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交流
浅谈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邙敬红沈阳市铁西区轻工街第二小学
摘要:校园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的主导,家庭教育则是孩子教育的基础。

初入校园的小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歧义。

而两者虽各具特点,但却统一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不可分裂而谈。

也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关键词:小学;校园;教育;家庭教育
一个孩子的成长,除自身耳濡目染的学习与潜移默化的环境感染外,最主要教育来源于学校的老师与家庭中的父母长辈。

小学,作为一个孩子接受正规教育起始的场所,既是孩子融入集体生活的初始,也是除原生家庭教育外,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系统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初始。

孩子进入小学后,是校园教育占据主导,还是家庭教育占据主导?孩子的学习该是由老师全权督促,还是由家长共同监督呢?针对孩子教育在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旨在解读概念、分析情况、解决问题。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概念解读
首先,学校教育从字面上可解读为:在校园中实施的教育。

具备固定的教学场所,专门的讲授教师,以及一定数量的学生。

同时,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案、管理准则、教学内容等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学校成为为专门为社会培养人才和提供人才的场所。

小学教育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延伸,是未来孩子接受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基础。

校园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

校园教育是劳动与生产相脱离的教育,自身具有特定的内涵,是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进行的,是比较完备的组织机构。

学校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主导的作用,遗产因素是孩子身心成长的物质前提,环境因素是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学校教育则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校园教育是尽可能的排除消极因素的干扰,以严密的组织系统与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教育。

既包含文化知识的教学,也包含思想观念的灌输。

具备稳定性、有效性、全面性、专门性等特点。

其次,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来到世上接受的最“原生态”的教育。

不同于学校教育,每个家庭有没有家庭特有的家庭教育。

是家长的思想观念有意识的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与生活实践对子女产生影响,也包含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初始教育,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

是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二、两者关系产生歧义的问题所在
但是现实生活中因种种原因,很多家长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割裂开来。

很多家长因忙于工作无暇教育子女,或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从而产生了“交了学费,教育就该由学校负责”的观念。

甚至将孩子的教育全权交给学校、交给老师。

或是认为,校园教育就是孩子教育的全部,由学校教育就可以了。

当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时,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很有可能被疏忽,家长和老师之间也因教育问题产生了矛盾。

在校园中,老师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工作以外,还承担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日常组织工作,以及教学反思、教师考核等多项工作。

一个班级中,少则二十余人,多则四五十人,每个刚入小学的孩子之间还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学前教育中所掌握的文化知识,还包含生活能力的差异。

几十个各具特点的孩子均分一个老师的经历,难免会有疏忽,老师对孩子学习的督促也是有限的。

老师所未能发现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在日常显露时,也导致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责任与矛头也纷纷指向老师的失职。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所产生的歧义,既是社会对教育问题关注的焦点,也是人们所热议的话题。

既影响着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处理
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两者不能也不应该分裂开来。

孩子早上步入校园,经过一天的学习接受学校教育,放学后回到家接受家庭教育。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教育与家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家长不能将教育责任全部推给老师,老师也不能将教学任务全部布置给家长。

尤其是出入小学校园的孩子,在一年级入学前是未曾独立在集体中学习生活的。

孩子初入校园会引起父母的众多担忧与挂念,除知识是否学习掌握、与同学关系是否融洽、学校午饭餐食是否可口这些担心外,很多父母在还在刚刚进入校园后还会担心不会系鞋带、不会扣扣子等细小的生活独立能力。

而这些也正是家庭教育中所要交给孩子的必要生活能力。

家长会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体现。

家长与老师的多沟通、都交流才能更及时的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教育补救。

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发挥基础性与主导性的作用,从根本上保证对孩子良好教育的实施,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清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孙松竹.学校教育的规范化与家庭教育的因材施教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3]沈沛.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措施分析[J].好家长,2018,16.
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