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精选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
学生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
一、什么是范文
范文意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

二、学生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精选7篇)
情况说明是下属跟上级说明情况,提出请求的一种应用文书。

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学生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生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1
我的家庭是六口之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还有我年仅七岁的弟弟。

我家虽然是城镇户口,却和城镇的大部分孩子家庭情况不尽相同。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还算是小康家庭,然而五年级的一场灾祸使得以后的家境一度陷入艰难的境地。

那一年,父母亲双双下岗,弟弟的出世虽然为家里带来不少欢笑,却在经济层面上雪上加霜。

从那时起我就了解到,我必须比同龄人更加勤俭节约才能帮助我的家人一起生活下去。

爷爷奶奶由于身体不好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爷爷奶奶身体状况非常糟糕,奶奶因为突发过脑血栓这这几年一直靠药物维持身体健康,时不时犯糊涂,已然失尽了往日的精明与能干,需要专人照顾。

这两年爷爷更是健康告急,就在前年被检查出患有肠胃癌,一直往返于医院和家里做各种药物治疗。

爷爷毕竟老了身体也不好,化疗的过程痛苦异常,他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每当我看到他那因为化疗而日渐憔悴的脸庞,都会感到一阵剧烈的心痛。

爷爷操劳了半生,最终却要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度过他的剩余不多的日子吗?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如此爱惜生命,希望尽可能长久地和亲爱的家人们生活在一起。

即便物力维艰,即便巨额的医药费早已用尽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我们还是如此希望着并相信着。

我最亲爱的父母亲,为了家庭的安定,勤勤恳恳地工作,哪怕能多挣一分钱也毫不吝惜地挥洒着自己的心力。

岁月在父母的发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而不分昼夜的奔波也为父母晚年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但是他们就注定要为生计疲于奔命以致于落下各种病根吗?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家庭能远离贫困的侵扰,不用为了金钱劳心劳力;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让爷爷奶奶恢复健康,让爸爸妈妈的顽疾得到治疗。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没有钱,就意味着在这个物质社会寸步难行。

近两年父母竭尽全力工作拿到的微薄工资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开支已属不易,因此我更加努力地想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哪怕一点点都好。

于是我尽可能地省吃俭用,并试图通过任何途径挣取足够的生活费,不让家里因为我在外的用度而增加负担,也可以让父母少一些劳累,这是我目前能做的唯一的事情了。

因此我很需要学校的这一份资助,希望学校能体谅并成全为人子女的心情。

学生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2
我现年xx岁,家住xx县xx镇xx,由于我因xxx年受伤成为了一名肢体残疾的病人,所以家境变的十分贫寒,我有两个孩子都在念书,为抚养他们长大成才,俱已负债累累.家中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月只能给我们全家100元的生活费,我由于旧伤在身,一直没得痊愈.每年医药费开支都在三四千元以上,凭一己之力根本不能负担.加之现在已丧失基本劳动能力,只能靠日常捡些破烂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常常是有这顿,没下顿,生活特别艰苦.现在连平时控制病情的药只好停了;幸好,我听说我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我异常的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于水火。

于是几经斟酌之后,我个人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我有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的生活危机,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二、贫困家庭类困难情况说明书
我叫xxx,来自贵州省xxx村的农民家庭,家中有四口人,我家年收入只有420元,家中生活困难,特申请低保。

我的家庭情况是:
父亲:xxx,xxx年生,慢性气管炎哮喘病,长年有病。

一直没有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收入。

母亲:xxx,xxx年生,没有参加过工作,没有任何收入。

妹妹:xxx年出生,目前还在就读初中,还没有工作能力,需要家庭抚养。

由于我父母年纪都已经比较大了,干不动农活了,加上积劳成疾,现在生活举步维艰,特请求政府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

学生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3
海南大学学生总人数为16000多人,其中贫困生为2000多人,约占总人数的八分之一;也;就是说,每8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贫困生。

贫困生所占比重之大,触目惊心,同时也使政府与学校越来越意识到:解决贫困生就学与生活问题,迫在眉睫!
海南大学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世世代代与土地为伴;也有的一部分为下岗工人子女。

他们生活艰苦,父母收入微薄,并且收入来源很不稳定。

农村的贫困生家里一般只靠种地维持生活,或是外出做苦力靠流血流汗挣点钱糊口;而下岗工人家里只能靠领取微薄的下岗救济金度日。

为了供子女上大学,他们拿出了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不够的只能向亲戚朋友借,而这些钱往往只够子女大学第一年的所需费用,面对之后几年昂贵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们往往是无能为力。

而这些贫困生也充分了解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平时生活极其节俭,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

他们从不与别人比吃比穿比用,而是比学习。

贫困生们人穷志不穷,学习刻苦,每次考试都排前几名。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在学习之余积极找寻各种兼职机会,参加各种勤工助学岗位来挣点生活费,同时又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目前,贫困生的情况已经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学校除了对贫困生实施发放助学贷款与减免学费之处,还安排了大量的勤工助学岗位,为贫困生创造了许多减轻家庭负担的机会。

同时,贫困生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纷纷向贫困生伸出了援手,有的无偿资助贫困生,有的为他们带来大量的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既锻炼能力又能挣钱补贴生活费用。

但这些机会毕竟只能帮助一部分贫困大学生,还有很大一部分贫困生仍然需要帮助。

我们热切希望学校能为这些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也热切更多的社会企业与友好人士对这些贫困生给予更多的帮助!
学生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4
大学生学习情况总结第1篇转眼间到江苏理工已经两年多了,大学的生活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程。

在这两年里,在领导、老师、同学的支持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学习中逐步成转眼间到江苏理工已经两年多了,大学的生活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程。

在这两年里,在领导、老师、同学的支持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学习中逐步成长、完善自我,进而使自己在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动手实践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回顾近一年的学习生活,收获颇深,感受颇多。

现就近一年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一年来,始终把政治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学生干部,责无旁贷,以身作则,积板组织并参加校院两级各项活动等,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车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首先,学习上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百般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间、多做,认真学习了学校安排的各门学科,上半学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期间,从无迟到、早退和旷课。

另外,我还注重创新、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了多项优异的成绩。

三、与同学相处和睦,互相学习
在生活上,我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

尤其在宿舍,宿舍是一个大集体,八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但是各自的生活习性都不相,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和迁就,只有这样才能和平相处,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
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2、继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服务的宗旨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3、克服年轻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

办事做到脚踏实地,务求实效,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

在未来的时光里,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增加看问题的深度,同时还要多跟任课老师沟通。

大学生活是很宝贵的,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丰富美丽的色彩,我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新青年”的时代风采绪熠生辉
学生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5
我们去支教的地方叫做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好梯乡付家庄村付家庄小学。

陇南一带的农村教育体制是这样的:他们把一个乡划为一个学区,一个学区有一个总校长,学区总校长负责全乡所有的学校管理——包括乡镇中心小学和各个村子里面的小学。

我们支教的付家庄小学就属于好题学区,总校长姓马。

宕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据当地人说,好梯是宕昌最穷的一个乡,付家庄是好梯最穷最偏僻的村子——这些是我们途经宕昌县城转车时,当地的司机听说我们一行人要到付家庄支教,对我们说的。

司机还说:“付家庄太穷了,我一个本地人在那里都住不下去,你们肯定住不久的。

”付家庄的贫困程度可见一斑。

我们从宕昌县城坐车到好梯乡用了两个小时,从好梯乡到付家庄村,用了一个小时。

后来据我们的学生说,从村口到好梯去赶集走路只要四十分钟,可见山路之崎岖狭窄。

从县城到好梯乡的路稍好些,是柏油路,虽然很窄,但车走起来
还算平稳安全。

从好梯到付家庄的路就全是土路了,仅容一辆车宽的小土路修在陡峭的山腰上。

就像其他的盘山路,是以一小段一小段的大坡度直路和一个个的发卡弯相互连接而成。

路很窄,紧靠一侧车体的是峭壁,而另一侧车轮的外沿就是几百米深的山沟。

在直路段行驶时已经令人心惊胆战,每当过弯时,我们竟都以产生了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想法。

我们上山进村子那天恰逢下了场小雨,在雨刚过的时候,进村的路是完全不能走的,湿滑泥泞。

不要说开车,就连走路都很容易滑倒摔到山下。

这也是受当地地质条件的限制。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陇南市附近都是连绵的山脉,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上。

而我们所在的宕昌县距离xx年8月发生特大泥石流的舟曲县只有六十公里车程,两地地质情况完全一致。

都是重重的山岭,山体大多是以粘土、沙砾构成,土质松散,很容易发生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恶劣的地质灾害。

每当下雨的时候,村民都嘱咐我们不要随便出门,可能有危险。

村子附近的山都很陡峭,没被开垦的地方大多有六七十度的坡度。

因此大多村民家的房子都建在了一个个山头上——只有山顶的小部分地带地形平缓一些。

这也导致了村民与村民之间,家家距离都非常远,往来很不方便。

受地质条件影响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当地的农业。

由于土壤以粘土为主,当地的土地极为贫瘠,可耕种面积也很少。

高海拔和土壤结构的限制导致当地适宜生长的农作物就只有小麦、大和土豆豆,产量也极低——小麦的亩产量甚至不足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一。

当地不适宜种蔬菜,几乎不适合任何蔬菜生长,所以当地人的餐桌上几乎就只有土豆。

农业的极度落后是付家庄贫穷的主要原因之一。

造成付家庄贫困落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闭塞。

在前文中提到的土路是xx年才修的,此前村民进出的通道就只有蜿蜒险陡的小泥径。

从前的路别说是四个轮子的汽车,就连马匹牲畜走起来都很困难。

以前村子里面盖的房子,砖瓦都是村民自己从外面一块一块用背篓背回来的。

即使是现在的这条路,也没有大型车辆能
进来。

因为路极险,宕昌当地的司机都不愿走付家庄,我们在来之前也是事先委托在当地长期支教的志愿者帮我们找到的宕昌技术最好的司机才敢跑付家庄的路。

因行路难,致富在当地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也是因为闭塞,这里的村民尽管思想和不开明,他们都很淳朴,走在路上,遇到在田里干活的人,他看到你都会满面笑容的跟你打招呼,我在别的地方没有见过像他们脸上这般纯真的笑容,他们的笑容是在跟你说:不是因为你是谁,只因为你是我们的客人,我们真诚的欢迎你。

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尊重,这是人与人之间最赤诚的面对。

在付家庄,我们体验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因为这里的人家都是没有墙或是篱笆一类东西的,他们只有一两间住人的屋子,家里仅有的一两只鸡也是放养的,任它四处跑,但是他们从没有丢过东西,也没有担心过鸡会被人偷。

也只有封闭的环境,才能保留这么纯真的心灵。

还是因为交通闭塞,这里的环境从未收到过任何污染和破坏。

空气纯净清新,通透性极高。

也因为没有污染,这里的水比大多数品牌的矿泉水都要好喝。

早上起床,旭日在山间隐现,层层云朵就在你眼前的山腰上涌起,清晨时分,路边大朵的野花花瓣上还带着露珠,闪耀着清新的华彩。

也许是因为空气好,水质好,我们在这个人口甚少的小村子里见到了数位九十几岁高龄的身体强健的老人。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纯净的风景,才孕育出这里人们纯洁的心。

在付家庄,我们住的地方在村口,是新盖成的.村委会。

四间刚刚完工的平房,看起来还不错,只是因为才完工不久,屋子里还没有通电。

床是几个凳子上面搭一块木板,两个人住一张床,没有被褥。

我们的用水条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在离住地二三十米远的地方就有一处水龙头,只需要我们自己拎着水桶去打水。

我们来之前听说吃水的话要到山下去挑,还要翻山越岭。

经过几次家访,我发现我们的居住条件可能是全村最好的。

村里大部分人家住的都是低矮的、不知道经历的多少岁月的小瓦房。

房屋面积一般只有十几平米,每户人家里一般都是两间房,一件
住人,另一件作其他杂用。

当地人的取暖都是靠在屋里生火盆,就是一个直径二十几厘米的盆子,在里面放一点树枝或是其他柴,需要烧水的时候就在火盆上面架一个小铁圈,上面放水壶烧水。

大部分人家屋里面的墙壁一都是片黢黑,大概就是因为年复一年的居住,房子也就这样被烟火熏了多少年——也是因为贫穷,盖不起新房子,老房子就一直这样一代又一代人住着。

大部分人家的屋子里面都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般都只有一个贴着墙放着的一米高的小立柜,貌似也是用了很多年,一如墙壁,黢黑油亮,还一直在“服役”。

除了小柜子,就是一家人睡觉的炕,占据了半个屋子的面积。

而像锅碗瓢盆这些用具,都是直接放在地面上的,在屋子的一角摆了一排——连一个盛放的柜子都没有。

我们在家访时看到,几乎每户人家家里都有一台十四、五吋大的小彩电,用布套罩着,放在小柜子上或是炕上的角落里。

电视在当地仿佛是一种象征符号,有了一台电视机对当地家庭来说或许就意味着已经摆脱了过去的落后生活走进了新时代——尽管只是十四五寸大小的、在大多数地区二十年前就已经淘汰了的小彩电。

因为据我们了解,大多数人家一年到头都不会看一次电视,开电视会费电,也因为听普通话对他们来说有困难。

电视就这样,会被罩子盖着,放在显眼但不占地方的角落里闲置着、昭示着当地村民贫瘠闭塞的精神生活。

至于其他的电器,就只有一个很小的白炽灯泡吊在屋子里在晚上发出一点要稍稍强过油灯的光亮。

据送我们过来的司机说,付家庄是四年前才通的电。

村民的仅有的收入来源就是种地,虽然也有人外出打工,但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打工人数很少。

因为他们的耕地都是在山上开辟的梯田,加上道路不通,当地人从没加过、使用过任何农用机。

耕地都是最原始的依靠耕牛,家庭条件更差一些的、养不起牛的家庭,就只能靠双手双脚,和大地山川搏斗。

当地的麦子是一年一季,我们到那的时候刚好是当地麦收的季节,和大多数农村十几年前的情况一样,用镰刀割麦子;唯一不同的是,因为山路难走,也因为穷困,当地人没有农用车、甚至也没有牲口拉
的车,割好的麦子就全靠肩膀,一趟一趟背回家。

受高山气候和土质差异的影响,当地麦收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些人家地里的麦子早早的就熟了,而有些人家可能要晚一两个月。

我们在家访时问及收成问题,村民往往是一脸愁容。

据说年景好的时候亩产能有两三百斤,而今年天气不好,收成较往年差很多,十亩地也产不下一千多斤麦子——这仅仅是平原地区一两亩麦子的收成。

村子里现在有了自来水,是村民们两年前自发凑钱修的,每一处人家聚居地方有一个龙头,用水没有过去那么困难了。

而我们之前听说的吃水要翻山越岭,到有泉眼的山脚下去挑的情况确实存在过,不过已经过去了。

但是村子里的自来水也仅够日常生活使用,村民种田还是完全看老天爷的脸色。

当地村民的饮食结构很简单,因为他们的菜谱上只有一种东西——土豆。

惯常的吃法是用笼屉把一大盆土豆隔水蒸了,然后主食和菜就全是它,一顿吃不完第二顿接着吃,我们的学生说有时候一锅土豆能吃一周。

在当地人的意识里面,可能是没有饮食健康这个问题的。

村子里没有诊所或是社区服务站或是其他医疗点,印象中好梯乡里也没有,当地人治病要到宕昌县城区,然而去一趟县城对他们来说难如登天,所以看病对付家庄的村民也就成了传说。

一般有小病,诸如感冒发烧,都只是忍着;大病,也只能忍着。

并且,以当地人的认知水平,他们对什么是重病是没有概念的。

对于付家庄的村民来说,他们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贫穷,而是知识的匮乏。

因为交通不便,他们跟其他地方极少有沟通;因为听不懂普通话,他们从不会听广播看电视;全村每一个成年人都是接近100%的文盲,所以书籍报纸也是天方夜谭。

村民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处在大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而意识和认知水平则因长期的闭塞而愈加低下。

曾听过一个著名的苦笑话:有人在黄土高坡上看见一个七八岁的放羊娃,心生好奇,就问放羊娃:
“你为啥放羊啊?”
“放羊挣钱”
“挣钱干啥用啊?”
“娶媳妇”
“娶媳妇干啥啊?”
“生娃”
“生娃干啥啊?”
“放羊”
这是一个十年前流传起来的著名笑话,生动的说出了西北农民的愚昧。

我们在付家庄所了解到的农民们的心态竟和这个放羊娃惊人一致。

对孩子们的父母来说生孩子养大是为挣钱,孩子挣钱娶媳妇,娶媳妇再生娃,生娃再养大,挣钱娶媳妇生娃。

这就是我们的可爱孩子们所面对的现实。

我见到孩子们的时候是第一天到付家庄村,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学校列队欢迎我们。

那天孩子们都穿了在中国的校园里很常见的蓝白色校服,不过都只有校服的上衣,并且已经洗得毛糙了。

系着红领巾。

因为路上耽搁,我们迟到了近两个小时,老师就带着孩子们一致战队等着。

资料上说孩子都是十二三岁,最大的十六岁,不过当时看起来大多数都像是八九岁的样子——因为营养不良,因为每天吃土豆,孩子们都很瘦小。

每个孩子脸上都带着高原红,眼睛里闪烁着动人的纯真和聪慧。

第一天见面的时候孩子们还有些怕生,都怯怯的,后来相处久了,发现每个孩子都很活泼很聪明。

但就是这群孩子,他们每天生活在这里,承受着艰苦的生活,还有繁重的家务,还有命运的压力。

付家庄每天早上六点多天亮,而大部分的孩子每天五点多的时候已经起床了。

他们需要早起做家务,然后再走很远的山路上学,因为地形条件限制,村民家相互之间的距离都很远,距离近一些的孩子,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远一些的甚至要走两三个小时乃至三四个小时山路。

课表安排早上八点上课,有几个孩子甚至每天早上三点就要起床赶路。

因为路途遥远,来不及回家,午餐时间孩子们都呆在学校里。

家里面条件好一点的孩子,早上上学从家里带个馍,馍放一个上午都干硬得裂开了,午餐就啃干馍;而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午餐吃。

中午
有一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他们会再下课后在外面玩一会儿,在教室里待一会儿,就这样玩闹一中午,然后下午饿着肚子接着上课——对于这样的条件他们已经习惯了。

为了照顾孩子们路途遥远,怕他们回家晚,我们下午都是三点半就放学。

下午放学后,孩子们还要走一两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山路回家。

然后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

在农村,因为父母需要出去赚钱,需要下地务农,所以洗衣服、做饭、打扫、照顾禽畜以及其他更多我们不了解的家务劳动就全都落在了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身上。

我们经常看到有十几岁的孩子背了一捆比自己都高的麦子走在路上,走几米歇一会儿。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里的孩子都很懂事。

我们以前所见到的孩子身上的那些骄横的气息完全没有,有的只是纯真。

以为在家里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孩子们都会做饭,有几次邀请孩子们到我们住的地方一起玩,孩子们都会抢着帮我们干活,要求要帮我们做饭。

在家里他们也从不会对父母有任何怨言,尽管每天上了一天学,晚上回到家之后还要做家务、干农活。

每天要完成这些劳动,往往需要孩子在天还是亮着干到黄昏,一直干到天黑。

干完活以后,一些思想开明些的家长会对孩子说“再给你开会灯,你写会儿作业”之类的话。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如蒙大赦一般,爬到炕上,找一个角落——因为家里都是没有桌子或是其他可以坐在旁边看书的地方的,学习就只能趴在炕上——掏出自己那本纸质已经发黄发暗、不知道多少人用过的课本,就着昏暗的灯光,温习功课。

而大多数孩子得到的只是:
“都干完了?”
“嗯”
“上炕,睡觉”。

这样的不容置喙的、强迫式的命令。

家长这么做为了省电,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认为读书没有任何用处,孩子只需要学会干活,将来会种田,能吃饱就成。

年纪稍大一点,十五六岁的男孩子的命运一般都逃不脱结婚娶媳妇或是外出打工。

因为家长的不开明,这么多年付家庄村只出过一个大学生,也是今年才毕业,正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