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约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人民币货币实力不足。

境内企业在与境外对手企业贸易往来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占我国大多数的加工贸易型出口企业,主动议价权少,除非贸易对手选择以人民币方式结算,否则企业没有自主性选择币种的权利,凸显人民币货币实力不足。

衡量货币实力的两个主要标准是一国货币价值的对内稳定性和对外稳定性。

稳定的物价水平和汇率水平,是人民币能为非居民所接受的最基本条件。

虽然与东盟成员国及三个金砖国家相比,中国的通胀水平相对较低。

但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通胀率的波动幅度较大,人民币币值对内稳定性不足。

另外,由于中国外汇市场规模小、开放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所以,尽管近10多年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上,但这是严格管控的结果,并不能体现市场对外汇的真实供求,亦不能说明人民币对外的稳定性1。

(二)流通渠道不足。

要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必须保证人民币的流通渠道畅通,保证境外非居民有途径获得人民币。

一是境外流通受到制约,目前,人民币仅限于境内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而在境外,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尚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客户结算以人民币计价的意愿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2。

根据美元国际化的经验,保证对外贸易逆差是输出美元的一个主要途径。

但是,在中国对外贸易多年保持“双顺差”的情况下,通过外贸逆差来给境外个人或企业提供人民币的基础没有具备;二是人民币回流渠道不够,目前,除真实贸易外,人民币回流的政策仅限于海外清算行等3类机构投资国内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有限的几个方面,使海外贸易商或机构手中的人民币回流难。

(三)监管政策尚不健全。

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真实性审核难度较大,由于一般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管理介于多个部门之间,而贸易真实性审核在哪个部门体现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国际热钱可能借由此渠道进行流动,引发金融风险,这也影响了境外企业和个人对持有人民币的信心。

并且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拓展初期,政策相对较宽松,由于跨境套利空间(汇差和利差)的存在,致使一些银行和企业通过变换币种在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进行纯粹套利行为,或逃避日益趋紧的外汇监管,致使跨境流动资金出现与外汇监管政策冲突的现象。

(四)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有限。

目前,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投资品种和渠道均有限,还无法完全满足持有人民币的境外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保值增值的需求,直接影响了离岸市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跨境人民
1王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载《时代经贸》2012年第9期。

2万超:《制约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四“卡点”》,载《时代金融》2011年7月。

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加上我国的资本管制,境外企业和个人持有的人民币境内回流渠道并不畅通。

(五)受手续繁琐因素制约。

一是手续较为繁杂,一直以来美元、欧元等主流货币结算便捷方便,使用人民币结算有较繁琐的手续,境外某些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结算存在手续等方面制约,境外交易方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贸易商对人民币的接受度还不高。

二是受企业类型制约。

外资企业在我国进出口企业中占据很大比重,很多在华企业只是境外公司的子公司。

在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开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与否往往需要层层请示,直到国外母公司批准,其自身并没有自主决定交易币种的权利。

而境外母公司受自身传统经营风格的影响并不乐于采用新的结算货币,同时由于人民币并未完成国际化,境外母公司对于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存有疑虑,再加上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容易形成沟通障碍,不利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推广。

(六)受贸易方式的制约。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较大比重,我国在这种贸易方式下,扮演的往往是“世界工厂”的角色,虽然进出口量巨大,但缺乏对核心技术和价值的掌握,在交易中也处于相对弱势,缺乏发言权。

在交易中采取何种币种结算,也往往取决于交易对方,在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方面有心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