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例《定风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定风波》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定风波》
称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学习词人乐
教材分析 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
升学生的人生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通过小事表达深刻哲理(以小见大)
的写法。
(2)学会从景物入手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2)通过分组讨论,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苏轼及其词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法感
同身受《定风波》所要抒发的情感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生学习能
(详见 PPT 课件) (五)问题设置 朗读全词,初步感知 大问题一: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精读词句,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明确: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小问题:这首词的主旨句应该是哪两句? 明确: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问题二:词中的主人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你 用相关词语概括。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从诗词中分析词人形象,并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 明确:从容、洒脱、豪迈、遇祸不惊、笑对苍茫 小问题:在《定风波》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件 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 看法? 明确: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 表明自己对于政治上的打击和人生中的迫害已遇变不 惊。作者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乐观、旷达、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文人 力分析
心理的了解相对较少。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社会和
时代的广阔背景上鉴赏作品,学会“知人论世”、“缘
景明情”的方法,让学生由“境”入诗,知“情”而出,
其中关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
1.教师设计学习活动,提供课题和任务,引导学生
主动进行思考,发挥想象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
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创造合作学习型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明确的小组活动
目标,注重锻炼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
能力。
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教师安排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教学过程中进行诵读训练、师生交流分享、问题探
教学策略选 究等活动
择与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
播放录音
(三)解读小序
1.齐读小序,了解背景。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
信息?提示梳理的角度,并由学生对时间、地点的解说
自然引入背景介绍。
明确: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
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故”:交代写作缘由。 (四)知人论世
两句话,简单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点拨导引:前者有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等
意思;后者加个动词,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即多了
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等。人生有雨,有雨而
躲,这是不是所有人的生活态度、人生准则呢?我们来
看看苏轼的回答。
(二)诵读课文
教学过程
要求:1.读准字音;(详见 PPT 课件) 2.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洒脱的人生态度。 大问题三:《定风波》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
雨、人生态度,不细细品味,难揣其意,请大家思考, 词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做到的?
设计意图:品鉴词的艺术特色。 明确:⑴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悟出人生大哲理; ⑵一语双关:以自然界风雨和人生中的风雨相类 比。 小问题:“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 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 悟? 明确: ⑴“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又 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晴”比喻人生顺境。 ⑵这一句是此词的点睛之笔,作者悟出:人生有顺 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 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课后延伸活动
——课后作业,拓展认识。
3.关键问题:
课前的预习情况要落实到字词读音,适合学生能
力;
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借助电子白板便于
学生思考;
做好教学相关资料扩充,使学生获取更多感兴趣的
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服务。
(一)课堂导入
方式:由“雨”开篇,设疑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人
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和“人生就是躲一场雨的工夫。”
苏轼《定风波》这首词通过写眼前景,寓心中事, 课例研究综
从常见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一语双 述
关、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
智者胸襟。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是有所得 的,上课那天正好教室外面在下雨,给我这堂课提供了 一个绝佳的导入机会,然后多媒体的运用更增添了新鲜 感的缘故!课虽上完了,但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还有待于 我的进一步思考:如何帮助这些成长中的学生们正确看 待挫折、怎样战胜困难,这才是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和 最终目的。
学科
高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定风波》
称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学习词人乐
教材分析 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
升学生的人生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通过小事表达深刻哲理(以小见大)
的写法。
(2)学会从景物入手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2)通过分组讨论,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苏轼及其词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法感
同身受《定风波》所要抒发的情感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生学习能
(详见 PPT 课件) (五)问题设置 朗读全词,初步感知 大问题一: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精读词句,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明确: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小问题:这首词的主旨句应该是哪两句? 明确: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问题二:词中的主人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你 用相关词语概括。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从诗词中分析词人形象,并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 明确:从容、洒脱、豪迈、遇祸不惊、笑对苍茫 小问题:在《定风波》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件 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 看法? 明确: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 表明自己对于政治上的打击和人生中的迫害已遇变不 惊。作者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乐观、旷达、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文人 力分析
心理的了解相对较少。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社会和
时代的广阔背景上鉴赏作品,学会“知人论世”、“缘
景明情”的方法,让学生由“境”入诗,知“情”而出,
其中关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
1.教师设计学习活动,提供课题和任务,引导学生
主动进行思考,发挥想象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
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创造合作学习型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明确的小组活动
目标,注重锻炼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
能力。
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教师安排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教学过程中进行诵读训练、师生交流分享、问题探
教学策略选 究等活动
择与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
播放录音
(三)解读小序
1.齐读小序,了解背景。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
信息?提示梳理的角度,并由学生对时间、地点的解说
自然引入背景介绍。
明确: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
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故”:交代写作缘由。 (四)知人论世
两句话,简单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点拨导引:前者有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等
意思;后者加个动词,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即多了
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等。人生有雨,有雨而
躲,这是不是所有人的生活态度、人生准则呢?我们来
看看苏轼的回答。
(二)诵读课文
教学过程
要求:1.读准字音;(详见 PPT 课件) 2.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洒脱的人生态度。 大问题三:《定风波》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
雨、人生态度,不细细品味,难揣其意,请大家思考, 词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做到的?
设计意图:品鉴词的艺术特色。 明确:⑴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悟出人生大哲理; ⑵一语双关:以自然界风雨和人生中的风雨相类 比。 小问题:“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 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 悟? 明确: ⑴“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又 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晴”比喻人生顺境。 ⑵这一句是此词的点睛之笔,作者悟出:人生有顺 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 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课后延伸活动
——课后作业,拓展认识。
3.关键问题:
课前的预习情况要落实到字词读音,适合学生能
力;
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借助电子白板便于
学生思考;
做好教学相关资料扩充,使学生获取更多感兴趣的
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服务。
(一)课堂导入
方式:由“雨”开篇,设疑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人
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和“人生就是躲一场雨的工夫。”
苏轼《定风波》这首词通过写眼前景,寓心中事, 课例研究综
从常见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一语双 述
关、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
智者胸襟。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是有所得 的,上课那天正好教室外面在下雨,给我这堂课提供了 一个绝佳的导入机会,然后多媒体的运用更增添了新鲜 感的缘故!课虽上完了,但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还有待于 我的进一步思考:如何帮助这些成长中的学生们正确看 待挫折、怎样战胜困难,这才是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和 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