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1套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运用
1.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当命运的疾风________(zhòu)雨向你袭来时,要勇敢地走出让你________(jīn)疲力尽的泥潭,无需沮丧,也无需(jié)________责命运的不公,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才能将精彩镌________刻在历史中。
2. 古诗文填空。
托物言志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手法,曹操在《龟虽寿》中借老马表达自己的志向“老骥伏枥,________”。
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以寒冷的冰霜来衬托松柏的品格“________,终岁常端正”,以此表明自己志向之坚贞。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借鸢鸟来表达自己爱慕自然,淡泊名利的志趣。
一地一景,诗人的生花妙笔又能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景。
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是诗人登高所见的明丽景象,郦道元的《三峡》中我们又能看到秋季“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的萧条景象,王维的《使至塞上》用白描手法让我们领略到边塞雄壮的景色“________ ,________”。
3.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 ②属引凄异________
③夕日欲颓________ ④经纶世务者________
4. 名著阅读
(1)选出下列关于名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
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 .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红军北上抗日。
C . 《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含义,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 .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2)在《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活动中,你参与完成其中一份“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请你从下列所给的选项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A.贺龙B.彭德怀C.朱德
“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
红军将领
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
参加革命的原因
毛泽东
①看到因饥荒“造反”的百姓被害。
②阅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
①经受过苦难;同情百姓疾苦,不满社会黑暗;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②接受进步教育,受到进步书籍、人物的影响。
我选择________
①
②
①
②
(3)下列两小题任选其中一小题作答。
①________(作者)的《长征》描写了红军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一直到1936年10月________(地名)胜利会师的过程,向我们展现了长征这一壮丽的诗篇。
②李鸣生创作的________(书名)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本书以实地采访为支撑,向我们展现了在西昌卫星发射场用中国的“________”火箭将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的形象。
二、阅读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轻蔑的一瞥
[德]库尔特·库什贝格
①电话铃响了,警察局长拿起听筒:“喂!”
②“我是克尔齐警长。
刚才有一位过路人轻蔑地瞧我。
”
③“或许你弄错了吧,”警察局长要他考虑一下,“几乎每个碰上警察的人都感到心虚,不敢正视。
这看起来就像轻蔑。
”
④“不,”克尔齐警长说,“不是这么回事。
他轻蔑地打量我,从制服、帽子一直到皮靴。
”
⑤“你为什么没有把他抓起来?”
⑥“当时我愣住了。
在我想到这是侮辱的时候,那人已经不见了。
”
⑦“你还认得出他来吗?”
⑧“肯定能,他蓄的是红胡子。
”
⑨“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⑩“相当难受。
”
⑪“坚持一下,我叫人来换班。
”
⑫警察局长打出了一系列电话。
他派出一辆救护车到克尔齐警长那个区去,同时命令手下的警察把所有蓄红胡子的公民抓起来。
【A】配备有无线电话器的巡警队接到命令的时候,正在值勤。
有两个人正在试验哪一辆车跑得快,另外两个人在酒馆里庆贺店主的生日,还有三个人帮着一个同事搬家,其余的人在街上买东西。
但一听到事情的经过,他们就急忙驱车直奔市中心区。
他们封锁了一条又一条街道,逐户搜查。
他们跑进商店、饭馆、住宅……凡找到一个蓄红胡子的人,就把他拖走。
围捕刚开始了几小时,虏获就已经很可观了:五十八个蓄红胡子的人给带到警察总局来了。
克尔齐警长,由两名护理人员搀扶着,挨个审视这批嫌疑犯,但他却没有指认出作案人。
警察局长把这归因于克尔齐警长的健康状况,命令警察们拘留并审讯这批嫌疑犯。
他说:“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
”
⑬但审讯毫无收获。
警察们要搜捕的那个人早已回到了他的寓所,警察按他的门
铃的时候,他没有听见,因为他正往浴缸里放水。
洗澡水准备好了之后,他倒是听见门铃声了,但那是邮递员送来了一份电报。
消息是可喜的,有人给他在国外准备了一个好职位。
不过,条件是:他得立即启程。
⑭“好,”这人说,“好,现在要做两件事。
第一,胡子要剃掉,因为我讨厌它了;第二,要弄到一份护照,因为我没有。
”
⑮【B】他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重又穿好衣服。
办完后,他到警察总局去,因为他知道只有在那里才能在很短时间内领到一份护照。
说到这里,得补充一点:这个人事实上是轻蔑地瞧过克尔齐警长的,原因是克尔齐警长的样子极像他的表兄艾贡。
对那个不中用而且欠着他钱的表兄艾贡,这人一向是非常轻视的,这种感情在他见到克尔齐警长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流露在目光中了。
申请护照的事并不如这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身边带有一些证明文件,也出示了电报,但都无济于事。
他申请出国的计划,匆促得没有分寸,吓坏了经管护照的警官。
⑯“一份护照是一份重要文件,”警官解释说,“办这么一份重要文件是需要时间的。
”
⑰这人点点头。
“按规章制度可能是这样,但每种规章制度都有例外。
”
⑱“这种情况我决定不了,”警官说,“只有警察局长才能决定。
”
⑲像一些独裁者一样,警察局长也爱摆出社交场上老手的样子。
他听取了报告后就把那警官打发走了,然后请客人就座。
但客人要勉强装出笑脸却不容易,因为这位警察局长的模样长得像他同样厌恶的堂弟阿突尔。
但是,客人脸上掌管微笑机能的肌肉却尽忠职守——这可是关系到护照的大事啊。
⑳“小官儿们胆小,”警察局长说,“他们总是避免作出任何决定。
您马上而且在这儿就可以领到护照。
您到伊斯坦布尔工作,是我们城市的骄傲。
我祝贺您。
”
㉑警察局长在护照上盖了个印,签上了名。
他大大方方地把护照递给客人,好像
那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什么小本儿。
㉒警察局长站起身来,把手伸向那人:“我祝您一路平安。
”
㉓他把客人送到门口,向他亲切地挥手致意,然后走进审讯拘留嫌疑犯的房间里。
为了缩短自己受折磨的时间,那些可怜人已经承认一些违法行为,但就没有承认克尔齐警长指控的那一条罪行。
㉔“继续审讯!”警察局长命令道。
(1)阅读小说要关注故事情节。
请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开端:________
发展: 警察局长命令手下全城搜捕蓄着红胡子的人。
高潮:________
结局:警察局长命令手下继续审讯无辜者。
(2)阅读小说要重视品味作者的语言,理解语句的内涵。
请结合语境,品析文中⑫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
(3)运用“闲笔”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结合下面知识卡片中的相关知识,对文中【A】【B】两处划横线的“闲笔”,请任意选择其中一处加以简析。
(4)本文以“轻蔑的一瞥”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的内容、主旨、写法等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食品安全
【材料一】
食品安全风险类型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中新旧风险交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是主要的风险类型;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消费方式带来了新型食品安全风险。
2017年我国食品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为2.4%。
其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占不合格样品的23.9%。
特别是粉条粉丝、面制品中铝超标问题尤其突出。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中小食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为了延长食品保存期,强化感官特性,不顾法律法规要求,超限量、超范围地滥用食品添加剂。
此外,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类风险备受关注。
2016年农业部调研发现,我国部分省份存在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现象。
转基因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众的知情权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工业和医学领域,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在食品行业,它是非法添加物。
因此,不允许将甲醛添加到食物中,只要添加就是违法。
尽管有人认为甲醛在食物中的防腐效果并不好,在面条中添加甲醛没有意义,但是面条等食品中检测出甲醛的案例并不少。
比如,2016年陕西榆林一家面店的老板为了延长面条的保质期,从网上购买甲醛,生产面条时添加其中。
警方及时将面店老板抓获,他供认不讳,最后被判刑一年并作罚款处理。
除了直接添加甲醛,食物中的外来甲醛还可能来自甲醛次硫酸氢钠。
甲醛次硫酸氢钠是一种化工原料,俗称“吊白块”,国家已明令禁止将其作为添加剂加入食品,但
是由于它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外观,一些不法商贩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将其掺入,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材料三】
食品安全问题调查
食品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同类型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消费者担心哪些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机构进行了一项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
消费者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摘编自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
【材料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中小学生食物安全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
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针对学校集中用餐安全问题作出部署,为保障师生的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学校集中用餐”制至少有三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
首先,应确定校级以上的“学校集中用餐”责任主体,由责任主体负责制定地区餐费标准,设置非营利机构或委托有资质的餐饮企业,以属地为中心形成统一的采购、制作、运输系统,改变目前自办食堂、委托、外包、外购等状况。
其次,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
对食堂面积、设施设备条件、人员资质等具体指标应作出明确规定。
最后,“学校集中用餐”除“就餐”之外还兼具教育教化功能。
学生可以在就餐过程中学习食材生长、
饭菜烹调、学校餐食制作及运送、健康合理膳食等方面的知识,为健康人生打下基础;通过备餐及分餐过程中的小组分工培养合作能力;通过收拾餐具、餐后打扫过程培养责任心。
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与同学一起吃饭的乐趣。
因此,“学校集中用餐”应纳入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的“食育”范畴,而不是只限于顾及安全与健康的“就餐”行为。
(1)请给材料二和材料四各拟一个小标题,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每个标题在15字以内)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 . 随着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转基因产品风险已成为食品安全主要的风险类型。
B . 甲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物,但防腐效果并不好,因此不允许在食物中添加甲醛。
C . 材料三图表显示,只有1%的人担心注水肉问题,说明注水肉不再成为食品安全问题。
D . “学校集中用餐”不应只顾及安全与健康的“就餐”行为,还应顾及教育教化功能。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
街边小摊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零食,妈妈想过去买一些,你提醒妈妈应该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信息,请参考材料三图表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说说。
7. 文言文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糅,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己卯(mǎo):公元1099年。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
②儋(dān)州:今海南省儋县,作者于1097年被贬至此。
③民:指汉族人。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④屠沽:指卖者买者。
⑤过:作者的幼子,随侍苏轼于海南。
⑥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欣然起行屠沽纷然
B . 盖竹柏影也盖自笑也
C . 何夜无月过问先生何笑
D . 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3)用/给下面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4)【甲】【乙】两文作者所展露的胸怀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分析概括。
8. 诗歌赏析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蘼芜: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诗,说说“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写作
9. 根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刚刚过去的宁波七中第五十届运动会精彩纷呈,每个班级都有令人难忘的瞬间,请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从本次校运会中挖掘素材,写一则消息。
注意消息的基本格式,消息中涉及的人名、班级请以××代替,150字左右。
1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窗外有什么呢?或许有美丽的风景,或许有动人的场面,或许有难忘的事情……你是否准备好了拥抱窗外的世界?
请以“窗外”为题,结合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500字。
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姓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