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建设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建设建议
实现社会小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中华民族各阶层的积极参与并为之共同奋斗。
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再造一个XX,使我区在武汉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XX硬环境基础薄弱,软环境不够完善,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宏伟目标的实现,综合国力的提高,基础在于经济实力;而经济实力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因此,全面建设XX小康社会,必须将人才工作放在与经济工作等同的位置,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建设。
一、我区人才资源发展现状
截止目前,我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不含党政群机关及非公有制企业)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09人,其中高级105人,中级858人,初级2246人。
综观我区人才队伍,整个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1)总量不足,规模较小;(2)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3)战线分布不均衡。
专业技术人员多集中在教育、卫生等系列,其他行业较少;(4)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为1:8:21,不合理;(5)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一是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聚集在事业单位,农业、工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显得匮乏,加上管
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造成一部分人才资源闲置,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造成我区人才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人才观念落后。
没有真正把人才资源的开发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没有把人才的开发和引进象招商引资那样来抓,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
主要表现在口头上、文件上强调得多,行动上落实不够;在人才的培养、开发、使用上形成合力不够;结合XX实际制定破格引进人才的政策不够。
2、区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才凝聚力不强。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企事业单位经营效益不佳,人才待遇不高,且没有保障,价值与待遇不对等,凝聚力不强。
因此,真正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每年市里的人才交流会,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自感惭愧,没有信心,不愿参加。
XX的人不愿回XX,外面的人更不愿意到XX。
这样人才难引进,难留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市里每年给了我区指标要推选几名对象享受市政府津贴或进入213人才工程,但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偶尔评上一两个都是反复争取评选的。
XX年后,教育、卫生等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人心思“飞”,流失严重。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由于行政机关推行机构改革,进不了;企业单位待遇不稳定,没有保障,不愿进。
因而大中专毕业生及外来人才都通过各种途径挤进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体制又不新、机制又不活、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待遇能多不能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及使用上的论资排辈弊端,使人才受到挤压,不能发挥积极性。
4、人才优化配置的机制不强。
由于我区区小,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才流动不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人才市场的发展。
区人才市场由于人员配备不够,投入不足,硬件建设跟不上,导致区内外人才供求信息不畅,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人才的优化配置。
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人才资源开发的紧迫感。
科技和人才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谁能在科技发展和人才开发上占据主动,谁就赢得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牵涉到政府的多个部门,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树立现代化的人才观,把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放在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的位置上,切实重视和支持人才资源开发工作。
要努力建设一个有利于人才创业、施展才能的区域发展大环境和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大环境,扎扎实实从改革体制、改善环境和提高待遇等方面入手,构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强磁场,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
台,发展有空间。
(二)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抓紧实施人才资源开发规划。
要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好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全面谋划我区人才资源开发大业。
建议区政府组成特别的人才战略领导小组,通过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把我区的人才建设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扎实,为人才开发及XX的经济大发展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三)创新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要搞好我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必须深化改革,积极调整有关人事政
策。
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企业单位应结合改制工作,建立起现代化企业的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并不断强化竞争择优机制,彻底摈弃论资排辈观念,真正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环境。
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一方面大胆改革分配制度,把业绩、贡献与报酬紧密挂钩,使分配结果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奖励机制,重奖在经济建设、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方面获得重大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三是完善人才服务功能,改革人才评价制度。
有关部门对有副高以上职称和硕士学位的高级人才,要建立专门信息库,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各级领导与专
业技术人员的联系制度。
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要打破身份、所有制、地域、资历等限制,改革片面重视学历和资历的人才评价制度,突出强调业绩和创新能力,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四是建立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障机制。
建立涵盖全社会的保障机制,各种不同所有制单位的劳动者可建立社会保障帐户,缴纳保障基金,流动人员的个人保障基金可随其本人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结转,促进人才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合理流动。
(四)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力度。
人才要保持自己的优势,需要不断地学习发展。
因此,政府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送培制度,为人才成长提供空间.每年可选若干名突出的中青年人才到国(境)外进修或攻读学位;每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到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就读或培训,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机会。
对我区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人员,省、市级拔尖人才及区管优秀拔尖人才要加大激励力度,制定更为科学的选拔制度,努力使我区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以带动我区整个人才队伍的建设。
(五)改变人才引进观念,实行引才与引智并举。
引进人才要实行引才与引智并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我区应充分发挥临近大城市的优势,聘请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担当技术顾问,实行项目合作,以合作期间的责任轻重,成果大小付给报酬。
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区人才短缺问题,又降低了人才引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