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中医哲学思想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仲景中医哲学思想研究
作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重要的医生之一,张仲景不仅在医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还有着深厚的哲学思想。
他的医学哲学贯穿整个《伤寒杂病论》,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指导思想和借鉴。
本文就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张仲景“以治未病”的思想,二是他强调“以法治病”的观点,三是他在关注“因病用药”的同时,注重“防病于未然”的思想。
一、张仲景“以治未病”的思想
张仲景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主张在患病之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防止疾病的发生。
张仲景认为,病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很长时间里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加剧而致病的。
因此,防病的重点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多次提到“以治未病”的思想。
例如,他说:“致人不病之道,贵在调和。
内无风寒湿热淫,外无劳累跌坠感冒,病乃不始生。
故曰:先有病证,后有病。
”
张仲景所说的“致人不病之道”,显然是指预防疾病的方法。
他认为,只有调和身体内外环境,减少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才能避免病的发生。
他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预防疾病的经验,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轻松愉悦地对待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有助于预防疾病的措施。
二、张仲景强调“以法治病”的观点
张仲景认为,治疗疾病不应该只是消除症状,更应该着眼于疾病的根源,以疏导身体的气机平衡为目的,恢复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
他提倡“以法治病”的思想,即在治疗疾病时要尊重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通过调理气血、调整脏腑以及平衡阴阳等多种手段,去加强体质,改善疾病发展的根源。
例如,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说:“病人者,病之所钟,饮食起居,温凉虚实,运气少多,皆有所因。
夫病之所因,必先于法则
中失度,然后邪气乘虚而入。
”这句话表明了他治病的基本思想,即
观察身体状态,调整饮食起居和情志,依法治病。
以治疗感冒为例,张仲景认为感冒的治疗应该是以温散为主,以
助阳气而消症的方法。
通过益肺散寒、健脾开胃、活血消痰等方法,
调节身体阳气,加强肺脏、胃肠、肝脏等器官的功能,增强人体自我
修复能力,对感冒的治疗才能取得有效的结果。
三、张仲景注重“防病于未然”的思想
张仲景认为,预防疾病的重点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
为此,他
提出了“防病于未然”的观点,主张通过掌握生命规律,识别和调节
身体状态,提高身体自我调节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从而使人体不易
受到外界各种威胁因素的侵害,避免疾病的发生。
例如,在《伤寒杂病论》中,他说:“病人者,气之善者也,病
之所由舍也。
夫气坏则病生,修则病除。
病之为物,不能自生,必因
善气欲卫营护其身,而成病于人体矣。
”
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于身体状态进行监控和调节的重视。
他认为,
关键在于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起居有节、饮食清淡、保持合理
的工作休息间隔、合理运动及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等,从而保持和调
节良好的气质,提高人体自我抵御的能力。
总结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医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医学哲学方面,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启示。
他的“以治未病”、“以法治病”、“防病于未然”等思想,不仅在古代医学中带动诸多的医学研究,对
于现代医学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张
仲景的医学思想,加以发扬光大,以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体系,推进人类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