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哦,香雪》教学创意设计
一、设计意图
(一)这是一篇至情之文。
在闭塞落后的乡村生长的少女,对外面的世界、对走出大山融入文明的热切向往,令人感喟,叫人动容。
这属于那个春潮涌动的时代脉动,也是作者当时25载青春年华的绮丽梦想。
(二)这是一篇散文化小说。
其情节因素比《百合花》显然要散淡得多,环境的渲染、心理的摹写可以说是浓笔重彩;人物群像也塑造得错落有致,相映生辉。
(三)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自读者,顾名思义,应该以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自主表达为主。
教材编者的用意在于鼓励学生相类比照、拓展视野、学习迁移。
不过,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很多情况下,或者当作讲读课,精耕细作;或者当作放羊课,“任其自然”。
其实,均需要还“自读”之本来面目。
二、教学目标
(一)感受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其对主题揭示的作用;
(二)分析小说的心理描写,及对人物群像的塑造,体会其人物塑造上点面结合的匠心;
(三)深入研讨、理性评价人物形象的意义及小说的主题,培养批判性阅读的意识。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合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铁凝女士,在她25岁的时候,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一炮打响,好评如潮,并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这既是她的成名作,又是她的代表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家自读的《哦,香雪》。
(二)教学展开
1.熟悉文本:
(1)自读课文10分钟,了解小说故事大概,并把你觉得精彩之处,勾画一下。
(2)自读浏览以后,为检验其成果,要求概括主要情节:
请观察:
A.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事和抒情的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由此抒发了美好而内涵丰富的情感。
B.香雪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
C.火车的到来扰乱了台儿沟姑娘们的心,姑娘们和旅客们做买卖;有人上车去换铅笔盒,用鸡蛋换回铅笔盒,结果被带到三十里外,后来才回来。
D.火车开进台儿沟山村,激发起姑娘们的好奇和热情,在火车经停时她们售卖土产;香雪渴望一个自动铅笔盒,误上了火车,走了三十多里的夜路才返回。
【引导学生对以上概括简评,指出其优劣;并选择最恰当的】
对小说的情节特点予以点拨说明。
跟《百合花》相比,这篇小说几乎没有完整的情节主干。
建议同学们课外将它与《百合花》做点比较,并且想一想,为什么这两篇小说的情节结构会有这样的差异。
2.研究环境描写:
小说情节性不强,但是前面部分用大量的叙述及对姑娘们在一分钟换货交易中的场景,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做了充分的描述和表达。
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从乘警“北京话”的视角,对不了解台儿沟的外人们,说一说台儿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回答示例】
(1)这是一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列车只是停靠一分钟;
(2)这里自然景色优美,环境闭塞,人们几乎与外界隔绝,生活贫瘠;
(3)这里的人们(姑娘们)淳朴、天真、厚道、主动、活泼,对外面的一切都十分好奇,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
3.研究人物塑造
(1)香雪从火车站出发沿着铁轨走,独自夜归回台儿沟时,她的心理有什么样的变化?
【回答示例】①刚下火车,面对一片空旷、一阵寒风及黑幽幽的大山和小树林:害怕;
②满月升起,照亮前路,端详铅笔盒后,想象台儿沟美好的明天,变得自信、满意、不再害怕;
③担心回家后如何向父母交代,神情变得黯淡;但铅笔盒给了她说服母亲的信心,又显得坚定和精神;
④隧道前短暂的犹豫、害怕后,想明天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又重燃信心;
⑤迎向前来迎接的姐妹,喜极而泣。
(害怕——不怕——担心——坚定)
(2)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为什么要对香雪走回台儿沟的心理要做出这样的描写?
【回答示例】
①从情节角度看,张弛有度,波澜起伏,增强了叙事对的故事性;
②从人物角度看,充分展示了香雪的内心世界,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这个起起伏伏的心理过程中的得到真切具体的展示,使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性得以深刻的呈现;
③从主题角度看,细腻、真挚地表达了身处闭塞、贫困的小山村的香雪们,渴望受到尊重的心,以及对现代文明、城市生活热切追求的愿望和勇气。
(3)香雪与以凤娇为代表的众姐妹,有什么异同吗?为什么还要写凤娇等众姐妹?
【回答示例】
相同:本质上,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的真切向往,对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热切追求。
不同:有的重于满足对外边世界的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实用的;有的则有对社会阶层迥异的年轻人的天真的少女梦想和爱情遐想,情感的;有的则由对外面的文娱等生活内容的了解,文化的;有的则是渴望能够像城里人一样,不会被城里人瞧不起,得到平等的尊重。
这是一个台儿沟女儿们的群像。
香雪是点,其他姑娘是面。
她们的追求各有差异,多姿多彩;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落后闭塞的小山村里,人们的对外面的精彩世界的热切追求,这个点面结合、层次分明的群像,十分丰满、厚重地表达了小说的主题。
4.研究小说主题
(1)从小说中可以看出,香雪对城里同学拥有的那种“铅笔盒”有着毅然决然的追求,包括夜行30里,也由此而来。
有人说,“铅笔盒”显示知识就是力量,也有人认为“铅笔盒”代表现代文明,当然也有人提出其他看法。
你觉得,她追求“铅笔盒”,实际上是在追求什么?请写成500字左右的文字稿。
【回答示例】
①铅笔盒象征了小山村的贫困和香雪心理上的屈辱感。
香雪不是没有铅笔盒,有其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制的木头铅笔盒,但她的同桌总是把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困、落后、闭塞的表征,也因此香雪被人瞧不起——这些严重伤害了香雪自尊心。
因此,在虚荣和自卑心理的驱使下,香雪决定用40个鸡蛋换自动铅笔盒。
②对香雪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不是同学的盘问,而是那些工业化生产的铅笔盒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城市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感,与台儿沟落后的生存方式所构成的巨大反差。
城市里才有的机器制造的可以自己关上的塑料铅笔盒,把她的手工制作的木铅笔盒比得那样寒怆。
③拥有这样铅笔盒,是获得尊严、实现自我的需要。
是香雪的只要能拥有这种铅笔盒,她就能理直气壮地生活在同一种文明里,将改变她的身份,与山外的同学平起平坐,失去的自尊就能找回,再也不会被人看不起。
④铅笔盒可能与学习有关,但是香雪拥有塑料铅笔盒后。
首先转入其中的是擦脸油。
香雪渴望得到这样的铅笔盒,到底是否追求知识、事关学习,值得细细思量。
(2)也有人认为,《哦,香雪》中农村少女香雪的形象固然美好纯洁,但是一些阅读分析把她说得太完美了,已经脱离文本和生活实际,被崇高化了,给人天使下凡的感觉。
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果学有余力,时有余暇,欢迎你查找一些研究资料,结合文本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