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互融互进——以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研究
理论版
77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互融互进
——以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为例
文/宋祺 程欣荣(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高校育人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牢记思想政治引领是教育的关键,校内的课程教育和校外的实践活动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具有传播性广、实践性强、创新性快等特点,实践中要结合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与播音专业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完美融合,并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具体的专业实践及志愿服务工作,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的互融互进,促进学生的思想提升及专业进步。

关键词:专业教育 思政教育 互融互进 创新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特点(一)传播性广
专业培养来看,该专业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大口语传播”为核心理念,以“强基础、宽口径”为特色培养。

面向的是全媒体领域下的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媒体平台及各类与口语传播相关的行业系统,未来学生的就业方向为新媒体环境下各类传播语境和市场需求的播音员、主持人、出镜记者、配音工作者、形象代言人、新闻发言人及公共活动现场主持人等岗位。

就业岗位来看,已经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且,作为镜头前的公众人物,在未来将会成为社会的瞭望者、守望者,当好“把关人”。

在专业教育上,传播学也是专业学习的基础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传播观、新闻观,培养信息的敏锐性。

在专业培养的要求下,从事信息传播的工作,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传媒人肩负着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担。

如此看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要认清专业特点,主动自我增强传播理论、提升传播技能已势在必行。

(二)实践性强
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习是根本,更大的自我提升是在于实践。

根据实习、实践要求基本分为:寒暑假认知实习、课程期间专业实习、校外实习实践平台专业实习、毕业就业实习。

寒暑假认知实习是通过学院组织或者自我接触,学生到相关实习单位参观学习,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动态,使学生对专业、行业、产业有初步的认识;课程期间专业实习则是在正常教学期间,教师带领学生到广播电台、新媒体平台、宣传中心等地,进行现场指导及专业实践分析;校外实习实践平台专业实习是针对学生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一定要求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锻炼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播音主持、采访、编辑、策划和制作“五位一体”的专业能力,强化其“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并重的表达能力;毕业就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之前到实习岗位参与一定
的实际工作,将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进行融合,进一步熟悉工作环境、提升专业素养、获得工作能力。

(三)创新性快
就南京传媒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而言,发展中寻求创新,创新中寻求变革。

从2004年建校建立专业以来,专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由之前的传统媒体的新闻主持、出镜记者、娱乐主持等方向逐渐发展为新闻播音主持、社教综艺主持、商务类型节目与现场活动主持、影视配音与解说、电竞主播与解说、文化礼仪等十个专业方向。

创新性发展的同时,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有更严格的规定。

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还要具备相关法律政策的理解与执行能行,切实做到内外兼修以便更好地适应专业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青年人的教育与价值引领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

在高校教育的课堂内外,在育人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牢记思想政治引领是教育的关键,校内的所有课程教育和校外的所有实践活动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结合的几点想法
(一)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这是专业要求也是制度规定。

《播音与主持艺术基础》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向课》两门课程分别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课和方向提升课,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其掌握备稿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停连、重音、语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案例
研究理论版
78气、节奏)的基础知识。

通过基础能力的提升,能够综合
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知识与技巧,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和播读
各种类型稿件的能力,同时适应新媒体平台下的电商主持、
电竞解说、社交礼仪、场馆解说等能力要求,并兼备文学
作品朗诵和影视剧演播、配音创作的能力。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调整播
音主持与艺术专业现有教材内容。

在思政教育的教材中选
出具有代表性且可操作性的内容,融入到播音主持与艺术
专业教学中,并结合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与播音专业课教学
模式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完美融合。

比如,在进行
朗诵课教学时,就可以引用“红色诗歌朗诵”主题,从“划
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
定基调”六个步骤中,我们可以根据“情景再现”的教学
方式,对每一个步骤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了解故事背景、
学习党史,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双管齐下,并通
过朗诵活动将党史进行更大层面的传播,让更多的受众听
到党史、了解党史。

(二)两者结合的创新性
结合专业发展的创新性与课程思政的要求,教育引导
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实现扶贫助贫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一个重点领域。

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引导
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做一些具体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1.互联网+教育
2020年6月,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褚晓迪
同学为北京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无偿录制普通话感
知实验语音样本,再由该基地对口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中
小学的127位少数民族教师、农村教师无偿提供普通话感
知实验语音样本,为汉语普通话在分享知识、传承文化、
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上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这样的语音样本对于老师的培训来说是“输血式”文
化扶贫,但对于当地整体的教育来说就是“造血式”文化
扶贫,寻找到合适的“造血土壤”并进行培养,是实现“造
血式”文化扶贫的核心内容。

2.互联网+带货
2020年5月初,南京传媒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并贯彻落
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结合学校“时光路口、遇见南
传”520抖音直播活动,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的基本方略,扶贫直播团队立足于活动本身,并结合贵州
省榕江县扶贫工作重点、难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当
地制定了以资源推介为帮扶抓手,用直播赋能旅游及农产
品产业的扶贫直播方案。

扶贫直播团队充分挖掘了村寨传
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切实利用好大利村“中国传统村落”
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两张特色名片资源,深入地了解
当地的民俗风情,挖掘每一段风土人情背后的故事,同时
团队也实地走访村民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愿望。

最终,扶贫直播团队将乡村旅游与教育、健康、养老、文
化创意、文物保护等领域深度融合,用特色化、差异化、
多样化的直播手段,向广大观众推介大利村,让大家走进
来,让榕江文化走出去,助力榕江旅游扶贫事业的发展。

3.互联网+文旅推广
为了响应国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南京传媒学
院对口扶贫单位——贵州省榕江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京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贵州支队”
志愿者团队,于2020年8月13日抵达了贵州省榕江县,
开展为期数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同
学参与到该支队纪录片的制作,担任解说、配音工作,将
自己的声音贯穿整个纪录片。

(三)两者结合的重难点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一个比较大的局限性在于
有些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难度比较大。

以娱乐主
持为例,娱乐主持的一个特点是趣味性、调侃性比较强,
但是思政教育往往比较严肃,两者在不同的语境下的结合
带来的效果可能不是特别好,两者的平衡点也需要再进行
打磨。

此外,课程的发展对于老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教师需要不断在课程创新的同时去挖掘可以结合的“思政
元素”,并且对于“思政元素”的把握同样是一个重要考
量,如何确定元素的准确性、正确性,对于非思政专业的
教师来说很有难度。

最后,对于勇于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
业教育融合课程的老师如何评判也会是一个风向标,何种课
程融合达标?何种课程融合需要改进?都将会对其他进行课
程思政改革的老师产生影响,也会对于课程发展产生影响,
课程体系评价及课程效果评价还需要尽早做出公布。

四、结语
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学院在学生进入本科学习阶段
的自我生涯规划时,就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课程思政教学
实践,深度挖掘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国际视野、专业伦理、创新思维、工匠精神、人文情怀等
内容自然融入教学。

并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理论联系
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人生规划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等相结合,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
做一个有思想、有担当、有奉献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
(2019SJB886)。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冯刚,白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总结和规律把握[J].教学与研究,2020(08).
[4]巩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06).
[5]冯刚.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