 年代初ꎬ 受城市发展阶段背景的影响ꎬ 特
至今仍有少量开采ꎬ 累计开采量 14456 × 10 4 m3 ꎮ 其
面的影响ꎬ 地下水开采井主要分布于人口相对密
1973 年达到 800 × 10 4 m3 左右ꎻ 随后 1974 年年度开
43
2019 年第 11 期
水文水资源
水利规划与设计
质均较好ꎬ 历史上为该地区的主采层ꎬ 同时也是上
海地区优质地下水资源的最主要赋存层次
[5]
ꎮ
(5) 第Ⅴ承压含水层为早更新世早期( Qp11 ) 河
流 ̄泛滥湖泊相沉积物ꎬ 奉贤、 金山区等西南部大
部地区缺失ꎬ 以中部坦直—瓦屑基岩为界ꎬ 南部属
2 3 第Ⅳ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自 1963 年开展地下水集中开发利用ꎬ
以溶解性总固体大于 1g / L 的微咸水 ~ 咸水为主ꎻ
至今仍有少量开采ꎬ 累计开采量 134812 × 10 4 m3 ꎮ
般以溶解性总固体 1g / L 左右的淡水 ~ 微咸水为主ꎬ
随后 逐 年 增 大ꎬ 至 1996 年 达 到 峰 值ꎬ 约 9000 ×
基岩沟谷沉积环境区ꎬ 富水性相对较差ꎬ 水质一般
1997 年间ꎬ 年度地下水开采量基本稳定在(1500 ~
2000) × 10 4 m3 ( 除 1974—1977 年度开采量小于 800
× 10 4 m3 外) ꎬ 随 后 逐 年 降 低ꎬ 至 2010 年 基 本 停
采ꎬ 累计开采量 44518 × 10 4 m3 ꎮ
别是城市、 乡镇自来水生产能力以及产业布局等方
集、 经济相对发达和工业发展较成熟的地区ꎬ 主要
中ꎬ 1961—1973 年 间ꎬ 年 度 开 采 量 逐 年 增 加ꎬ 至
ꎮ
工程降排水外ꎬ 无长期集中开采ꎮ
当前ꎬ 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创建“ 全球
(3) 第Ⅱ、 Ⅲ承压含水层分别为晚更新世早期
城市” 的宏伟目标ꎬ 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
( Qp ) 河流 ̄三角洲河流 ̄河口相沉积物和中更新世
1
3
新形势下ꎬ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转型与发展ꎬ 特
早晚期( Qp12 - 2 ) 河 流—三 角 洲 河 流 相 沉 积 物ꎬ 除
别是服务于上海未来发展的主战场大浦东地区的地
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ꎬ 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并
西南部金山区张堰—山阳镇一带缺失外ꎬ 空间分
掌握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潜力
布均连续ꎬ 埋藏深度整体较为均衡ꎬ 富水性良好ꎬ
状况ꎮ
仅杨浦区、 浦东金桥、 花木等邻近地区发育溶解
性总固体小于 1g / L 的淡水ꎬ 历史上为该地区的主
区) ꎬ 范围为 30°40'N ~ 31°20'Nꎬ 121°15'E ~ 122°00'
集中开采条件ꎮ
浦东新区、 奉贤区、 金山区、 杨浦区等 8 个 行 政
总体较差ꎬ 水质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ꎬ 因此不具备
(2) 第Ⅰ承压含水层为更新世中 ̄晚期( Qp23 ) 滨
Eꎮ 区内第四纪地质条件复杂ꎬ 分布有多个含水层
且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ꎮ 然而ꎬ 历史上不合理
海—浅海相沉积ꎬ 除北部河口砂岛及吴淞口等邻近
开采地下水资源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现象ꎬ
地区缺失外ꎬ 普遍分布ꎬ 水质差ꎬ 溶解性总固体总
使得该地区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形势部大于 10g / Lꎬ 因此除局部深基坑
水文水资源
2019 年第 11 期
水利规划与设计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2469 2019 11 012
上海市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评价
朱晓强
( 国土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ꎬ 上海地面沉降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ꎬ 上海 200072)
古河道及南部枫奉古河道地区富水性、 渗透性、 水
收稿日期: 2019 ̄05 ̄28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 上海市大浦东地区地质环境
调查评价(1212011220003) ”
作者简介: 朱晓强(1983 年—) ꎬ 男ꎬ 工程师ꎮ
E ̄mail: zxq_ xiaoqiang@ 163 com
沉积ꎬ 埋藏浅ꎬ 以单一粘性土的“ 单一介质区” 及
“ 上粘下砂” 的“ 二元结构区” 等两种岩性结构类型
于全区广泛发育ꎬ 且前者渗透性、 富水性较后者相
(4 ) 第 Ⅳ 承 压 含 水 层 为 早 更 新 世 中 晚 期
2 -3
1
) 河流 ̄三角洲河流相沉积物ꎬ 除中部、 西南
部古潜山地区缺失外ꎬ 普遍分布ꎮ 特别在北部浏南
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据以往水文地质勘查资料
[3 ̄4]
采层ꎮ
及本次勘查资料ꎬ
( Qp
大浦东地区松散土层厚度约为 160 ~ 360mꎬ 广泛发
育潜 水 含 水 层、 第 Ⅰ、 Ⅱ、 Ⅲ、 Ⅳ、 Ⅴ 承 压 含 水
层ꎬ 不同含水层空间分布、 埋藏条件、 富水性、 水
质等特征各异ꎮ
(1) 潜水含水层为全新世中晚期( Qh2 ̄3 ) 滨海相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ꎻ 开发利用ꎻ 潜力评价ꎻ 大浦东地区ꎻ 上海
中图分类号: P641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 ̄2469(2019)11 ̄0043 ̄04
上海市大浦东地区地处东部滨海平原区( 涉及
对较差ꎮ 受岩性影响ꎬ 潜水含水层富水性、 渗透性
北部则属河流相环境区ꎬ 富水性相对较好ꎬ 水质一
历史上为该地区的主采层ꎮ
其中ꎬ 1974 年 之 前 年 度 开 采 量 小 于 4000 × 104 m3 ꎬ
104 m3 ꎻ 21 世纪以来ꎬ 随着采灌格局的不断优化ꎬ 年
度开采量大幅缩减ꎬ 2018 年仅约为 25 × 104 m3 左右ꎮ
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摘要: 随着大浦东国家战略核心区规划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ꎬ 如何在新形势下围绕“ 全球城市” 定位ꎬ 处理好资
源环境与城市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ꎮ 文章通过摸清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
力ꎬ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地下水资源未来有效利用方向ꎬ 为大浦东国家战略核心区未来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
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集中开发利用始于 20
2 4 第Ⅴ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自 1969 年开展地下水集中开发利用ꎬ
世纪 60 年代初ꎬ 受城市发展阶段背景的影响ꎬ 特
至今仍有少量开采ꎬ 累计开采量 14456 × 10 4 m3 ꎮ 其
面的影响ꎬ 地下水开采井主要分布于人口相对密
1973 年达到 800 × 10 4 m3 左右ꎻ 随后 1974 年年度开
43
2019 年第 11 期
水文水资源
水利规划与设计
质均较好ꎬ 历史上为该地区的主采层ꎬ 同时也是上
海地区优质地下水资源的最主要赋存层次
[5]
ꎮ
(5) 第Ⅴ承压含水层为早更新世早期( Qp11 ) 河
流 ̄泛滥湖泊相沉积物ꎬ 奉贤、 金山区等西南部大
部地区缺失ꎬ 以中部坦直—瓦屑基岩为界ꎬ 南部属
2 3 第Ⅳ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自 1963 年开展地下水集中开发利用ꎬ
以溶解性总固体大于 1g / L 的微咸水 ~ 咸水为主ꎻ
至今仍有少量开采ꎬ 累计开采量 134812 × 10 4 m3 ꎮ
般以溶解性总固体 1g / L 左右的淡水 ~ 微咸水为主ꎬ
随后 逐 年 增 大ꎬ 至 1996 年 达 到 峰 值ꎬ 约 9000 ×
基岩沟谷沉积环境区ꎬ 富水性相对较差ꎬ 水质一般
1997 年间ꎬ 年度地下水开采量基本稳定在(1500 ~
2000) × 10 4 m3 ( 除 1974—1977 年度开采量小于 800
× 10 4 m3 外) ꎬ 随 后 逐 年 降 低ꎬ 至 2010 年 基 本 停
采ꎬ 累计开采量 44518 × 10 4 m3 ꎮ
别是城市、 乡镇自来水生产能力以及产业布局等方
集、 经济相对发达和工业发展较成熟的地区ꎬ 主要
中ꎬ 1961—1973 年 间ꎬ 年 度 开 采 量 逐 年 增 加ꎬ 至
ꎮ
工程降排水外ꎬ 无长期集中开采ꎮ
当前ꎬ 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创建“ 全球
(3) 第Ⅱ、 Ⅲ承压含水层分别为晚更新世早期
城市” 的宏伟目标ꎬ 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
( Qp ) 河流 ̄三角洲河流 ̄河口相沉积物和中更新世
1
3
新形势下ꎬ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转型与发展ꎬ 特
早晚期( Qp12 - 2 ) 河 流—三 角 洲 河 流 相 沉 积 物ꎬ 除
别是服务于上海未来发展的主战场大浦东地区的地
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ꎬ 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并
西南部金山区张堰—山阳镇一带缺失外ꎬ 空间分
掌握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潜力
布均连续ꎬ 埋藏深度整体较为均衡ꎬ 富水性良好ꎬ
状况ꎮ
仅杨浦区、 浦东金桥、 花木等邻近地区发育溶解
性总固体小于 1g / L 的淡水ꎬ 历史上为该地区的主
区) ꎬ 范围为 30°40'N ~ 31°20'Nꎬ 121°15'E ~ 122°00'
集中开采条件ꎮ
浦东新区、 奉贤区、 金山区、 杨浦区等 8 个 行 政
总体较差ꎬ 水质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ꎬ 因此不具备
(2) 第Ⅰ承压含水层为更新世中 ̄晚期( Qp23 ) 滨
Eꎮ 区内第四纪地质条件复杂ꎬ 分布有多个含水层
且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ꎮ 然而ꎬ 历史上不合理
海—浅海相沉积ꎬ 除北部河口砂岛及吴淞口等邻近
开采地下水资源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现象ꎬ
地区缺失外ꎬ 普遍分布ꎬ 水质差ꎬ 溶解性总固体总
使得该地区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形势部大于 10g / Lꎬ 因此除局部深基坑
水文水资源
2019 年第 11 期
水利规划与设计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2469 2019 11 012
上海市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评价
朱晓强
( 国土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ꎬ 上海地面沉降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ꎬ 上海 200072)
古河道及南部枫奉古河道地区富水性、 渗透性、 水
收稿日期: 2019 ̄05 ̄28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 上海市大浦东地区地质环境
调查评价(1212011220003) ”
作者简介: 朱晓强(1983 年—) ꎬ 男ꎬ 工程师ꎮ
E ̄mail: zxq_ xiaoqiang@ 163 com
沉积ꎬ 埋藏浅ꎬ 以单一粘性土的“ 单一介质区” 及
“ 上粘下砂” 的“ 二元结构区” 等两种岩性结构类型
于全区广泛发育ꎬ 且前者渗透性、 富水性较后者相
(4 ) 第 Ⅳ 承 压 含 水 层 为 早 更 新 世 中 晚 期
2 -3
1
) 河流 ̄三角洲河流相沉积物ꎬ 除中部、 西南
部古潜山地区缺失外ꎬ 普遍分布ꎮ 特别在北部浏南
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据以往水文地质勘查资料
[3 ̄4]
采层ꎮ
及本次勘查资料ꎬ
( Qp
大浦东地区松散土层厚度约为 160 ~ 360mꎬ 广泛发
育潜 水 含 水 层、 第 Ⅰ、 Ⅱ、 Ⅲ、 Ⅳ、 Ⅴ 承 压 含 水
层ꎬ 不同含水层空间分布、 埋藏条件、 富水性、 水
质等特征各异ꎮ
(1) 潜水含水层为全新世中晚期( Qh2 ̄3 ) 滨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