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

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

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

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
A.镇压农民起义 B.中央放权 C.镇压安史之乱 D.分封制的实行
3.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科举制的创立
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4.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A.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 B.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
C.政治腐败,享乐之风盛行D.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草
5.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
6.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763年,平定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被镇压
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7.七年级某历史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
8.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灭亡唐朝的人物是()
A.黄巢 B.朱温 C.安禄山D.赵匡胤
9.番禺日报2016年10月2日文章:……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

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

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10.“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11.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朱温建立后梁 D.五代十国更迭
12.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于()
A.安史之乱前B.安史之乱中C.安史之乱后D.黄巢起义中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A.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1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5.如表所示,反映的史实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黄巾起义
16.如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

图中“▲(755﹣﹣763)”处应该填写()
A.黄巢起义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7.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只管游乐挥霍,官僚们又贪污受贿成风,政治黑暗。

由于对藩镇和边疆各族的支出,官僚机构膨胀以及统治集团生活奢侈等原因,致使府库空虚。

为了维持统治集团的需要,政府对人民不断加税,一些地主又把赋税以各种形式转嫁到农民头上,加之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至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锥之地的局面。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大宗十三年(859)十二月,浙东农民在裘莆的领导下发动起义,之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这次起义,转战南北,历时十年,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横线内填A,违背以上材料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横线中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内填C
(1)唐朝后期政治黑暗,政府空虚
(2)唐朝末年人民无以为生,纷纷爆发起义。

(3)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4)唐朝末年起义被镇压后割据势力进一步扩大。

(5)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定都汴梁。

18.材料:“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1)《无家别》描述了哪次战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A.玄武门之变 B.安史之乱 C.唐末农民起义 D.隋末农民起义
(2)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皇帝荒废朝政B.发生严重灾荒 C.社会矛盾尖锐 D.节度使权力膨胀
(3)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遗留的问题主要是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农民起义 D.以上都不是知识点。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


(1)这是一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菊花诗,他是谁?
(2)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3)这次起义的影响是什么?
(4)谁与藩镇联合镇压了这次起义?
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

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

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解答】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故选C.
2.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

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
A.镇压农民起义 B.中央放权 C.镇压安史之乱 D.分封制的实行
【解答】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镇压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C.
3.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科举制的创立
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解答】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科举制的创立与唐朝的灭亡无关.
故选C.
4.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A.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 B.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
C.政治腐败,享乐之风盛行D.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草
【解答】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草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D.
5.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
【解答】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出自《春望》,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C.
6.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763年,平定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被镇压
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解答】907年梁王朱温逼唐昭宣帝退位建立后梁,标志唐朝的灭亡.
故选C.
7.七年级某历史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
【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黄巢领导了唐末农民起义;朱温灭掉了唐朝;安史之乱与黄巢、朱温无关.
故选C.
8.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灭亡唐朝的人物是()
A.黄巢 B.朱温 C.安禄山D.赵匡胤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907年梁王朱温逼唐昭宣帝退位建立后梁,标志唐朝的灭亡.故灭亡唐朝的人物是朱温.
故选B.
9.番禺日报2016年10月2日文章:……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

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

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解答】依据“安禄山”可知,与安史之乱有关.唐玄宗统治后期,他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称为“安史之乱”.唐朝社会从此由盛转衰.故这位皇帝是唐玄宗.
故选D.
10.“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解答】唐玄宗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到衰落的转折点.
故选D.
11.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朱温建立后梁 D.五代十国更迭
【解答】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A.
12.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于()
A.安史之乱前B.安史之乱中C.安史之乱后D.黄巢起义中
【解答】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故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开始于安史之乱后.
故选C.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A.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故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是错误的.
故选D.
1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解答】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故选A.
15.如表所示,反映的史实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黄巾起义
【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
故选A.
16.如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

图中“▲(755﹣﹣763)”处应该填写()
A.黄巢起义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解答】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在政治上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如力排众议重用武则天时代的富有改革精神,熟悉吏治重臣姚崇为相,改革了一些弊政.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使朝政很快出现了新局面.注意发展经济,提倡文教,自己注意勤俭,烧毁珠玉锦绣,以示决心,终于使得天下大治,后
世史学家称其统治前期为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但在唐玄宗统治后期,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时间是755﹣763年,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安史之乱”,它标志着唐朝从此日趋衰落.907年,唐朝灭亡.
故选D.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7.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只管游乐挥霍,官僚们又贪污受贿成风,政治黑暗。

由于对藩镇和边疆各族的支出,官僚机构膨胀以及统治集团生活奢侈等原因,致使府库空虚。

为了维持统治集团的需要,政府对人民不断加税,一些地主又把赋税以各种形式转嫁到农民头上,加之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至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锥之地的局面。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大宗十三年(859)十二月,浙东农民在裘莆的领导下发动起义,之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这次起义,转战南北,历时十年,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横线内填A,违背以上材料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横线中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内填C
(1)唐朝后期政治黑暗,政府空虚 A
(2)唐朝末年人民无以为生,纷纷爆发起义。

A
(3)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4)唐朝末年起义被镇压后割据势力进一步扩大。

C
(5)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定都汴梁。

C 。

【解答】(1)材料中有“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只管游乐挥霍,官僚们又贪污受贿成风,政治黑暗.由于对藩镇和边疆各族的支出,官僚机构膨胀以及统治集团生活奢侈等原因,致使府库空虚.”故唐朝后期政治黑暗,政府空虚的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2)材料中有“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至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锥之地的局面.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浙东农民在裘莆的领导下发动起义,之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的表述故唐朝末年人民无以为生,纷纷爆发起义是从以上材料
中得出的.
(3)材料中说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起义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不是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4)唐朝末年起义被镇压后割据势力进一步扩大,材料中没有提及相关内容.
(5)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定都汴梁,材料中没有提及相关内容.
故答案为:
(1)A.
(2)A.
(3)B.
(4)C.
(5)C.
18.材料:“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1)《无家别》描述了哪次战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B
A.玄武门之变 B.安史之乱 C.唐末农民起义 D.隋末农民起义
(2)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皇帝荒废朝政B.发生严重灾荒 C.社会矛盾尖锐 D.节度使权力膨胀
(3)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遗留的问题主要是 A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农民起义 D.以上都不是知识点。

【解答】(1)据材料“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乱世各东西。

”可知,材料反映了天宝年间遭逢乱世,乡亲四处逃难,田园房屋荒废,蒿藜丛生,满目寂寞凄凉的景象。

“世乱”指的是安史之乱,故选B。

(2)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发生严重灾荒不是安史之
乱爆发的原因,故选B。

(3)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生产大受摧残,田地大量荒芜,人民流离失所,许多州县成为废墟。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强盛转向衰落,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A。

故答案为:
(1)B。

(2)B。

(3)A。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


(1)这是一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菊花诗,他是谁?
(2)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3)这次起义的影响是什么?
(4)谁与藩镇联合镇压了这次起义?
【解答】(1)据材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菊花诗.
(2)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极为昏暗.官员贪污成风,地主兼并盛行,整个统治阶级腐朽不堪,赋税苛繁.沉重的两税(钱重物轻,税额增加)外,统治者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把大量的苛捐杂税强加在人民头上.农民纷纷破产,痛苦不堪.加上旱灾严重,人民无路可走.
(3)黄巢起义猛烈地冲击了封建制度,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4)黄巢起义军的叛徒朱温投降唐朝,与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907年唐朝灭亡.
故答案为:
(1)黄巢.
(2)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昏暗,赋税苛繁,加上旱灾严重,人民无路可走,被迫发动起义反抗唐朝统治.
(3)黄巢起义猛烈地冲击了封建制度,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4)朱温.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