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黑暗之中》的“戈达尔式”特色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时间的黑暗之中》的“戈达尔式”特色分析【摘要】2002年,由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拍摄的作品《十分钟年华老去》一经上映就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由74岁的资格最老的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所拍摄的短片《在时间的黑暗之中》更是凭借它强大的功力引起了业界的深刻讨论。
本文就通过对短片“戈达尔式”的特色进行分析,并最终对戈达尔意图通过短片想要表达的寓意进行阐述。
【关键词】戈达尔;时间;“戈达尔式”;特色分析
一、前言
由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斥巨资拍摄的作品《十分钟年华老去》,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的导演参与拍摄,意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平,并根据背景音乐的不同分为了“大提琴篇”以及“小号篇”上下两篇。
它要求每位导演各拍一部十分钟的短片,从而串成一部长达150分钟的电影,并力图通过这十五部短片构成的“满汉全席”来共同探讨属于人类、属于时间的一系列问题。
在这十五部短片之中,最为与众不同的当属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所拍的被收入“大提琴篇”之中的《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戈达尔并没有通过一个人、几个人或者一群人来表达一个宏大的时间观念,而是将十分钟又分割成十个片段,即青春的最后一分钟、勇气的最后一分钟、思想的最后一分钟、记忆的最后一分钟、
爱情的最后一分钟、沉默的最后一分钟、故事的最后一分钟、恐惧的最后一分钟、永恒的最后一分钟以及影片的最后一分钟。
在这十个一分钟中,戈达尔通过细微的场景和细节的阐释探讨了生命时空中深沉但又亘古不变的话题。
戈达尔就好像一个坐在黑暗之中的老人一般,叹息着这些或许是生命中最弥足珍贵的、但却也如同时间一样注定会消逝不见的东西。
而在影片深奥而又哲学化的寓意背后,戈达尔又通过几个层面的特色展示为这部短片打上了“戈达尔”的烙印。
这些特色展示分别是:片段化、碎片式的叙述方式,跳接的手法,运用背景音乐来进行“文学式”评价、鲜明地政治立场表达和“反电影”的几大优势。
二、影片的“戈达尔式”特色分析
在《在时光的黑暗之中》这部仅仅只有十分钟的短片中,戈达尔通过多种极具他自身特色的技巧来辅助他思想和情绪的表达,为影片打上“戈达尔”的烙印。
这些技巧分别是:片段化、碎片式的叙述方式,跳接的手法,运用背景音乐来进行“文学式”评价、鲜明地政治立场表达和“反电影”的几大优势。
首先是他片段化、碎片式的叙述方式。
在一次访谈中戈达尔曾经谈到:“电影是片段的世界。
我不知道怎么讲故事,所以我希望从所有可能的角度论及全部问题,一下子说出所有的话。
” i因此,在这十分钟的短片当中,戈达尔将时间划分为十个片段,并运用“大
杂烩”的叙述方式,从青春、爱情、思想、永恒等方面来探讨关于时间的问题。
通过这种片段式的拼接,戈达尔阐释出他的思考:由于时间的限制,青春、爱情这些美好并且弥足珍贵的东西终将走向时间的尽头,走向它们的最后一分钟。
除了“大杂烩式”的叙述方式,戈达尔影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跳接的手法,而这一点也同样鲜明地体现在《时间的黑暗之中》这部短片中:在“青春的最后一分钟”片段中,戈达尔使用了三次跳接的手法;在“勇气的最后一分钟”里使用了两次;在“思想的最后一分钟”里使用了一次;在“记忆的最后一分钟”里使用了两次;在“恐惧的最后一分钟”里使用了两次;在“永恒的最后一分钟里”使用了四次;在“最后的意象”中也使用了一次。
而这反复使用的跳接就既凸显出了戈达尔自身的特色,又令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展现了不同的时间、空间,从而使得戈达尔在这部短片中全面而详尽地阐释出自身的思想和情绪。
在这部影片中戈达尔所体现出来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背景音乐的使用。
美国学者路易斯·吉安那蒂这样说道:“戈达尔很少只把音乐用于渲染气氛或者充填背景。
他常把音乐和一个特定的场面结合在一起,作为对场面的泛泛的或者具体的‘文学性’评论。
” ii诚如吉安那蒂所说,戈达尔惯常使用音乐来表达他对影片某一段落或者镜头的评价。
例如,当谈到爱情的最后几分钟时,音乐突然由平缓的大提琴曲变成浪漫的法国情歌,以此来对戈达尔所认为的爱情
做出评价,即“浪漫”;而在影片的最后,背景音乐也突然由低沉平缓变为激烈高昂,从而一方面表达出戈达尔对木偶舞蹈这个镜头的定义,即“狂乱激昂”,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导演的寓意,即再绚烂激烈的东西,也终将会走到它的尽头。
戈达尔曾经说过:“不是拍一部政治电影,而是带着政治性地去拍电影。
”在这部短片中,戈达尔就先后在“勇气的最后一分钟”、“沉默的最后一分钟”、“记忆的最后一分钟”和“恐惧的最后一分钟”四个部分中表现出他鲜明地政治立场。
而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意识形态,戈达尔还在影片中使用了他的《小兵》、《美国制造》、帕索里尼的《马太福音》、爱森斯坦的《伊凡雷帝》以及大量二战资料片中的镜头。
通过这四个部分,戈达尔明确地表现出对残酷的战争的批判和控诉。
在此之中,“沉默的最后一分钟”通过对他的地下影片《小兵》的片段剪辑表现出他对“左派”的嘲讽;“记忆的最后一分钟”通过对资料影片的剪辑严厉地指责了纳粹对于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这一暴行。
戈达尔曾经为好莱坞式的主流商业电影起了一个绰号“好莱坞魔死电影”,意为“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电影”。
与“好莱坞魔死电影”的七宗罪孽相对应的,沃伦列出了戈达尔“反电影”的七大优势,即叙事的不可转移性、疏离感、突出性、多重性、开放、不悦以及真实性。
iii在这部十分钟的短片中,戈达尔也将他“反电影”的几大特点体现地十分明显,例如叙事的不及物性、无快乐以及真实
性。
首先是叙事的不可转移性,所谓叙事的不可转移性是指打破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链,使得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没有相互的关联性,并以此来表现真实事件的光怪陆离,起落不定。
iv在短片的十个片段中,戈达尔并没有为我们阐释母亲为什么要帮助自己的孩子死在青春的绚烂之中,也没有告诉我们保拉是怎样中弹并死去,更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女人要背弃爱情离开那个男人……在十个片段之中,戈达尔始终没有为我们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只是单纯地为我们展现了青春、爱情、思想这一切的结果。
其次是无快乐,在消费社会,好莱坞等传统电影总是通过轻松愉悦的故事情节和皆大欢喜的结局来满足和迎合观众的观影需求。
而戈达尔却总是选择一个真实但却沉重的内容来表达真实的人生,并对好莱坞这种“快乐”做出抨击,在这十个片段中,内容无一例外,全部是沉重而深奥的,结局也都是不美好的,而通过这种“无快乐”的内容,戈达尔就一方面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另一方面对好莱坞的“快乐电影”做出嘲讽。
最后是真实性,戈达尔很早就表现出对虚构电影的不满。
v在这个十分钟的短片当中,戈达尔或者通过资料片的剪辑表现出真实性,或者尽力通过虚假的故事反映真实的事件和生活,以此来尽力做到真实而不虚假。
而通过这种“反电影”的方式,戈达尔就更进一步地为短片贴上了自己的标签。
小结
在《在时间的黑暗之中》这部短片中,戈达尔通过他特有的手法为短片烙上了“戈达尔”的烙印,并且还为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哲学式的问题:如果所有事物都终将走向它的最后一分钟,走向黑暗之中,那么时间本身是否存在最后一分钟呢?如果存在,它的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样的呢?这就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注意和思考。
注释:
i 路易斯.吉安那蒂戈达尔和那些人,论文集【m】弗莱.迪金逊大学出版社 1975
ii 路易斯.吉安那蒂戈达尔和那些人,论文集【m】弗莱.迪金逊大学出版社 1975
iii 谢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iv 彼得.沃伦作,陆汉臻译戈达尔与反电影:东风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v 彼得.沃伦作,陆汉臻译戈达尔与反电影:东风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