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父与女》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多瑙河之波》以小调 色彩为主,融合了手风 琴、钢琴的元素,舒缓 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开篇伊始,随着白云镜 头的出现、拉远,手风 琴的声音缓缓响起,父 与女骑行的身影由远至 近,声音与画面的结合 把观者带入了一个水墨 般的视听世界。
• 随着故事的发展相继出现的几个镜头的音乐则是 凄婉伤感:父亲和女儿骑行到了湖岸,与女儿拥 抱别过后,父亲只身一人走下堤岸,划船远去。 这几个画面中的音乐似乎是要停止,时间仿佛就 此凝固,观者的情感也在短短的时间内积聚、等 待。漫长的几秒后,镜头转换为一只孤单的飞鸟 穿过白杨树凝重的黑影以及宽阔无一物的静静湖 面,悠扬的声音再次响起,它给观者带来很多的 期待与情感释放,女孩弱小的身影骑上自行车返 程。
பைடு நூலகம்
• 迈克尔·度德威特似乎刻意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
离,尽量通过场景的画面语言传递信息、表现情 感、烘托氛围。在《父与女》中,创作者本人是 回避隐退的,他置身于幕后,冷静的旁观。
• 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是以线勾勒、以影造型,且片中 的人物都无过多的表情刻画,似剪影般单纯。片中 有一镜头,表现划船父亲的身影逐渐远去直至成为 天际小小的黑点,女孩弱小如豆的影子在堤岸上跳 动,折回、翘首、眺望。高大的白杨、宽阔的水面、 父亲与女儿似点的黑影,父与女从此天水相隔。
• 在芦苇的深处,她找到了父亲当年留下的船骸, 船身的一半已被沙土遮盖。女儿走近、停靠、 轻抚,然后蜷缩着躺在船里。
• 不知是在梦里还是与父亲同在的彼岸世界里, 女儿听到了父亲急切的呼唤,她起身、张望, 然后向着父亲声音传来的方向奔跑。她奔跑过 了自己的老年、中年,停驻在了豆蔻的少女时 代。在那里,他见到了父亲的高大身影,父女 深情相拥,她终于与父亲重逢了。
二、对白的缺失:此时无声胜有声
• 动画短片《父与女》是没有设置人物对白的, 影片中除了自然界的声音外,就是用于烘托氛 围的背景音乐。在谈到为什么这么处理时,迈 克尔·度德威特坦言:“我并不是有意要避开 对白或是旁白配音。我只是比较喜欢作品中没 有现实世界声音的打扰”。
• 短片中的背景音乐是19世纪末罗马尼亚作曲家伊 奥西波·伊凡诺维奇所作的管弦圆舞曲《多瑙河 之波》。该曲采用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形式,以弦 乐为主导,由序奏、四首小圆舞曲、尾声组成。 在《父与女》中,根据情节的需要,音乐做了剪 辑。
• 短片片长8分30秒, 铅笔加炭笔的手绘风 格,短小的篇幅内展 现了一个小女孩对父 亲一生的守望。由该 动画作品改编的绘本 于2005年由辽宁教 育出版社出版,并在 2013年由海豚出版 社再次出版。
• 短片主要讲述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 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 到平静的湖边,而父亲在河岸挥别而去。思 念父亲的女儿,骑着单车,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地来到河畔等待的故事。
迈克尔·度德威特通过对白云、天空、飞鸟、 秋风、雪地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彰显主题, 通过这些意象的画面,烘托了父亲离开后落 单无助的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殷殷期盼。
《父与女》的另一个特点是:情节单一。作品采用 传统的线性叙事,且在叙事线条中,部分情节是省 略的。
短片通过女儿多次的湖堤守望展开:女儿一次次的 骑着单车满怀希望而来,停车驻足,远眺张望,抱 憾而归。对于堤岸上女儿来去的刻画是短片中的主 要表现内容,在一次次的穿梭折返中,女儿的形象 及陪伴的人物在发生变化,以此来揭示了时间。 “任何叙事都调动了两个时间性:一方面是被讲述 事件的时间性,另一方面是属于叙述行为本身的时 间性”。
3、平淡自然:线性省略叙事
• 动画短片《父与女》在叙事上的一个特点是:寓情 于物。《父与女》中有较多的空镜头,看似不经意 的描写,但这些信息对于作品意义的构建有着重要 的作用。
• 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个画面:缓缓升腾 的白云、高大凝重的白 杨、转动的自行车轮、 平静水面的一朵浪花 、 形单影只的飞鸟、漆黑 夜里的一束手电光亮、 秋风掠过的离枝树叶、 茫茫雪地里一棵树的孤 影等等。这些细节看似 偶成,却是作者的苦心 经营,这是一种寓情于 物的手法。
动画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 1953年出生于荷兰,漫画家、 插画家、动画导演。
《会见》"The Interview" (1978) 《清洁工汤姆》"Tom Sweep" (1992), 《和尚和鱼》"The Monk and the Fish" 《父与女》"Father and Daughter" (2000) 《茶之芳香》"The Aroma of Tea"
• 《父与女》的故事发展至此,达到了高潮却戛然 而止。随着音乐的继续与片尾字幕的缓缓出现, 观众被强行拉回现实。
• 《父与女》的开放式结尾是成功的,它让父亲与 女儿的故事深深的进入到观者的心里。且在超现 实的场景中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真实与梦幻、此 岸与彼岸的交融互存。
“你理解的,就是你看到的。看到什么,就 是什么。”
• 故事将继续讲述,而观者也会有无数的想 象:女孩一定是以为爸爸会像往常一样的 出现在家里等待着她?因为女孩的背影是 如此的坚定,坚定到我们饱含信心:她一 定会与父亲重逢。
• 此后的故事也是围绕着 一次又一次的期冀重逢 展开,女儿从小孩到少 女,再到成家直至迟暮 之年。这些片段里的音 乐都是张弛有度的,让 我们感受到了女孩在此 岸世界的种种精彩、期 待与惆怅、到来与离开, 而父亲,她终究是没有 等来。
这些片段里的音乐都是张弛有度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女孩在此岸世界的种种精彩期待与惆怅到来与离开而父亲她终究是没有已至晚年的女儿终于决心抛开破旧的带着它来来往往的自行车走下湖堤穿行于一大片已没过脖子的芦苇
短片《父与女》赏析
简约质朴 高贵单纯
——动画短片《父与女》解读
• 《父与女》 • 荣获了第73届奥斯卡 最佳动画短片奥斯卡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 (BAFTA Award)、 安锡(Annecy)大奖等 奖项。
• 《父与女》用八分三十 秒讲述了女儿从孩提时 代到迟暮之年对父亲的 漫长等待。短片对女儿 堤岸之外的生活毫无提 及,仅以骑行停驻片段 贯穿了女儿生命中的守 望。“迈克尔·度德威 特一共设计了女儿的 11 次骑行,其中第 7 次是靠夜晚的车灯来暗 示的,只有短短 5秒钟”
• 《父与女》设计了一个 开放式的结尾。当年迈 的女儿最后一次骑着破 旧的自行车来到湖边, 她终于想要去探求个究 竟。她放弃了此岸世界 的种种,抛开了承载生 命之旅的自行车,只身 一人向长满了芦苇的湖 滩走去。
• 已至晚年的女儿终于决心抛开破旧的带着它来来 往往的自行车,走下湖堤,穿行于一大片已没过 脖子的芦苇。在芦苇的深处,她找到了父亲当年 留下的搁浅的小船……随着钢琴声的再次响起, 女孩在急促的奔跑中时光倒流般的回到了少女时 代,父亲,他终于回来了。在手风琴、大管与钢 琴的合奏中,父女深情相拥。
• 从《父与女》的声音处理来看,其崇尚的是一种 “大音希声”的境界。作品依托的是非词语符号 的音乐以及自然的声响,作为听觉语言主体的角 色对白是缺失的。
• 作品中的镜头是简洁 而孤独的:一朵孤零 零的白云、渺远的天 际水平线、落单的飞 鸟、随风摇曳的一片 树枝、茕茕孑立的水 鸟、女孩驻立堤岸的 弱小身影,这些都给 人一种寂静空灵的感 觉。
• 场景的描绘多采用简 单的线描,以单线勾 勒的居多。如镜头中 有部分表现天边和水 面的远景,仅以一条 单线略过,营造出静 谧悠远的意境。
1、高贵的单纯:惜墨如金
迈克尔·度德威特早年的求学经历及其接触 到的东方文化对其画风产生深刻的影响,从 他的作品中,观者能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气息: 黑白、虚实、意境。
• 在《父与女》的场景方面,影片中特写镜头较少, 且镜头多是静止的。“作者在影片的景别设置上 几乎全部采用全景和远景,加上摄影惯用的氧化 褪色照片的色调,在描写过程中力求以客观的、 陈述式的笔法赋写,不掺入个人意见,令观者以 为作者仅在直言其事耳”。
• 在《父与女》中,不 仅迈克尔·度德威刻特 意的营造了距离、拒 绝掺入个人情感,作 品中的人物也是如此, 回避正面形象、淡化 表情处理。缺失的人 物正面形象刻画及人 物性情塑造让观者很 大程度上获得了解读 作品的主动权,作品 的意义及深度有了更 多的演绎空间。
• 《父与女》秉承了极简主义“少就是多”的原则, 去繁杂与雕饰,还原景与物本初的单纯。作品中 简单的勾勒描绘把所有的物象简化为形式,写意 传神,消解了具象的形与物对观者的视觉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