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阅读,弄清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2.在研读中发现科普文的写作特点:用词准确,生动有趣。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新知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在研读中发现科普文的写作特点——用词准确,生动有趣。
三、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弄清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上课前,我们玩个“猜一猜”的游戏。
待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张动物图片,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提醒大家,这是某种动物的远古祖先。
(出示图片1)猜猜看。
(请几位同学,均没有猜对。
)
师:猜不着吧。
别急,再看,在非常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它变了。
(出示图片2)现在能猜出来吗
师:虽然没有猜对,但你们至少发现它已经从陆地走向了水里。
又过了好长好长时间,它又变了。
出示图片3
师:到底是什么呢我不说,自己看。
睁大眼睛,(出示图片4)原来它是
师:有趣吧科学家把这样漫长的变化过程称作——演化。
师:同学们对“演化”都比较陌生。
老师课前查了些资料,跟大家分享一下。
知道北极熊吗它是由棕熊演化而来的。
小蚂蚁,是由某种原始的黄蜂演化而来的。
师:相信待会儿我们上完课以后,还会增加一些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形成期待。
师:伸出手,跟老师一块儿写课题。
(板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同学都想知道。
哎呀,你比别人想得深。
问得好,可见你是个特别爱思考的孩子。
师:看来大家脑子里已经有了不少疑问(副板书:疑问),这是我们探求新知识的开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带着这些疑问,赶紧读课文吧。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个自然段能解决了我们的疑问(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三、研读探究,品味语言。
1.探究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吗要解决疑问,有个好方法(副板书:阅读)——阅读。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四段。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先自己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边讲述边出示:
第一种恐龙
数千万年后,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
(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
师:无论哪种方式,总之,(课件出示)它们中的一些种类慢慢学会了飞行。
师:长长的一个自然段,我们就这样读成了四句话。
我们一块儿来读读吧。
第一种恐龙——
生: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
师:不是确切的,是“大约”,读——
生: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
(强调了“大约”)
师:数千万年后——
生: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师: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
生:逐渐变得像鸟类。
师:是“逐渐”变化的,读出这个过程的漫长。
生:逐渐变得像鸟类。
(强调了“逐渐”)
师:最终,它们中的一些种类——
生:慢慢学会了飞行。
师:恐龙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飞向蓝天的。
(课件逐步出示:
飞向蓝天
↑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慢慢学会了飞行。
↑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逐渐变得像鸟类。
↑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
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
)2.体会用词的准确。
师:都明白了吧那咱们来检测一下。
大屏幕上会出现一句话,请你迅速作出判断,然后用手势告诉老师对还是不对(演示表示“对”或“错”的手势)。
(课件出示: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
(大多数学生用手势作出判断是“错”的,但也有个别学生判断为“对”。
)师:有两种意见,我先来问问这判断是“错”,来,你说说哪儿错了
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出示文中句子: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漫长的”红色显示。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没有强调“一支”“漫长的”这两个词。
)
师:注意,是恐龙中的“一支”,经历的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谁再读读
(又一生读。
明显重读了“一支”“漫长的”。
)
师:好,全班一起读读。
师:看,科普文章就是这样,用词十分准确、严谨。
像这样准确的用词,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课件再次出示箭头示意图)这几个句子中就有不少,你发现了吗
生:我觉得“大约”用得很准确,说明这不是确切的时间。
生:我觉得“其中”“一些”用得很准确,说明不是指所有的恐龙。
生:还有“逐渐”“慢慢”用得也很准确,说明这个过程非常漫长。
师:相信这回同学们真学明白了。
是“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板书:恐龙的一支漫长的演化)最终飞向了蓝天(板书:箭头,指向课题)。
师:看,我们已经通过阅读文章,解决了这个疑问。
(副板书:解疑)
3体会语言的生动。
师:这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作者写得也挺有趣的,你觉得哪个过程最有意思生:第一种恐龙的后代繁衍(ǎn)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我觉得这个过程最有意思。
师:这个过程确实有意思,值得我们好好读读。
(课件出示)老师和你们对着读,好吗
师: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生: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
师: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生: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师:我没听出小巧呀,再来——
生: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读得更轻巧了)
师: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
生: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师:能读得再温顺些吗
生: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读出温顺可爱了。
)
师:读得不错。
咱们再读,这一遍男生和女生对读。
(男女生对读。
)
师:读着读着,聪明的孩子一定发现什么了吧
生:我发现它用了排比的写法。
师:怎么看出是排比的
生:每句话都是有些怎么样有些怎么样。
师:对。
因为要写的种类太多了,所以用了“有些……有些……”这样的句式来介绍,这样就清楚了,对吗还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它是对比着写的。
师:从哪几方面来对比的呀先对比了——
生:(七嘴八舌)怎么行走的、走路的方式。
师:接着对比——
生:身长体重。
生:体形。
师:最后又对比了——
生:脾气。
生:性情。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每句都用了“则”字。
师:这可是个大发现!(点击“则”字变红)可是,老师发现把它去掉句子也是通顺的呀,(课件隐去“则”字)你认为行吗
(学生默读、思考,一生举手)
生:我觉得去掉“则”字以后,对比就没那么明显了。
师:老师想为你鼓掌!确实,用了“则”字,对比的效果就更明显了。
(点击出现“则”字)
师:那么“则”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则”的字义:1就,便;2表示对比;3虽然。
)在这里选哪种意思
生:选第二种,表示对比。
师:怪不得用上它就觉得对比更强烈了。
这个字我们平时也常用啊,瞧,你们坐着,老师则——
生:站着。
师:(指一长发女生)她是一个长发小美女,(生笑)(又指一短发男生)他则是——
生:(笑)短发小帅哥。
师:多有趣呀。
这样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的恐龙家族,作者就这样描写得清清楚楚。
让我们跟随这段文字做一次穿越时空隧道的奇异之旅,去看看这个庞大家族吧。
(音乐起)
师:(感情诵读,并用手势随机邀请学生接读)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
生: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师:有些恐龙则——(重读“则”字)
生:用四足行走;
师:有些恐龙——
生: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师:有些恐龙则——
生: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师:有些恐龙——
生: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
师:有些恐龙则——
生: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音乐延续,伴随出现恐龙庞大家族视频。
)
师:多么壮观的场面,多么神奇的年代。
我们刚刚研读的是恐龙演化的第二个过程,其他三个过程也很有意思,下节课我们还可以细细读一读。
四、总结学法,延伸课外。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解决了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个疑问。
可是,还有多少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呀!你们的脑海里一定还有无数个问号,说
说吧。
生:除了这支恐龙,其他的恐龙变成什么样了
生:变成鸟类的这支恐龙,是不是就是恐龙中的翼龙呢
生:还有什么动物是恐龙演化来的吗
……
师:你们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真让老师惊讶!这些问题又是我们探寻新知识的起点。
师:同学们,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疑问,而善于思考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疑问(板书:新。
至此完成副板书:疑问→阅读→解疑→(新)疑问,以环形方式呈现)。
要解决这些疑问,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异口同声)阅读。
师:是的,我们可以再次阅读,想办法解疑。
这样,你们就会在质疑、阅读、解疑、产生新的疑问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聪明。
师: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在下节课通过阅读解决,有的需要我们阅读相关的书籍。
老师为你们推荐这几本书。
课件显示关于恐龙书籍的封面。
生:(兴趣盎然地读着书名,和周围的同学议论着。
)
师:课后,带上我们的问题,再次踏上快乐的阅读之旅!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