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三历史2018上期综合训练中国历史-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8高三历史上期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秦汉时期,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东汉刺史制度比西汉进一步加强,表现在
A.定期巡行所属郡国,检阅刑狱情况,考查长吏政绩
B.全国分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C.刺史没有固定治所
D.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2.汉代实行的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度B.科举制度C.察举制度D.刺史制度
3.各国变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
A.诸侯国君B.奴隶主贵族C.奴隶的反抗斗争D.新兴地主推动
4.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直接触犯旧贵族政治利益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
5.推动秦国封建化进程的核心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
回答12~14题。
6.下列现象与佛教无关的是
A.《洛神赋图》B.《敕勒歌》C.石窟艺术D.《神灭论》
7.下列关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①职权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②三省的运行机制是:中书——尚书——门下③三省长官的品级较高,都是宰相④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宋太祖及其继承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由于
A.朝中大将权势过重B.中央财政出现严重困难
C.宋太祖是通过政变获取皇位D.地方藩镇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9.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
C.废l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D.改变选官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10.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衰落,最能反映这一特征的历史现象是
A.封建专制王权发展到极点B.封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
C.封建文化发展停滞D.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成分
11.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B.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清政府抵抗均告失败D.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
12.《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引发“三国干涉还辽”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便利了日本向中国东北扩张D.列强展开资本输出的剧烈竞争
13.《辛丑条约>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B.列强获取了更多的在华投资特权
C.列强获得了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D.中国向各国赔款的数额达到顶点
14.洋务思潮的最大功绩在于
A.它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B.它培养科学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C.它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它使中国开始步入近代化
15.维新思潮同洋务思潮相比,其根本区别是
A.社会背景不同B.阶级基础不同C.政治目标不同D.思想观点不同
1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和思潮未能救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B.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
c.中国广大民众的觉悟程度太低D.中国封建势力根深蒂固
17.康有为的主张与洪仁歼、孙中山的相似之处是
A.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B.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C.主张开国会、定宪法D.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8.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有①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化或变革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势力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
19.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B.对中外反势力的打击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活动时间的长短
20.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的根本不同点是
A.群众基础B.斗争目标C.斗争方式D.兴起背景
21.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②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③都试图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B.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C.主要由私人投资兴办D.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23.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
这主要是因为
A.欧洲列强的干涉B.顽固势力的反对C.洋务官员的无能D.维新人士的抵制
24.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促进思想启蒙D.发展社会经济
25.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它
A.坚持反封建B.首倡学习西方C.进行政治斗争D.主张民主共和
26.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②打倒军阀③统一中国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7.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28.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D.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
29.下列有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D.根本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步性主要体现于
A.改革了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B.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C.改变了所有制形式D.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①集体经济②个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外资经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我党在建国初期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建立国营经济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铲除封建残余势力D.解决物资供求平衡33.毛泽东认为“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其理由主要是
A.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B.严厉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
C.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D.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困难
3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共八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在
A.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向城市B.提出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任务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D.指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35.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内实际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
A.禁止地主收租B.承认耕者有其田C.没收地主土地D.按人口重新分配全部土地
3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37.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38.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促使孙中山先生民主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D.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39.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是①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贡献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③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
40.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两者反映的实质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题10分,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蕃境皆为珍品。
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蕃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蕃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
……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请回答:依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写一篇“评述明清对外政策”的短文。
要求:包括转变过程,转变的利弊、后果和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等(限300字以内)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
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
尽管这种现象是局部地区的情况,但它表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
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也瓦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本(上)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1979年,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第二年,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采取来料加工装配、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外商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吸收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
后来,在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本(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近代史上中国是怎样加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2分)
(2)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世界市场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二,1978年后中国加入世界市场和前次相比,在方式上有何不同?这两次加入世界市场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两次加入世界市场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3分)
43.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出现了哪几股进步思潮?结合史实简要评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10分
44.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和国家自主的保证。
自古以来,历代都比
较重视农业,坚持“民本”“农本”思想。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近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主要有哪几种?(3分)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彻底?(1分)(2)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发展农村生产力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结果如何?(7分)
).参考答案1-10:ACDCABDDBD 11-20:DBCDBADDAC
21-30:DBBACCBACD 31-40:BBCBDAACCD
41.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呈现了由开放到封闭的特征(1分)。
明中期以前的对外开放,不仅
力Ⅱ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谊,而鱼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分)。
尤其对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安定,人民生活的改善都起了积极的作用(1分)。
明朝末年以后,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东南沿海的骚扰和台湾郑氏政权的存在,明清统治者开始推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
海禁政策推行之初,尽管对维护明清封建统治、安定边防起到了某种作用,(1分)但是它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不仅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队民的生活,客观上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乃至近代陷入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3分)。
42.(1)加入: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得侵略特权。
向中国倾售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2分) (2)原因: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禁运政策。
(1分)。
(3)不同:主动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逐步加入世界市场:而前者是被迫开放,多为城下之盟。
(2分)区别;前提不同,前者清政府丧失独立和主权的前提下加入;后者是在国家独立、主权完整的前提下加入。
(2分) (4)近代加入国际市场影响:促进然经济解体.主权遭到破坏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2分) 现代加入国际市场的影响: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而深远的;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的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1分)。
43.维新变法思潮。
是进步思潮,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分)。
民主共和思想。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对抵制复辟思潮,维护民主共和起到了积极作用(2分)。
实业救国。
促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热潮;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1分)
民主、科学。
促进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2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1分)。
社会主义思潮。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
(2分)
44.参考答案:(1)要点: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
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回答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亦可)。
不彻底:“平均地权”不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可能根本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2)要点:土地改革。
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社。
结果: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
结果: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