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七章教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昆体良(约35-95)的教学过程思想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提出“模仿、理论、 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这一过程, 重视直观,重视知识的掌握、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技 能的训练,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古代中西方的教学共同点: 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活动,强调学生学 习的能动性; 注重政治、德行与文化的传习; 把践行与社会实践当做教学的基础与归宿; 致力于品行与能力的提高; 旨在培养贤能的统治者与官吏; 教学中体罚、专制、死记硬背也很流行。
一、教学概述
教与学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 成的双边活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 促进,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不 仅要有教有学,而且要有教的能动性 与学的能动性,要使教的能动性与学 的能动性两个方面相互沟通与配合, 才能使教学具有完整的能动性,才能 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概述
与教学相关概念的辨析: 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智育 教学与自学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夸美纽斯的教学过程理论 卢梭的教学过程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夸美纽斯的教学过程理论(《大教学论》)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教学制度:学年制度、分科教学、班级授课。 教学原则:原则应用时,需遵循三步骤:模仿、偏 差、纠正。 教学方法:提倡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此外,还重 视循序渐进、量力而教、因材施教以及练习、从实 践学习的原则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儿童的经验与课程的系统 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结合起来;批判传统教育, 提倡从做中学,教学活动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也 属于反省思维活动或反省经验。他将探究的反省思 维活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困难、问题、假设、验 证、结论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发展说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的根本目 的在于培养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 方面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品德的发展 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但认识过程不 能包括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发展过程是比 认识过程更为根本的过程。应当把教学过程 由以获取知识、技能为主的认识过程,转变 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卢梭的教学过程理论
儿童的教育包括:自然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 育,揭示了教育(包括环境影响)必须遵循儿童发 展的规律,开启了教育的心理学基础研究; 教学要遵循儿童发展的顺序及其年龄特征,坚决反 对用成人的标准来苛求儿童,压抑儿童的天性; 首创发现教学法,确立了能动的儿童观或学生观, 把儿童作为学习与教学的主体; 不赞成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强调学生“所学的知识 要有用处”,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
凯洛夫的教学过程理论(《教育学》)
教学本质,即是指教师在学生自觉与自动参与下以知识、 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武装学生的过程,同时还负担着 以科学原理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武装学生与有计划地发展 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任务; 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 的特点、关系或联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技巧,实践运用; 阐明了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运用的方法体系; 明确了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分析了课的类型及其结构,建立了考查、考试与评分制 度。
教
学
教
教学概述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评价
学
教
教学概述
学(上)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 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 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 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 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 个性。简言之,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 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一、教学概述
教学与自学
教学与自学的关系比较复杂。因为学生的自学 有两种,一种是在教学过程内、在教师指导下的自 学,它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以外, 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 行的自学。
一、教学概述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 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 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教育过程》)
在课程设计方面,主张编写出有效的教材,即既重 视内容范围,又重视结构体系的教材。重视“内容” 是指教材应当现代化;重视“结构”是指教材应当 包含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及其联系。 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各学科均可使用; 在教学过程上,教学过程应当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三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 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学习包括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获得、转 换、评价
一、教学概述
教学与教育
教育与教学两者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 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学校还通过 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向学生进行教育。
一、教学概述
教学与智育
教学与智育是一种复杂的交叉关系。教学是进 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智育只是 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还要通过课外与校外活动 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三、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 目标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 进行交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追寻与实现 价值增殖目标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对价值 目标的追寻活动,并不只是与教学过程相联系,还 与其他教育活动甚至学生的全部生活过程相联系, 即是说,它并非为教学所特有的活动,教学特有的 主要活动及是在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认识及交流活动。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反对以往只重视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的传统教学做 法,主张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展是指 儿童个性的所有方面的发展。它不仅包括智力发展,而 且包括情感、意志、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和集体主义精 神的发展以及身体的发展; 继承和发扬了苏联早期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 展关系的观点与分析,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 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提出了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 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都得 到发展等五个教学原则,其中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在实验教学论体系中起决定作用。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孔子(前551-前497)及儒家的教学过程思想
孔子,“学”、“思”、“行”看做统一的 学习过程,是我国最早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过 程思想。 思孟学派,《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思孟学派,《学记》注重教与学双向的互动, 不仅重视论述如何学,并突出地阐明了如何 教的原理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多质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具 有多质性的过程:主张以系统论的观点全面 分析其不同层面的本质。如果仅仅用哲学认 识论这根绳子把教学过程紧紧捆住,限制在 认识过程的狭小胡同里,就很难找到有价值 的规律;强调教学的全面、综合、多质等特 性。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 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教学过程以社会交往为背景。个体的学习与认 识活动通过交往进行的,所以,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也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并通过社会交往与联系社会 生活来帮助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解所学知识 的实际意义与社会价值。 教学以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运用交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进行认知,而且运用交往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 通、感染与培养。
一、教学概述
(三)教学的任务P166页 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技巧
2.发展体力、智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一)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 孔子(前551-前497)及儒家的教学过程思想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的教学过程思想 昆体良(约35-95)的教学过程思想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价值说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是价值主 体追寻和实现价值目标而开展的活动过程, 是为取得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实践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增殖的过程,是实 现社会所需要的也是自身所需要的价值增殖 的过程。哲学认识论的考察应从属于价值论 的考察,因为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现教育 价值的增殖才是最终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的教学过程思想 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美德的教学。
“产婆术”
第一阶段:诘问,由施教者不断提出问题,使 受教育者在思想认识上陷入自相矛盾,最终承认自 己的错误与无知。 第二阶段:助产,帮助对方在认清事实、明白 道理的基础上,重新归纳和定义所探究概念的正确 含义。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问题:杜威的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 有何不同?
知识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四)我国新时期教学过程性质的论争 认识说 发展说 交往说 价值说 多质说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认识说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 殊的认识过程。因为教学归根到底是引导学 生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学 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动 地认识世界、提高自我的过程。学生的智能、 体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知识的掌 握,都要受认识规律的制约。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 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 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基本 而特有的活动,所以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 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突出、最 基本的特点。 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但它 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 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间接 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重视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一直 被认为是传统教学的标准模式,它强调了教师、教 材和课堂“三中心”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 凯洛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赞科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交往说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沟通、互动和共同发 展的过程。交往论超越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 心论,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倡导自由民主、 相互理解和关爱的人际关系。主张教师从知 识的传授者转向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 协作和教学经验与成果的共享,强调教学的 伦理学意义。
三、教学过程
(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三、教学过程
两个基本阶段的含义:
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授、演 示与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 知识传授向他们进行思想情趣熏陶的教学,亦称接 受学习。 问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 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 新知,掌握其方法与程序,养成他们的科研能力、 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简言之,它是一种引导学 生通过探究获得真知与个性发展的教学。亦称探究 学习、发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