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彭庄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彭庄中学九年级(上)第四次月
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0小题20分)
1.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变霉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2.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3.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B.减少酸雨的形成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减少氧气的消耗
4.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的是( )
A.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
B.真金不怕火炼
C.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冒的黄金指环
D.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不锈钢B.氧化汞C.黄铜 D.生铁
6.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通过焚烧秸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7.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乙、甲、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8.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9.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C.滤液中只有Al2(SO4)3
D.滤液中只有CuSO4
10.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B.C.
D.
二、填空题(6小题,34分)
11.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_________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12.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__________.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__________.
13.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t含Fe2O3 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 98%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____t.
14.2015年6月,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中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
(3)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提倡使用节能灯
C.随手关灯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15.“铁、锌、铜、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__性.
(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_________(填“大”或“小”).
(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4)将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別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金属X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反应后可能已经反应完的金属是__________,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__________.
16.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______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金属氧化物能和酸反应且生成物能溶于水
(2)信息如表格
常见铁的氧化物FeO Fe2O3Fe3O4
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否否能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7.一定质量含杂质的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与100克16% Cu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干燥的固体6.8克,则含杂质的铁的质量是多少?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彭庄中学九年级(上)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0小题20分)
1.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变霉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B、根据变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进行解答;
C、根据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D、根据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进行解答.
【解答】解:A、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故A正确;
B、变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B错误;
C、燃放烟花爆竹易发生爆炸,所以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C正确;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否则容易引起更大的损失,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2.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风能属于绿色能源;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大量使用天然气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据此解答.【解答】解: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故A正确;
B、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
C、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错误;
D、大量使用天然气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B.减少酸雨的形成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减少氧气的消耗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煤的浪费,故选项正确.
B、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错误.
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CO2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D、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氧气的消耗,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的是( )
A.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
B.真金不怕火炼
C.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冒的黄金指环
D.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判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同一条件下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越剧烈;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能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解答】解:A、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由于铁比铜活泼,铁与硫酸铜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所以,真金不怕火炼,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黄铜中含有锌,锌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冒的黄金指环,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能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表的应用,比较金属活动强弱的方法有:可以通过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金属能否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不锈钢B.氧化汞C.黄铜 D.生铁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解答】解:A、不锈钢是钢的一种,主要成分是铁,属于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B、氧化汞属于氧化物,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C、黄铜是铜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D、生铁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通过焚烧秸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从焚烧秸秆时,会污染空气,同时又会烧掉秸杆中的营养成分去分析解答;B、从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是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去分析解答;
C、从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去分析解答;
D、从提高农作物产量要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会,会污染空气,同时又会烧掉秸杆中的营养成分,故A错误;
B、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是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故C正确;
D、提高农作物产量要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防止多余的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故D 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减少污染,从我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7.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乙、甲、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解答】解: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甲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乙,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乙强;丙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甲,说明丙的活动性比甲强;丙能与盐溶液反应生成乙,说明丙的活动性比乙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丙、甲、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瓷器的硬度很高,不用金刚钻没法在它上面打眼,想在上面打眼只有用金刚钻才可以.【解答】解:A、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
B、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解释不合理.
C、真金不怕火烧的意思是金在燃烧的条件下也不会发生变化,说明化学性质不活泼,解释合理.
D、瓷器的硬度很高,要想在瓷器的上面打眼、修复,需要使用比瓷器硬度更高的材料才行.金刚石的硬度最高,可以用来切割玻璃、给瓷器打眼,解释合理.
故选B.
【点评】我国的成语、俗语中蕴含着经典的科学道理,我们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道理.
9.向C 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C.滤液中只有Al2(SO4)3
D.滤液中只有CuSO4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和盐发生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解答】解:由于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把一定质量的铝粉加到CuSO4溶液中,铝和CuSO4反应生成了铜和Al2(SO4)3.由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说明CuSO4没有全部参与反应,即沉淀中不可能有铝,一定有铜,滤液中有生成的Al2(SO4)3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CuSO4,据此可知:
A、滤渣中不含有铝,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故A正确;
B、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有Al,故B错误;
C、滤液中有生成的Al2(SO4)3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CuSO4,故C错误;
D、滤液中有生成的Al2(SO4)3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CuSO4,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与盐反应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B.C.
D.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分析:金属越活泼,和酸反应的速率越快,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
【解答】解:锌比铁活泼,与稀硫酸反应时,锌比铁反应剧烈,产生气体的速率大;稀硫酸中加入锌粉和铁粉时,产物分别为硫酸锌和硫酸亚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等质量的金属,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观察图象,描述正确的是B.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坐标的形式考查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6小题,34分)
11.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CuO(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A(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磷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铜具有导热性,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据此解答.
【解答】解:(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
(3)在此实验中,水不是反应物,故填: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119.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灭火的原理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解:(1)打开窗户则空气对流,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氧气,引起火势变大,故填: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2)火势无法控制,需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水能灭火的原因是水蒸发吸热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在火灾现场由于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需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故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以及火场逃生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C(填字母).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①④(填序号)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Cl2(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Cu(填化学式).
(4)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t含Fe2O3 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 98%的生铁的质量是2660t.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选择相应的金属和盐溶液进行反应来证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分析回答;
(4)利用赤铁矿石的质量与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根据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铁的质量.
【解答】解:(1)在常见的金属材料用品中,铝导线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
(2)①、铝与硫酸铜反应,可验证铝的活动性比铜强.银与硫酸铜不反应,可知银的活动性比铜弱,可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①是可行的方案.
②、银与硫酸铝、硫酸铜都不反应反应,可验证铝、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与但不能验证铝、铜的活动性,不可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②是不可行的方案.
③、铜、银与硫酸铝都不反应反应,可验证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但不能验证铜、银的活动性,不可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③是不可行的方案.
④铜与硫酸铝不反应,可知铜的活动性比铝弱;铜与硝酸银反应,可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可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④是可行的方案.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①由于镁的活泼性大于同和铜、铁,能与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 Cl2,不能确定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存在;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还有置换出的Cu,Mg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4)设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4900t×76% x×98%
解得:x=2660t
故答为:(1)C;(2)①④;(3)①MgCl2,②Fe、Cu;(4)2660.
【点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以及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并会加以运用.
14.2015年6月,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中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
(1)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