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贫困作斗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1%
0.1% 5.4% 0.8%
ö ¹ È þ À Ò Ô Ä Ï · Ç Ö Þ
6
10年一期的反贫困报告: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 1980年:物质资本外,人力资本开发对脱贫的关键作用。 • 1990年:人力资本开发造就的穷人的能力,要与市场导 向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为穷人提供谋生机遇相结合, 辅之以向没有能力抓住机遇的人提供安全网。 • 2000/01 年:“机遇”:通过市场与非市场行动的结合, 刺激经济全面增长,使穷人积聚人力、物质和社会资本 并提高资本回报率;“促进赋权”:为了让穷人更多地 获得机遇,需要在政治上赋予他们更多的决策参与权力, 使国家制度对穷人更多地负起责任;“加强安全保障”: 改善穷人在遭受疾病、经济危机、政治动乱,自然灾害 和暴力冲击时的脆弱地位。
• 绝对贫困减少时相对贫困增加不是问题 • 鼓励对资产要求低的增长机会, • 增加穷人资产,改善初始条件
21
使市场更好地为穷人服务:成功 的市场化改革促进增长减轻贫困, 强势集团操纵导致不成功改革
产 权 法 律 保 护
环放 境松 和管 保制 护, 消监 费管 者金 融 、 国 企 产 权 制 度 改 革 向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开 放 贸 易 自 由 化 竞 争 性 汇 率
与贫困作斗争—— 机遇、赋权和安全保障
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评介
要点
• 富裕世界中的贫困——全球重大挑战 • 扩大机会,增进穷人多种形式的资本并提高 回报率 • 促进赋权,以政治民主增加经济机会 • 加强社会保障,更好利用经济机会,让经济 机会更为稳固 • 国际行动
2
20世纪的反贫困成就
16
全球收入差距两因素:国别和国内
• 国家之间收入差距起着更大的作用。 • 以中国为例:从非常低的起点实现了迅速增 长,使世界最低收入的1/5人口与世界平均水 平的差距缩小了一半。 • 与此同时,全球最富裕的20个国家与最贫穷 的20个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60年的18 倍,扩大到1995年的37倍。 • 国内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 性别差距、种族差距,长期贫困、偶然贫困
• 发展中国家:
– 过去40年,预期寿命 增加20岁,婴儿死亡 率降低一半以上,生 育率降低近一半; – 过去20年,小学入学 率提高13%; – 1965—1998年间,人 均收入增加一倍多; – 1990—1998年绝对贫 困人口减少0.78亿人。
• 中国:
– 1952年,人均GNP50美 元,出生率37‰、死亡 率17‰,预期寿命36岁, 入学率小学25%、中学 2%,成人识字率20% – 1999年,人均GNP780美 元,出生率15‰、死亡 率6‰,预期寿命70岁, 入学率小学99%、中学 50%,成人识字率 91%/75%。 3
15
贫困所有成因中经济因素起基础性作用
• 经济增长是减少收入贫困和健康教育等非收入 贫困的强大动力。 • 65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显示,人均消费每增长 1%,国际贫困线以下人口就减少2%。 • 富裕国家与最贫穷国家婴幼儿死亡率分别为1% 和20%,儿童营养不良率分别为5%和50%。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增长导致了穷人消费上升。 • 而因国家解体、自然灾害、战争或经济危机而 出现的经济衰退则对穷人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国内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性别差距种族差距长期贫困偶然贫困1818201999年中国人均gdp与世界平均水平之比0800102030405060709???????08080516043102870322050718201900192919501980199919贫困成因分解?资产不平等数量少人力自然土地物质基础设施金融贷款储蓄社会网络政治影响力各类资产相辅相成?资产回报率低质量差?资产脆弱性波动大?三个领域的努力经济政治社会?三个层次的对策经济增长政治民主和社会包容安全保障20机遇?机会市场化改革促进增长有利于穷人的市场化改革效率与公平统一?能力让穷人更多积累资产国家再分配政府管理与利用市场穷人参与21增长不平等与贫困?经济增长在削减情况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是什么推动经济增长稳定战争摧毁实物人力和社会资本p50改革开放?为什么增长率相似减贫率不同中国近年差距扩大与农村增长缓慢的关系以教育为例市场力量与政策作用互动?绝对贫困减少时相对贫困增加不是问题?鼓励对资产要求低的增长机会?增加穷人资产改善初始条件22使市场更好地为穷人服务成功的市场化改革促进增长减轻贫困强势集团操纵导致不成功改革??市场决定微弱正利率放融公共支出?财政纪律?重新分配更多用于教育医疗保健和基础设施税基税收改革扩大降低边际税率?竞争性汇率?贸易自由化接投资开?向外国直?国企产权制度改革金?放松管制监管环境和保护消费者?产权法律保护23改革对穷人的影响益本分析?农业穷人已经拥有市场硬件土地初始资本时市场激励最有效?财政削减补贴视穷人原先是否得到增加岁入有利穷人获得公共服务?贸易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高且原先未受保护的受益最大?私营部门兴旺就业率和正规部门就业率上升有利于穷人增加就业提高收入24辅之以有利于穷人的微观改革?简化手续降低穷人就业开业门槛和成本?创造保障劳工条件?克服农村信贷市场失灵向穷人提供贷款储蓄和保险25增加穷人资产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缺乏资产既是贫困的原因也是贫困导致的结果?穷国穷地初始资产占有不公后续公共行动不足导致资产收入恶性循环?穷人自身是增加其资产的主体?促进资产积累的公共行动公共支出再分配瞄准穷人改革公共服务事业的激励机制分权和参与26赋权让政府更多对穷人负责?政府高效廉洁遏制腐败?司法公正保护穷人?分权与参与?穷人联盟组织参政争取政治支持?民主政体三权分立司法独立新闻独立信息充分市民社会培育27赋权消除社会壁垒?社会
市 场 决 定 微 弱 正 利 率
降税 低收 边改 际革 税, 率扩 大 税 基 ,
保更 重 健多 新 和用 分 基于 配 础教 公 设育 共 施、 支 ;医 出 疗,
财 政 纪 律 ;
华 盛 顿 共 识 :
•
• • • • • •
•
• •
22
改革对穷人的影响:益本分析
• 农业:穷人已经拥有市场硬件/土地初始 资本时,市场激励最有效 • 财政:削减补贴视穷人原先是否得到, 增加岁入有利穷人获得公共服务 • 贸易: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高、且原先 未受保护的受益最大 • 私营部门兴旺,就业率和正规部门就业 率上升 ,有利于穷人增加就业提高收入
ö ¹ È þ À Ò Ô Ä Ï · Ç Ö Þ
5
1987年每天生活费低于1美元人口分布%
18.4%
« Ñ ¶ Ç Í º Ì « Æ ½ Ñ ó
35.3%
·Þ Å Ö Í º Ö Ð Ñ Ç ¶ À ¡ À Ã Ö Þ º Í ¼ Ó À Õ ± È Ð ¶ Ö « Í º ±Ç · Ï Ñ Ä Ç
8
购买力平价(PPP)
在一国国内市场上购买相当于 1 美元在美国可 以购买到的同样数量的货物和劳务所需要的 该国货币的数目,用以反映不受价格水平差 异影响的对货物和劳务的实际购买力,这种 购买力可能高于或低于按现行市场汇率计的 购买力,这种差异与一国的国际支付能力有 关。通常,发展中国家以购买力平价衡量的 产出大于以市场汇率衡量的产出,发达国家 相反。这里,购买力平价用于不同国家贫困 人口实际生活水平的比较。 9
12
收入/非收入贫困的综合衡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贫困指数 • 生命期望值:预期寿命低于40岁以下人口比例 • 教育:成人文盲率 • 未得到医疗卫生服务人口的比率 • 没有安全饮用水人口的比率 • 5岁以下营养不良/重量不足的儿童比例
生活质量指数: 成人文盲率、婴幼儿死亡率、预期寿命
13
贫困成因全面探究与概念扩充
14
实例讨论:多重剥夺与贫困
• 1994年夏,初考、中考发榜。喜讯来到了河北省邢台市内邱 县侯家庄乡羊峪村农民郝××家。从乡初中和村小应届毕业 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同时被录取到全县考生梦寐以求的本县 唯一的重点中学--内邱中学。13岁的二儿子,在全县2000 名初考生中,是4名数学满分者之一。 • 两兄弟同时要去100公里外的县城读书,学费和食宿费让郝 ××望而生畏。这个对于90年代城镇家长标标准准的喜讯, 对于这个正患有重病的太行山深处的农民家长,竟成了致命 的打击。这个43岁的壮年农民,默默服下剧毒农药自杀身亡。 • 消息震惊的全县。然而,同情和叹息消除不了现实的经济重 负,兄弟双双放弃了上县中的机会,长4岁的哥哥忍痛弃学, 决心牺牲自己供养兄弟上学;弟弟则落到费用较低的乡中… • ?郝××家的贫困表现在哪些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消除
11
确定贫困线的具体方法
• 根据营养专家意见选择最低热量摄入量; • 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计算维持生存 最低营养标准的实际食品消费结构,即平均 食品消费清单; • 根据调查所得价格水平,计算最低食品费用 支出; • 在已知食品贫困线基础上,加上该水平农户 典型的最低非食品消费项目及费用支出。
17
1820-1999年中国人均GDP与 世界平均水平之比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Ð ¹ Ö ú /Ê À ½ ç
1820 0.808
1900 0.516
1929 0.431
1950 0.287
1980 0.322
1999 0.507
18
贫困成因分解
4
1998年每天生活费低于1美元人口分布%
24.3% 23.2%
« Ñ ¶ Ç º Í Ì « Æ ½ Ñ ó ·Ö Å Þ º Í Ö Ð Ñ Ç
2.0% 6.5% 0.5%
¶ À ¡ Ã À Ö Þ º Í ¼ Ó À Õ ± È Ð ¶ Ö « º Í ±· Ç Ï Ñ Ä Ç
43.5%
新世纪之初的贫困状况• 全球: Nhomakorabea0亿人口中有 12亿处于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 1美 元的国际贫困线下(其中南亚44%)、28亿每人每天生 活费不足2美元; 1岁以内婴儿死亡率6%、5岁以下婴幼 儿死亡率 8%;男童失学率 9%、女童失学率 14%;未来 25年人口将增加20亿、其中97%在发展中国家。 • 高收入国家15%人口获78%经济总量;低收入国家40% 人口获3.45%经济总量;中国21%人口获3.35%经济总量。 • 预期寿命全球67,低收入国60,非洲50,富国78岁 • 中国:绝对贫困程度稳步下降,但尚有4.6%人口在国家 贫困线以下,18.5%人口在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国际 贫困线以下、缺口4.2%;53.7%低于2美元,缺口21%; 基尼系数超过40%。
• 资产不平等(数量少):人力、自然/土地、 物质/基础设施、金融/贷款储蓄、社会网络/ 政治影响力——各类资产相辅相成 • 资产回报率低(质量差) • 资产脆弱性(波动大) • 三个领域的努力:经济、政治、社会 • 三个层次的对策:经济增长、政治民主和社 会包容、安全保障
19
机遇
• 机会
– 市场化改革促进增长 – 有利于穷人的市场化改革,效率与公平统一
•贫困人口调查指数——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一般也称作贫困率、贫困人口比重、贫困人口发生率。 •贫困距离 / 贫困缺口: 穷人实际收入不足贫困线水准的差距 与贫困线水准之比(%),可以用来估测穷人在贫困线以下的 程度,及随之估测让每一个穷人达到贫困线以上从而消灭贫 困所需要的转让。这种转让总额占一国国民总消费量的百分 比,又可以定义为一国的总贫困距离。 •FGT指数:贫困衡量的一般式: (1/总人口)×∑[(贫困线-某穷人收入)/贫困线]α α=0,即贫困率 α=1,即贫困率×贫困缺口,即贫困缺口指数 α=2,即贫困缺口指数平方,用以衡量贫困人口内部差异; 在贫困缺口指数相同时,该值越大,穷人内部的差异越大 森指数:贫困率×[1-(1-贫困缺口)(1-穷人内部基尼系 数)],越小越好。
• 能力:让穷人更多积累资产
– 国家再分配
– 政府管理与利用市场
– 穷人参与
20
增长、不平等与贫困
• 经济增长在削减情况方面起着主要作用 • 是什么推动经济增长?稳定(战争摧毁 实物、人力和社会资本P.50)改革、开放 • 为什么增长率相似,减贫率不同?
– 中国近年差距扩大与农村增长缓慢的关系 – 以教育为例:市场力量与政策作用互动
• 贫困即福利的被剥夺状态。 • 贫困制约一个人享受生活这种基本自由的能力。 • 贫困不仅指低收入和低消费,还指在教育、医疗卫生、 营养和人类发展的其他领域处于不利境地,而这种不 利境地,又与穷人缺乏政治地位和安全保障直接有关。 • 所以,穷人意味着遭受多重剥夺:缺少获得食品、住 房、衣着等基本必需品,及可接受的健康和教育水平 所必需的收入和资产;在国家和社会机构中没有力量、 没有发言权;易受不利因素打击,地位脆弱,不能摆 脱恐惧感。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强化。 • 每一个方面的反贫困举措,都有助于其他方面的改善。
7
贫困相关概念及度量
• 贫困/绝对贫困——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 贫困线 ——衡量贫困人口的标准尺度,通常设定为满 足最低生存消费所需花费的支出或得到的收入。贫困 线因民族文化不同而有差异,并随社会的发展而上升。 • 国际贫困线 —— 每人每天生活消费或收入不足 1美元 / 年消费370美元(1985年不变价,购买力平价);275 美元为赤贫线;每天2美元为高贫困线 • 国别贫困线 是官方规定或通用的贫困线;在其他情况 下,贫困线定在平均收入或支出的30%上。 • 中国贫困线——1990年300元;1997年640元,即每天 0.75购买力平价美元;1999年625元。
• 不平等/相对贫困----一个社会中一个人缺乏参与社会惯例或社 会所认同的活动和享受普通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资源。 •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一种标准方 法。由累计的人口比例与累计的收入比例对应点连成的洛伦兹曲 线导出的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 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零,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绝 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百分之 百的收入被一个人所占有。市场经济国家对基尼系数取值的一般 判断标准为:0.2以下高度均等,0.2至0.3之间相对均等,0.3至0.4 之间差距相对合理,0.4以上差距偏大。 • 库兹涅茨曲线——用来表现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 与收入不平等状况变动之间联系的假说,即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初 期,相对于前现代的农业社会,收入不平等会加剧;随着进一步 的增长,收入不平等状况才会改善。以横轴表现经济增长、纵轴 表现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坐标图上,这种关系呈倒U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