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云南永胜县14岁以下学生蛔虫感染现状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云南永胜县14岁以下学生蛔虫感染现状调查
金之彪
【摘要】目的了解永胜县14岁及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的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验抽样儿童粪便标本.结果共检测1 500份样本,其中阳性27人次,感染率为1.80%.不同性别组儿童蛔虫感染率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x2=0.763,P>0.05);不同地区儿童蛔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04,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蛔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64,P<0.05).结论目前永胜县14岁及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总体处于低水平,今后的防治工作应以健康教育预防为主.
【期刊名称】《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年(卷),期】2015(013)004
【总页数】2页(P242-243)
【关键词】儿童;蛔虫;感染
【作者】金之彪
【作者单位】674200 云南永胜县,永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云南永胜县地处滇西北高原与横断山脉交接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印度洋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主要农产品为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甘蔗、花生、油菜、薯类等,2003年曾根据全国第二次重要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方案进行了感染情况调查[1]。
为了解10年后本县14岁以下学生蛔虫感染的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
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县15个乡镇中各抽取一所学校,共抽查15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00名14岁以下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全县共调查1 500名。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涂片后镜检计数。
镜检结果和有关数据用Excel录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χ2检验分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
被调查的1 500名学生中,共发现蛔虫感染者27人,感染率为1.80%;其中男生共检查764人,检出感染者16人,感染率为2.09%;女生共检查736人,检出感染者11人,感染率为1.49%。
性别间蛔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63,P>0.05)。
全县各乡镇学生感染率为0.00%~6.00%,最高为永北镇,感染率为6.00%;最低为涛源镇、期纳镇、片角乡、顺州乡、羊坪乡及程海镇,感染率均为0。
不同乡镇学生蛔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4,P<0.05)。
不同年龄组学生感染率为0.93%~11.76%,最高为6岁年龄组,感染率为
11.76%;最低为14岁年龄组,感染率为0%。
不同年龄组儿童蛔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4,P<0.05)。
本次永胜县调查共检查1 500人,发现蛔虫感染者27人,总感染率为1.80%,低于国家规定的蛔虫感染率控制在3%的标准,与2003年全县感染率29%比较有明显下降,更明显低于当时20岁以下人群37.5%的蛔虫感染率[1]。
本县学生的蛔虫感染率已经达到或接近内地一些报告的较低水平[2~4],甚至更低于内地一些居民的感染水平[5]。
这说明随着全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卫生习惯的改进以及多年来集体药物驱虫,学校蛔虫感染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但不同乡镇间的感染率并不平衡,感染率较高乡镇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控制仍需进行和加强。
不同性别间学生蛔虫感染率无差异,可能与在相同学习生活环境中形成相近的习惯有关。
感染率偏高的乡镇中松坪乡、大安乡及东山乡均属山区,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乡村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泥土和卫生习惯较差;感染率为0%的乡镇中涛源镇、片角乡、期纳镇年平均气温在19℃以上,气候炎热,水源匮乏,土壤干燥,而蛔虫卵需要在潮湿、荫蔽的土壤中发育至感染期虫卵才具有感染性[6],因此全
县不同地区儿童蛔虫感染率的差异可能与接触泥土机会、卫生习惯及各乡镇气候环境有关。
不同年龄组儿童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与有关报道一致[7]。
蛔虫属于土源性线虫,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人是惟一的传染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卫生状况和居住条件的改善,蛔虫感染率很难反弹。
因此建议蛔虫病的防治工作应以儿童为中心,以健康教育为重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勤洗手、不食不洁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菜等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
同时进一步加强粪便管理,建立无害化粪池。
此外还应对确诊的患者应进行驱虫治疗,减少传染源的传播和危害。
【相关文献】
1赵发明.云南永胜县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5,3(1):61.
2王志美,张标,周云,等.2002~2011年南京江宁区肠道蠕虫病防治监测报告.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4):246-247.
3曹晓斌,王小健,顾光明,等.2011年江苏海安县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3):167-168.
4张秋明.2003~2012年江苏淮安区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监测.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3)171,176
5周建红,王荣宝,李鸣,等.2013年安徽黄山市屯溪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热带病与寄生虫
学2014,12(3):172-173.
4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3.
5崔爽,陈虹,孙江平.全国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