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西方近代史学一、人文主义史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们看到,文,宗教改革、反宗 教改革都隶属于这个时期,另外还有被称 为“博学时代”的17世纪。
•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它的表现并 不局限在文学和艺术中,史学也是人文主 义获得集中表现的领域之一。 • 意大利史学在近代早期的领先,意味着它 的发端同时代表了西方近代史学的发端。 正是经过意大利史家的努力,近代史学才 从中世纪史学的布道声中脱胎而出。
• 圭恰迪尼是马基雅维里的继承者,与马基雅维里 一样热衷于政治活动。他早年辞去教授的职位而 为教廷服务,经常被派驻在外任外交官。圭恰迪 尼的主要著作有《佛罗伦萨史》、《意大利史》。 《佛罗伦萨史》是圭恰迪尼青年时代的作品,名 气没《意大利史》大。在《意大利史》一书中, 作者指出写作的目的在于垂训与实用,基调便是 世事无常,了解它们可能为读者的现实生活提供 诸多的经验与教训。 • 与马基雅维里的著作相比,《意大利史》不仅在 史料的丰富程度上超越了前者,而且还具有一种 前所未有的整体观,即将意大利视为一个统一的 概念进行整体叙述。 • 在史料的处理上,他们都不太关心史料的来源, 从而在史料的考证上落后于时代。也许正是因为 他们首先的政治家而非是历史学家的缘故。
作为君主,应该懂得世界上有两种斗争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而另外一种就是运用武 力。第一种方法是属于人类所特有的,而第二种 方法是属于野兽的。但是,由于前者常常有所不 足,故而必须诉诸后者。因此,君主必须了解如 何利用野兽的斗争方法和人类的斗争方法……因 此,君主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陷阱, 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吓跑豺狼。” 参见马基雅 维利:《君主论》,李盈翻译,天津教育出版社, P111
• 马基雅维里的史学思想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认 为人性虽然有善的一面,但更有恶的一面,但就 其基本性质而言是恶的。 • 马基雅维利不是第一个提出性恶论的人,但是他 却是将性恶论引入近代政治原则的始作俑者。
•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历史脉络中,
他的《君主论》是一部具有奠基意义的作
品,被后人视为近代政治学说的起点。马
比昂多: (Flavio Biondo,13921463)一生不问 政治,首先是一 位考古学家,其 次是一位历史学 家。
• 比昂多关于罗马的著作有《著名的罗马》(是一 部关于古代罗马帝国的地理和历史典故的词典)、 《复兴的罗马》(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和古 典作家著作中的有关记载而撰写的、关于古代罗 马历史地理和考古学方面的著作,书中记载了罗 马的地形、地貌以及文化遗迹的基本分布情况)、 《胜利的罗马》(是一部作者在详实的文字史料和 丰富的实物史料的基础上写成的罗马史著作)三 部,这三部书可以认为是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 奠基之作。 有了扎实的史料以后,比昂多写了一部对后世史 家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 史》:此书又译作《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 472~1440年》,被誉为"近代史学一个里程碑"。
第三章
西方近代史学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史学 • 文艺复兴一词最早是由18世纪的法国学者 谢尔· 德金尔克提出来的,他不过是对这个 时代进行的追授,然而这个名词不胫而走, 传遍世界。 • 文艺复兴的内涵:古典文化的再生与重新 发现人性。
• 文艺复兴兴起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意大 利,15世纪中叶在西欧各国走向繁荣,16、 17世纪达到鼎盛并由盛而衰。 • 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要从事人文学科 尤其是古典文化的发掘、研究和传播。 • 他们首先面临的是语言障碍。于是14-15 世纪在意大利兴起了学习古希腊语的热潮。 到了16世纪,希腊语甚至成为大学和许多 文科中学的必修课。人文主义者还学习和 研究了古拉丁语、古希伯莱语,从而为直 接利用古典文化奠定了基础。
基雅维利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完全独立
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新的政治哲学——
基于人性恶观念之上的“权力哲学”。
•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问题,那么,权力是如 何获得的呢?权力如何保持?马基雅维利 断言,国家一经建立就面临着对内部敌人 的镇压和与临近诸国的反复较量,只有统 治者足够强大和实力最为雄厚的时候,才 可以防止国内的无政府状态和国外的威胁, 建立良好的秩序。 • 国家的实力与君主的能力,基础是什么呢? 马基雅维利认为法律和军队是君主政权的 基础。
• 早期重要历史学家及史著:列奥那多· 布鲁 尼的《意大利史述评》和波基奥· 布拉肖利 尼的《佛罗伦萨史》。 • 布鲁尼(1369-1444),萨卢太提(做了历史学 所必须的一些基础工作,即大量搜寻古典 手稿,为文艺复兴最初的写作提供了资料) 的学生。他强调,历史写作的主要内容应 该是政治事件,而缤纷的政治是由于人性 的多变造成的。
• 在近代历史学领域,他是最早用人的活动 来阐释历史的发展、变化的历史学家。他 的史学观不仅沉重地打击了中世纪盛行的 神学史观,而且也显露出近代历史哲学的 萌芽。
• 2、政治本位的功利主义史学观 • 历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为政治家提供 丰富的政治实例。 • 这种史学观是建立在人性恶的理论基础之 上。马氏的这种思想,应该说在一定程度 上是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社会秩 序混乱的影响而产生的。
• 与此同时,西欧社会搜集和收藏古代典籍 蔚然成风。意大利学者、作家、商人,甚 至贵族、君主、教皇都加入了这个行列, 他们到各国搜集、购买、转抄古代作品。 15-16世纪,西欧其他国家也竞相仿效意 大利,巴黎、慕尼黑、维也纳相继成为当 时的藏书中心。 • 在此基础上,人文主义学者们进行了紧张 的整理、翻译、注释、出版工作。古典文 化借人文主义者之手在西欧土地上再次得 到繁荣。这是后世史家把这一历史时期称 之为“文艺复兴”的一个根本原因。
• 文艺复兴时期的显著特点:人性的张扬 • 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也曾对人有所研究。但 是神学研究的重心是上帝,研究人是为了 论证神,面对神圣的上帝,人的地位是卑 贱的。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们不否定上帝 的至尊地位,他们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避 开上帝,把研究的重心从人神关系转移到 人物关系,强调人与万物的区别,从而突 出了人的地位。
•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在文化上不断创造出 不朽名作的时期,但现实生活中,它却是 一个社会秩序混乱、教会腐败的时期。 • 为了使现状有所改进, 1517年,马丁· 路德 针对教会的腐败发布了《九十五条论纲》, 宗教改革运动从此开始。不久,这场运动 从德国传播到全欧洲,在地方政权的支持 下,发展出了独立于罗马教廷权威之外的 新教,如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 当然,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不是基督 教教义。
• 生平简介: • 1469年5月3日生于佛罗伦萨没落贵族家庭,1494 年参加反美第奇家族的起义。1498年起任佛罗伦 萨共和国掌管军事外交的“十人委员会”秘书, 负责起草政府文件和佛罗伦萨防务,并出使意大 利各国和法、德等国。1513年美第奇家族复辟, 遭逮捕和监禁。恢复自由后,长期隐居庄园,著 书立说。1527年美第奇家族被逐后,回到佛罗伦 萨,希冀重新得到任用,但新政权因其与美第奇 家族有过交往,拒绝其要求,遂忧愤成疾,于1527 年6月22日卒于佛罗伦萨。
• 继考古学而起的是另一种史料批判形式, 即文献校勘学。与这门学科紧密联系的人 物是洛伦佐· 瓦拉。
洛伦佐· 瓦拉 (Lorenzo Valla,14061457),那不勒 斯人。著有《君 士坦丁赠礼的证 伪》
•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鞭笞了教会的伪善, 大力宣扬个性解放和爱情至上。 • 除文学领域之外,人文主义得到具体表现 的另一个领域是艺术。乔托被艺术史家誉 为“欧洲绘画之父”。达· 芬奇、米开朗基 罗和拉斐尔是15、16世纪意大利最有影响 的三位艺术家。 • 从空间来看,文艺复兴运动于15世纪中叶 从意大利蔓延到了德、法、英、西班牙等 国,丢勒、拉伯雷、莎士比亚、托马斯· 莫 尔、塞万提斯是其代表。
• 布拉肖利尼与布鲁尼师出同门,他的《佛 罗伦萨史》从城市的起源写到1455年。在 写作风格上是古典史学的模仿者。 • 意大利史学最为杰出的两位历史学家:马 基雅维里和圭恰迪尼。这两位史家代表了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巅峰状态。
马基雅维里(利) (Machiavelli,146 9-1527):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政 治思想家、历史学 家
“君主必须把自己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否 则就必然地招致灭亡。而一切国家,无论 是新的国家,旧的国家或者混合国,其主 要的基础乃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 因为没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不可能有良 好的法律,同时,那里有良好的军队,那 里就有良好的法律。” 参见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李盈翻译, 天津教育出版社,P77
• 君主如何获得权力,如何保持权力,除了 依靠能力之外,君主还必须要懂得“权 术”,而这其实也就是马基雅维利所说的 君主的统治权术,其构成了马基雅维利学 说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这一理论也将其 核心思想表现到了极点。而正是由于这个 权术论,也招致了后人对马基雅维利的批 评与指责。
与亚里斯多德一样,马基雅维利认为国家的政体 也有三种形式,即君主政体,贵族政体还有共和 政体。而这三种政体也有可能发生变异,蜕化成 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群氓政体。在诸多的政体 中,他认为共和政体是最理想的政体。
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学者但丁,生活在13世纪末 到14世纪初,代表作《神曲》。它以中世纪文学常 见的梦幻故事和隐喻手段为写作内容和方式,这首 长诗表现出人性和理性的觉醒。
14世纪的另外两位文学家是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彼特拉克的理想是在世俗
社会中追求幸福的个人生
活与理想的爱情。 他说:“我不想变成上帝,
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
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 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彼特拉克(1304~137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著名诗人和 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 被 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
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 的幸福”。
薄伽丘则进一步指出,人应当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 力,应当在追求精神享受的同时也追求感官的享受。 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自然的力量,任何企图压抑 这种权利的人都是愚不可及的。
• 比昂多之前的、乃至与他同时代的历史学家都把 中世纪看作为罗马历史的继续,但比昂多明确地 指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宣告了古代社会的终结, 此后的欧洲社会进入了另一个历史发展时期、并 延续到他所生活的时代,而从现在开始又将走向 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他还把从5世纪到15世纪这 1000年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 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历史时期。“中世纪” 这个概念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比昂多的历史连续 性观念,也为近代欧洲史学中的“三阶段历史分 期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 他认为共和政体有利于保证私有财产的稳定性,
防止国家财产落入一个人手中;有利于产生真正
自由,公平的法律和健康的宗教;有利于人民在
统治过程中发挥作用等。
• 马基雅维里那本被称为历史著作的书是《佛罗伦 萨史》。
• 1、人本史观
• 把重点放在有形的国家、城邦以及人类的政治经 济活动中,不再关注那无形的上帝之城。 • 他强调人的作用,他反对宿命论的消极史观,不 同意“人是上帝的工具”的中古史学理论。 • 历史学家可以掌握人类历史兴衰法则,通过研究 历史推断历史发展方向,预见人类的未来。
•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史学的成就不仅仅反映 在马基雅维里和圭恰迪尼等人的著作中,还 反映在一些新产生的辅助学科中,如考古学 和校勘学。
• 欧洲的考古学首先在意大利兴起,这也是意大利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学术界的一大贡献。意大利 考古学是在14世纪以来人们崇尚古典文化的基础 上,在不断认识到古代铭文、古代钱币等古物所 拥有的史料价值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文主义 史学中所出现的古代史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学的兴 起以及可信的学术基础之上的,因而诞生了真正 意义上的古史研究著作,比昂多的《罗马帝国衰 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