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区胶质瘤切除采用术中磁共振导航与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的效果对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区胶质瘤切除采用术中磁共振导航与常规手术方式进行
手术的效果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功能区胶质瘤切除采用术中磁共振导航与常规手术方式进行
手术的比较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功能
区胶质瘤化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导航组14例患者在手术中选择核磁共
振导航辅助切除手术,常规组14例患者选择常规手术的方式进行切除手术,比
较两组术后胶质瘤切除的效果。
结果: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为92.9%(13/14);对照组在常规手术方式下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后,总有效率为57.1%(8/14)。
对比两组的数据,导航组明显优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两组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情况的对比,在
切除手术中采用核磁共振导航更有利于临床手术的进行,对患者的功能区神经伤
害更小,患者出现术后后遗症较少,值得在切除手术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功能区胶质瘤;磁共振导航;手术;比较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152-02
功能区胶质瘤是位于大脑中的与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相连的皮质及皮质下
通路部位,是因该部位组织病变所引起的肿瘤[1]。
本文通对术中采用核磁共振导
航与常规手术的比较,分析在核磁共振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的情况以及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8例确诊为功能区胶质瘤的患者,随机分成导航组和常规组,每组14例。
导航组男患6例,女患8例,年龄
18至73岁,平均年龄(48.6±2.3)岁,病程2周至3年,平均病程(9.2±1.7)个月。
常规组男患7例,女患7例,年龄18至68岁,平均年龄(45.7±2.6)岁,
病程4周至2.7年,平均病程(8.7±2.1)个月。
两组患者均出现头晕头痛、恶心
想吐、四肢无力等症状。
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
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手术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对两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常规组在MRI或CT的
镜像显微镜下手术。
导航组在核磁共振导航下进行手术。
在导航组的手术中,对
患者使用核磁共振仪确定胶质瘤的具体位置,小心避开患者的功能神经部位,根
据核磁共振显示病变组织的形状、大小以及深度等数据,确定切除的范围和深度,具体操作同常规组织。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
治疗显效:经检查后,功能区胶质瘤
的病变组织完全消失,无不良症状出现。
治疗有效:经检查后,功能区胶质瘤的
病变组织总体消失一半以上,出现轻度的不良症状。
治疗无效:经检查后,功能
区胶质瘤的病变组织总体消失不到一半,不良症状未能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出现
手术后遗症。
总有效率=(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总患者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
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
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功能区胶质瘤的切除手术中采用磁共振导航,显效率为57.1%
(8/14),总有效率为92.9%(13/14);对照组采用常规切除手术的显效率为28.9%(4/14),总有效率为57.17%(8/14)。
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导航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明显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情况见下表。
3.讨论
胶质瘤属于恶性肿瘤,在脑部肿瘤患者的发病中高达46%。
其致病原因尚未
明确,但大部分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其主要形成原因有三个方面:脑细胞起源、化
学环境和基因遗传。
治疗脑胶质瘤的常用方法有中医、手术、化疗、放疗等。
采
用中医治疗胶质瘤,治疗时间长,且疗效不佳;采用化疗或放疗的方式治疗胶质瘤,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多数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来
治疗脑胶质瘤。
由于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所处的位置较为特殊,且与周围密布的功
能神经紧密相连,对患者进行切除手术时考虑到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很多时
候并不能将病变组织切除干净,造成切除后还会复发,不能达到真正治愈患者的
目的。
有时在手术过程中,为了方便观察病变组织的形状大小,还需扩开切口,
再加上对病变组织的深度不够了解,极易损伤到功能神经,造成患者术后后遗症,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2]。
核磁共振导航运用于切除手术中,其利用的是核磁共振
的原理,将目标锁定后得出相关数据,再依此进行切除手术。
因此使用核磁共振
导航可以让手术医生根据图像所得的数据有效绕开功能神经,对病变组织进行精
确切除,减少对患者大脑中功能神经的伤害,是很好的手术治疗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经两组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情况的对比,在切除手术中采用核磁共
振导航更有利于临床手术的进行,对患者的功能区神经伤害更小,患者出现术后
后遗症较少,值得在切除手术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段国庆,陈小兵,胡文忠.脑胶质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6,23(02):38-42.
[2]韩亚非.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筛选188例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04):198.
通讯作者:丁国林,男,1972-03,云南曲靖,云南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6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