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苹果园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
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2.下列说法正确是()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人工降雨经历了升华、凝固和熔化三种物态变化过程
3.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
4.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冰的质量逐渐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是
A.冰原来的温度低于0℃B.冰原来的温度等于0℃
C.冰原来的温度高于0℃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5.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消除噪声的产生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B .有一种声纹锁。

只要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C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 .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防止噪声产生 8.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
B .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C .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大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 .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 D .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
10.一段路程长为s ,一辆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
12
2
v v + B .
1
2
3
v v C .
12
12
2v v v v +
D .
12
12
32v v v v +
11.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C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 .AB 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C
D 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 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D .汽车在4h 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
12.甲、乙、丙三个运动物体,甲运动速度为72km/h,乙运动速度为18m/s,丙物体在1min 内通过900m, 比较可知( ) A .甲运动最快
B .乙运动最快
C .丙运动最快
D .三个物体一样快
二、填空题
13.向手上呵气,呵出的水蒸气遇到冷手会发生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放热,因此手会感觉暖和;夏天吃冰棒能够解热是因为冰棒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填“吸收”或“放出”)人体的热量。

14.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离不开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

在以下实验中,请你正确填写各题中出现的空∶
(1)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____ mm ,所测木块的长度为 _____ cm ,合 ____ m ;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是利用液体的 ________ 原理工作,它的读数是 ___ ℃,该同学的体温属于 _______ (选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
(3)如图所示为一个测量 ___________ 的器材,它的示数为 ___________ 。

15.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

在BC段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______,此时物质是______态;在第15min,该物质是_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
______°C,凝固点是______°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min。

16.地震时有些动物能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它们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6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此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m(海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m/s).17.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 1 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 35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它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控制噪声;其中图 2 和图 3 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则图_______(选填“2”或“3”)是噪声的波形.
18.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
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19.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1:3,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3:2,那么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
20.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

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则他总走了__________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__________m/s.
三、解答题
21.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请你分析人工降雨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过程?
22.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包含着许多物理现象,请解释下列现象:
(1)春暖花开,温度越高,花香越浓.
(2)夏天中午,沙滩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3)深秋早晨,枝头挂满白霜.
(4)严寒冬天,冰雪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安装防滑链.
23.一辆汽车在山崖前鸣笛,(汽车静止)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
v=340m/s)求:
(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该汽车若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
24.学习了声现象,小明知道了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就想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

(1)在一次旅游途中,小明在路边休息时,看到远处工厂的锅炉汽笛出水后4s才听到汽笛发出的声音,小明很快就求出了当汽笛喷气发声时,小明到锅炉的距离,你能写出计算步骤吗?
(2)小明驾驶汽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鸣笛后6s听到回声,若汽车速度为72km/h,则听到回声时,汽车离高山多远?
25.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

如表为G1204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部分)。

站名南京徐州泰安济南北京
(1)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多少?
(2)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多少?26.哈大高铁依次途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大站,冬季设计全程的运行时间约为5h,其中,大连至沈阳的平均速度为220km/h,运行时间是2h,沈阳至哈尔滨的路程为540km。

试求:
(1)大连至沈阳段高速铁路的里程大约是多少km?
(2)哈大高铁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一定质量的水凝固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就形成了小孔。

故选C。

2.C
解析:C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
D.人工降雨经历了升华、凝华和熔化三种物态变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A
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到低温的冷冻肉会直接凝华形成一些白色的小颗粒附在上面,即我们看到的霜。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在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的条件下,冰的质量逐渐增加,说明有一部分水凝固成冰,由水的凝固条件知道水要达到凝固点,还要继续放热,既然水放热则冰就要吸收热量,冰吸收热量不仅没有熔化,而且还有部分水凝固成冰,说明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否则冰吸热就一定会熔化而减少,答案选A。

5.A
解析:A
男中音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高音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D
解析:D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振动的频度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故B错误;
C.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所以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工作的,故D 正确。

故选D。

7.A
解析:A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B.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解析:B
【分析】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B.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结石,声音的能量传递给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相同,故D错误。

9.C
解析:C 【详解】
A .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有测量就一定存在误差,故A 错误;
B .误差难免,但优化实验方案可以减小误差,故B 错误;
C .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案可以减小误差,故C 正确;
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仍然存在,故D 错误。

故选C 。

10.C
解析:C 【详解】 根据题意由s
v t
=
可得汽车在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 11112s
2s t v v ==
222
1s
22s t v v ===
则全程的总时间
()2112112
222s s s 2v v t t t v v v v +=+=
+= 全程的平均速度
()12212112
2s 2v v s s v v v t v v v v =
==++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11.A
解析:A 【详解】
A . BC 段的平均速度是:
v BC =
BC BC s t =30km 15km
3h 2h
--=15km/h , 故A 正确;
B .AB 段汽车的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则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 错误;
C . OA 段汽车的路程增加,是向前运动的,C
D 段的汽车路程是减小的,则汽车是往回运
动的,所以CD 段的运动方向与OA 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故C 错误; D . 汽车运动4h 的路程为:
15km+15km+30km=60km ,
故D 错误。

故选A 。

12.A
解析:A 【详解】 甲的速度为
72km/h v =甲
乙的速度为
18m/s=18 3.6km/h=64.8km/h v =⨯乙
丙的速度为
900m
15m/s 15 3.6km/h 54km/h 60s
v =
==⨯=丙 比较甲乙丙大小,可得
v v v >>甲乙丙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二、填空题
13.液化熔化吸收
解析:液化 熔化 吸收 [1]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

[2][3]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故冰棒熔化时会吸收人体的热量。

14.22100221热胀冷缩372正常温度25℃
解析:2.21 0.0221 热胀冷缩 37.2 正常 温度 25℃
(1)[1][2][3]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即1mm ,所测木块的长度为
L =6.21cm-4.00cm=2.21cm
根据单位换算可知合0.0221m 。

(2)[4][5][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分度值为0.1℃,它的读数是37.2℃,正常人口腔温度为36.3℃~37.2℃,该同学的体温属于正常范围。

(3)[7][8]如图所示为一个测量温度的表盘式温度计,分度值为1℃,它的示数为25℃。

15.不变固液共存固态45453
解析:不变 固液共存 固态 45 45 3
[1][2]由图可知,在BC 段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由图可知,在第15min ,该物质恰好全部凝固完成,所以此时物质处于固态。

[4][5]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图可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属于晶体,则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都是45°
C 。

[6]由图可知,该物质在3min 时开始熔化,6min 时熔化完成,所以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 。

16.次声波4500
解析:次声波 4500
[1]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人感觉不到,但有些动物能感觉到; [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1
632
s s t =
⨯= 根据s
v t
=
可知,该处海水的深度: 1500m/s 3s 4500m s vt ==⨯=
17.分贝不能3
解析:分贝 不能 3
[1] 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 ;
[2] 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不能控制噪声;
[3] 结合选项中的声音的波形图可知,图3中的波形没有规律,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

18.5×103
解析:5 ×103
由s v t =得,光运动15km 所用时间:358
1510m 510s 310m /s
s t v -⨯===⨯⨯;光传播所用时间为5×10-5s ,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从看到光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大约等于声音传播所用时间,因此用315000m
1.510m /s 10s
s v t =
==⨯声,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合理的. 19.1:2【详解】1由可得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
解析:1:2 【详解】 [1] 由s
v t
=
可得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 131322
甲甲甲乙乙乙s v t s v t ==⨯= 20.1【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小明此次步行总共走的步数是6000步步长是
05m 则他总走了2他步行的速度是
解析:1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小明此次步行总共走的步数是6000步,步长是0.5 m ,则他总走了
0.5m 60003000m s =⨯=
[2]他步行的速度是
3000m 1m/s 3000s
s v t =
== 三、解答题
21.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为升华现象;高空中的水蒸遇冷直接变成冰晶为凝华现象,遇冷变成小水珠为液化现象;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为熔化现象。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珠,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22.(1)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3)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形成霜;(4)利用增加接触面积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分析】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小; (3)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凝华放热;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1)花香类物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扩散分布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天气温度越高花香越浓,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夏天中午,沙滩很热,而海水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因此,我们会感到海水的温度比沙滩的温度低;
(3)霜是固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
(4)给车轮安装防滑链,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汽车车轮和冰路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故答案为(1)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3)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形成霜;(4)利用增加接触面积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点睛】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在平时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
23.(1)680m ;(2)650m .
(1)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为:
t =
12×4s=2s , 由v =s t
得,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 s =v 声t =340m/s ×2s=680m ;
(2)54km/h=15m/s ,汽车行驶的路程:
s 车=v 车t =15m/s ×4s=60m ;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声=v 声t =340m/s ×4s=1360m ;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
则:
2s =s 声+s 车=1360m+60m=1420m
s =710m ;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s ′=s −s 车=710m−60m=650m.
答:(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80m ;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50m.
24.(1)1360m ;(2)960m
(1)由s v t
=得,人距离锅炉: 340m/s 4s 1360m s vt ==⨯=
(2)车的速度:
172km/h 732m/s 20m/s .6v ==⨯
=车 由s v t
=得,车行驶的距离: 20m/s 6s 120m s v t ==⨯=车车
回声经过的路程:
340m/s 6s 2040m s v t ==⨯=声声
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距离:
+-111=2040m 120m 9622m 2
0s s s s s s =⨯⨯-=⨯-=声声车车车()()() 答:(1)小明到锅炉的距离是1360m ;
(2)听到回声时,汽车离高山960m ;
25.(1)287km ;(2)256km/h ;(3)10∶30
【详解】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
1617km-330km 287km s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南京到北京的时间为
1315-9154h t ==∶∶
南京到北京的速度为
1024km 256km/h 4h
s v t =
== (3)南京到徐州的时间为 222330km 1n .25h 264km h /h
115mi s t v =
=== 故到达徐州站的时间为 39151h15min 1030t +==∶∶
答:(1)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287km 。

(2)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256km/h 。

(3)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 ,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10∶30。

26.(1)440km ;(2)196km/h
【详解】
(1)由s v t
=可得大连至沈阳段高速铁路的里程 111220km/h 2h 440km s v t ⨯===
(2)哈大高铁全程的路程为
s =s 1+s 2=440km+540km=980km
则哈大高铁全程的平均速度
980km 196km/h 5h
s v t === 答:(1)大连至沈阳段高速铁路的里程大约是440km ;
(2)哈大高铁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96km/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