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辛亥革命》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辛亥革命》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引导学生建构辛亥革命的历史轮廓。
(识记理解能力)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创设武昌起义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
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理解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通过列举大事年表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
(2)通过历史图片、文字或表格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选择,处理好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兴趣一般都比较广泛,对于历史他们通常都是十分感兴趣的。
所以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历史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概括问题能力依然是比较欠缺,需要引导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评价辛亥革命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