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滋味阅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的滋味阅读答案
读书的滋味阅读节选
《读书滋味》阅读附答案
篇一:读书的滋味阅读答案
读书滋味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
于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进程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
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
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
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
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又
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
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用“”划出文段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加横线语句中出现的“仅”、“已”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答:
4、文中举了牡丹、大丽花、虞美人的例子,这三个例子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答:
5、蒲班克偶然之中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就特意培养,最后培育出蓝色虞美人。
你能从这个例子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答:
参考答案:
1、第1、2句
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3、不能。
因为互换后意思变为较长时间内培育出较少品种。
4、不能。
例子是从古到今,先国内后国外的顺序排列的。
5、示例:生活中许多成就、发明,在于对细节的重视;要注意观察、注重思考。
(允许学生有独特看法)
张抗抗《滋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篇二:读书的滋味阅读答案
《滋味》张抗抗那真是一段漫长的等待。
好像比一年还长。
那几天里我整天心神不安、魂不守舍。
那些只有春节才会得到的,所有好吃好玩的东西,比如新衣服新鞋子、灯笼、风筝,还有花生、糖果、粽子、年糕、汤圆、包子……与我枕边这个将会发出万丈光
芒的烟花相比,统统地无滋无味,叫我提不起一点兴趣。
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
早上一睁开眼我就问妈妈,说现在可以放了吧。
妈妈说,得等到吃过年夜饭,天黑了,放烟花才好看。
于是那一
整天里,每隔几分钟,我便抬头看钟,时间从来没有过得那么慢,天空几乎是一寸一寸地暗下来的。
总算熬到了晚饭,丰盛的年夜饭我只草草地吃了几口,但借故放下筷子溜了出去。
空荡荡的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家里的人那顿年夜饭吃得没完没了,我紧紧捏着那只纸筒东张西望,盼着大家快出来看我放烟花,有一会我甚至觉得天已经快要亮了。
终于,外婆拿着一盒火柴,走了出来。
大家都嘻嘻哈哈地走了出来,很多双眼睛,在黑暗的院子里亮了起来。
我把那只纸筒小心地安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开始试着在风中划火柴点燃那只纸筒的引信。
我的手发抖,点了好几次才点着,扔下火柴就猛地躲到了妈妈身后。
嗤的一声,从地面上飞起了一串金色的火焰。
像下雨,又像喷泉,还像是风中摇摆的稻穗,在眼前飞舞蹿腾,把周围黑暗的夜空照得雪亮。
我们睁大眼睛叫着跳着拍着手跺着脚,我们不知该怎么欢迎它,也许应该把全镇的
人都请来同我们共享这美丽的欢乐……1、如果把这选段分为两部份,从哪里划分开最好?请说说理由。
2、最能表现放烟花时的焦急心情的词语是:。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我焦急的等待?。
4、结尾从哪几方面来写烟花的美
丽?。
5、为什么“放烟花”比“等待放烟花”的文字反而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从“终于,外婆拿着一盒火柴,走了出来”的前面划分开,前面是描写我等待放烟花的急迫心情,后面写除夕放烟花2、心神不定、魂不守舍3、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夸张、对比4、从三方面:正面描写烟花升腾时的颜色、状态;侧面,一是写大家高兴而手舞足蹈的动作,二是“我”的感受5、极力写“等待放烟花”,突出我急不可耐的心情,也为下文“放烟花”,大家美丽的欢乐蓄势。
《追寻书籍的味道》阅读附答案
篇三:读书的滋味阅读答案
追寻书籍的味道(尤今)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
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①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
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
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
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
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
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
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
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
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
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
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
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
她说:“当年,家在福建。
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
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
于是,一
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
来。
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
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
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
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2010年
第10期,略有改动)①〔不虞〕不忧虑。
虞,忧虑。
小题1: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
其它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
(至少答出两点)(4分) 小题2:按要求品味语言。
(4分)(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
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
不得。
(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
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品味划线词语的含义)小
题3: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小题4: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
料,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
(4分)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O一
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
间在20分钟以上。
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参考答案:小
题1:示例一:还蕴含着阅读的甜蜜,阅读的快乐(或: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人生的精彩等)的“味道”。
示例二:书籍的“味道”像棉花糖给生命以甜味,像伊甸园给精神以快乐。
(或:像避风港
给内心以安定,像维他命给思想以营养等。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小题1:{读书的滋味阅读答案}.
(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在人成长过程
中的作用,对人终生的积极影响。
(2分。
修辞手法1分,作用或影响1分。
) (2)示例: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终生快乐。
(2分。
意对即可) 小题1:从他人的角度选材,丰富了文章内容,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主旨,即“爱读书的人,人生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2分。
若答出“丰富内容”、“突出主旨”等术语得1分) 小题1:示例:①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②家长要言传身教,多陪孩子读书。
③家长要经常带着孩子逛书店。
④家长要创造条件借书给孩子读。
(4分。
答出两条即可,一条2分)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概括还蕴含着其它
什么“味道”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赏
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
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内容上来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
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即可。
《追寻书籍的味道》阅读答案
篇四:读书的滋味阅读答案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小时家穷,肚子像歉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
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
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
爸爸捧书呵呵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
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划线。
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
在那略识之无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越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咸菜时,
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
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
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
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短而甜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
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却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
她说:“当年,家在福建。
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我去租书来看。
五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
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
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
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
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1.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他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2按要求品味语言。
(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哩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
得。
(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却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3。
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
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过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
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
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追寻书籍的味道】1.示例一:还蕴含着阅读的甜蜜,阅读的快乐(或: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人生的精彩等)的“味道”。
示例二:书籍的“味道”像棉花糖给生命以甜味,像伊甸园给精神以快乐。
(或:像避风港给内心以安定,像维他命给思想以营养等。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 2.(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对人终生的积极影响。
(2分。
修辞手法1分,作用或影响1分。
) (2)示例: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终生快乐。
(2分。
意对即可) 3.示例:从他人的角度选材,丰富了文章内容,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主
旨,即“爱读书的人,人生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2分。
若答出“丰富内容”、“突出主旨”等术语得1分) 4.示例:①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②家长要言传身教,多陪孩子读书。
③家长要经常带着孩子逛书店。
④家长要创造条件借书给孩子读。
(4分。
答出两条即可,一条2分)
【中考说明文阅读练习】《追寻书籍的味道》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五:读书的滋味阅读答案
201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追寻书籍的味道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今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
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①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
一
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
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
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
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
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
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
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牙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
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
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
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
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读书的滋味阅读答案}.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
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
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
后,当
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
味道啦!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
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
当父母用美食和玩
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
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
她说:“当年,家在福建。
尽管家境贫
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
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
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
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
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
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
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动)
①〔不虞〕不忧虑。
虞,忧虑。
19.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
(至少答出两点)(4分)
20.按要求品味语言。
(4分)
(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
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21.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2.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
(4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O一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
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
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19.示例一:还蕴含着阅读的甜蜜,阅读的快乐(或: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人生的精彩等)的“味道”。
示例二:书籍的“味道”像棉花糖给生命以甜味,像伊甸园给精神以快乐。
(或:像避风港给内心以安定,像维他命给思想以营养等。
)(4分。
答出一点
得2分)
20.(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在人成长过程
中的作用,对人终生的积极影响。
(2分。
修辞手法1分,作用或影响1分。
)
(2)示例: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终生快乐。
(2分。
意对即可)
21.示例:从他人的角度选材,丰富了文章内容,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主旨,即“爱读书的人,人生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2分。
若答出“丰富内容”、“突出主旨”等
术语得1分)
22.示例:①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②家长要言传身教,多陪孩子读书。
③家长要经常带着孩子逛书店。
④家长要创造条件借书给孩子读。
(4分。
答出两条即可,一条2分)
故乡滋味(凸凹)阅读答案
篇六:读书的滋味阅读答案
故乡滋味(凸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