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14: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基础达标]
1.柏拉图在《国家篇》(曾译为《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答案 C
解析“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表明柏拉图对雅典直接民主政治持批评态度,认为容易导致无政府状态,无视人们的政治素养等方面的差异。

2.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给他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答案 B
解析材料未论述道德知识在知识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借东西这种“美德”有时候也可能做坏事,所以人们要对此进行理性思考,不能盲从,故B项正确;材料未讨论认识的尺度问题,故C项错误;据材料“理念”应该是某种美德,而这种美德会导致材料所述困境,而这种困境则需要理性的思考,并不是认为理念存在于感性世界,故D 项错误。

3.(2017·武汉高二检测)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洞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

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
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理性高于感觉B.关注人的世界
C.认识源于感觉D.美德即知识
答案 A
解析洞穴之喻是设想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而当他们有一天走出洞穴,看到了外面真实的世界,才知道自己在洞穴里面看到的是不真实的。

洞穴中的世界对应感觉世界,是虚幻的;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对应理性世界,是真实的。

由此说明理性高于感觉,故A正确。

4.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不同的人分别是用黄金、白银、钢铁造成的。

用钢铁造成的人在其理想国中应是()
A.国王B.护国者
C.卫国者D.生产者
答案 D
解析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处于最低级的应是生产者。

5.“柏拉图学园”又称阿卡德米(Academy)学园(见下图),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主要是由于柏拉图学园()
A.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
B.学生大多来自各城邦的上层社会
C.开设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学等在内的多种学科
D.集中了当时希腊的许多著名学者
答案 A
解析“柏拉图学园”不仅研究政治、传授进行政治活动的本领,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故这是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的学校。

6.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

”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答案 A
解析春秋晚期,诸侯争霸,攻伐不断,诸侯国君如果不想亡国进而征服他国,必须实行强硬政策消除异议,强化对人民的统治,增加赋税,扩充军事,孔子在这种背景下宣扬王道和以德治民显然不合时宜;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在智者学派的影响下过度泛滥,迎合了普通民众,此时柏拉图强调理性和精英治国,同样不合时宜,故A项正确。

『能力提升]
7.(2018·西安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材料二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

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

——柏拉图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四法律一方面依靠说服,一方面依靠强制。

如果所有人都遵守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
(1)材料一、二中孔子和柏拉图都描绘了一种社会,各有其特点,其共性是什么?
(2)材料三、四中孔子和柏拉图在国家治理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什么共同命运?为什么?
答案(1)都主张建立一种合理、有序和稳定的社会。

(2)孔子:以仁、德治理国家,便会长治久安。

柏拉图:依法治理国家,靠法治来维持一切。

(3)政治思想都不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

原因:他们的政治思想都不符合当时政治实际需要。

解析第(1)题,要理解材料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题,结合材料“为政以德”可知,孔子强调德治,而材料“如果所有人都遵守法律,国家就会昌盛”则说明柏拉图强调
依法治国。

第(3)题,结合二人的活动回答。

二人的主张不合时宜,不为统治者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