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小题,共计20分).
1.(2分)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个物理量B.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D.摩尔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
2.(2分)下列仪器加热时不需垫石棉网的是()
A.烧杯B.蒸馏烧瓶C.锥形瓶D.蒸发皿
3.(2分)(xx•宿迁二模)先将甲物质放于托盘天平右盘进行称量,再将乙物质放在左盘进行称量,若两次都使用了游码,且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均相等,甲、乙两物质的质量()
A.小于B.等于C.大于D.不能确定
4.(2分)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2mol CH
4B.3mol NH
3
C.4mol H
3
PO
4
D.5mol H
2
5.(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阿伏加德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
C.1mol碳﹣12原子的质量为12g
D.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克
6.(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B.1mol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在标准状况下,N 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L
7.(2分)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
8.(2分)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lO2定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广泛应用.ClO2属于()
A.酸B.氧化物C.碱D.盐
9.(2分)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HCl B.Cl2C.NaHCO3D.CO2
10.(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42﹣B.Ca2+、HCO3﹣、Cl﹣、K+
C.Mg2+、Ag+、NO3﹣、Cl﹣D.H+、Cl﹣、Na+、CO32﹣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0小题,共计30分)
11.(3分)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4 g金属镁所含电子数目为0.2 N A
B.16 g CH4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C.17 g NH3所含氢原子数目为4 N A
D.18 g水所含分子数目为N A
12.(3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13.(3分)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
14.(3分)关于容量瓶的叙述:①是配制准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长时间贮存溶液;③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有()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
15.(3分)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碱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立即用湿抹布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C.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水扑灭,不能用水泼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16.(3分)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K+、SO42﹣、HCO3﹣B.Cu2+、K+、SO42﹣、NO3﹣
C.Na+、K+、Cl﹣、NO3﹣ D.Ag+、K+、SO42﹣、Cl﹣
17.(3分)下列各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HCl和Na2CO3溶液反应,HCl溶液和CaCO3反应
B.足量稀H2SO4和Na2CO3溶液反应,足量稀HNO3和K2CO3溶液反应
C.稀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稀H2SO4和KOH溶液反应
D.BaCO3和稀H2SO4溶液反应,BaCO3和稀HCl 溶液反应
18.(3分)(xx•四川)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ρ= B.ω=
C.ω= D.c=
19.(3分)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质量为29,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29 B.29
C.29 D.29
20.(3分)标准状况下,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空气和H2、O2的混合气体在可移动的活塞两边,充入时体积如图所示,若将装置右边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至原温度后,活塞右滑最终停在容器的正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最接近于()
①2:7②5:4③4:5④7:2.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26小题8分,其余每空均为2分,共计50分)
21.(6分)下列几种物质:①H2O、②空气、③Mg、④CaO、⑤盐酸溶液、⑥Ca(OH)2、⑦C2H5OH、⑧蔗糖,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属于强电解的是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22.(10分)①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质量比为
_________.
②含硫原子数相同的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含氧原子数相同的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___.
23.(4分)标准状况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8.96L,其质量为7.6g,则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为_________,一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
24.(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②足量稀硝酸与Ca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③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④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⑤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
25.(12分)实验室需要0.1mol/L 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配制0.1mol/L NaOH溶液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_____.
A.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B.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C.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D.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E.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F.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③配制0.1mol/L NaOH溶液时,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则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__0.1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配制0.5mol/L硫酸溶液500mL时,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
体积为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⑤配制0.5mol/L硫酸溶液时,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__0.5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6.(8分)100mL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50mL4mol•L﹣1的NaOH溶液,恰好
完全中和,然后再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可得到得沉淀11.65g
求:
(1)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
(2)原混合溶液中所含HNO3的质量为多少?
xx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一中高一(上)月考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小题,共计20分).
1.(2分)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物理量
B.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
摩尔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物质的量是国际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
解答:
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故A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表示物质的量,故B错误.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mol表示,故C正确.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质数量的单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难度不大,注意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2分)下列仪器加热时不需垫石棉网的是()
A.
烧杯
B.
蒸馏烧瓶
C.
锥形瓶
D.
蒸发皿
考点:
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专题: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
玻璃仪器加热需均匀加热,大面积加热的玻璃仪器需要垫石棉网;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仪器都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解答:
解:A、烧杯加热需要垫石棉网均匀加热,故A不符合;
B、蒸馏烧瓶加热面积大,需要垫石棉网均匀加热,故B不符合;
C、锥形瓶加热需要垫石棉网加热均匀,故C不符合;
D、蒸发皿加热面积少,耐高温,可以直接加热,故D符合;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仪器的性质和用途,了解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哪些?不能加热的仪器有哪些?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哪些.
3.(2分)(xx•宿迁二模)先将甲物质放于托盘天平右盘进行称量,再将乙物质放在左盘进行称量,若两次都使用了游码,且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均相等,甲、乙两物质的质量()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不能确定
考点: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专题: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
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的质量进行列等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由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的质量=甲物质质量+游码质量,所以甲物质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乙物质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甲物质质量小于乙物质质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托盘天平的使用,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左码右物称量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左物右码称量: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4.(2分)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
2mol CH4
B.
3mol NH3
C.
4mol H3PO4
D.
5mol H2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物质分子式计算含有的氢原子物质的量,由N=nN A可知,氢原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含有氢原子个数就越多.
解答:
解:A.2molCH4中含有H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4=8mol;
B.3molNH3中含有H原子物质的量为3mol×9=9mol;
C.4molH3PO4中含有H原子物质的量为4mol×3=12mol;
D.5mol H2中含有H原子物质的量为5mol×2=10mo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微粒数目的计算,注意分子式和含有原子数目的关系是关键,难度不大.5.(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
阿伏加德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
C.
1mol碳﹣12原子的质量为12g
D.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克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B.根据n=计算;
C.根据m=n×M计算;
D.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解答:
解:A.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精确值为12g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故A正确;B.由n=可知,阿伏加德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故B正确;
C.m=n×M=1mol×12g/mol=12g,故C正确;
D.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概念的理解,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精确值为12g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
6.(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B.
1mol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
在标准状况下,N 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
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L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分析:
A、标况下,水是液态;
B、氢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
C、在标况下,只有N A个气体分子的体积才是22.4L;
D、应用气体摩尔体积,也适用混合气体;
解答:
解:A、标况下,水是液态个,故A错误;
B、氢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所占的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B错误;
C、在标况下,只有N A个气体分子的体积才是22.4L,故C错误;
D、28gCO与N2的混合气体,一氧化碳和氮气摩尔质量相同,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故D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7.(2分)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Na2CO3是碱
B.
Na2CO3是盐
C.
Na2CO3是钠盐
D.
Na2CO3是碳酸盐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
B、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
C、依据阳离子或阴离子对盐进行分类;
D、依据阳离子或阴离子对盐进行分类;
解答:
解:A、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
B、碳酸钠属于盐类,故B正确;
C、碳酸钠可以是钠盐,故C正确;
D、碳酸钠也可以是碳酸盐,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盐的分类方法和判断应用,题目较简单.
8.(2分)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lO2定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广泛应用.ClO2属于()
A.
酸
B.
氧化物
C.
碱
D.
盐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根据氧化物、酸、碱、盐的特点分析
解答:
解:二氧化氯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9.(2分)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HCl
B.
Cl2
C.
NaHCO3
D.
CO2
考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A.氯化氢在溶液中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溶液导电,氯化氢属于电解质,故A
错误;
B.氯气其水溶液导电,但不是物质本身导电,氯气的成分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碳酸氢钠溶液能够导电,碳酸氢钠属于电解质,能够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故C 错误;
D.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是电解质,电离出离子使能够导电,但是溶液导电的原因不是二氧化碳不是电离的离子,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生应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并明确判断电解质时发生电离的为化合物本身来分析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10.(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Ba2+、Cl﹣、SO42﹣
B.
Ca2+、HCO3﹣、Cl﹣、K+
C.
Mg2+、Ag+、NO3﹣、Cl﹣
D.
H+、Cl﹣、Na+、CO32﹣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则离子能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因Ba2+、SO42﹣能结合生成沉淀,则离子不能共存,故A错误;
B.因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共存,故B正确;
C.因Ag+、Cl﹣能结合生成沉淀,则离子不能共存,故C错误;
D.因H+、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离子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0小题,共计30分)11.(3分)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4 g金属镁所含电子数目为0.2 N A
B.
16 g CH4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C.
17 g NH3所含氢原子数目为4 N A
D.
18 g水所含分子数目为N 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
A、先求出镁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镁含12mol电子来计算;
B、先求出甲烷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CH4含5mol原子来分析;
C、先求出氨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NH3含3mol氢原子来分析;
D、求出水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n•N A来计算.
解答:
解:A、镁的物质的量n===0.1mol,而1mol镁含12mol电子,故0.1mol电子含1.2mol电子,故A错误;
B、甲烷的物质的量n==1mol,而1molCH4含5mol原子,故B错误;
C、氨气的物质的量n==1mol,而1molNH3含3mol氢原子,故C错误;
D、水的物质的量n==1mol,分子数N=n•N A=N 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2.(3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
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
产生丁达尔现象
C.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考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解答:
解: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故选:C.
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学生教材基本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13.(3分)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
①②③②④
D.
④②③②①
考点: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专题:
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
检验氯离子选择硝酸银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选择硝酸镁溶液,检验碳酸根离子选择硝酸钡溶液,用三种试剂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每加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此时要注意每加入一种试剂只能与一种离子结合,来选择加入试剂顺序及操作步骤.
解答:
解:Cl﹣用含有AgNO3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
CO32﹣用Ba(NO3)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CO3;
OH﹣用Mg(NO3)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Mg(OH)2;
Cl﹣、CO32﹣、OH﹣都和AgNO3反应,CO32﹣、OH﹣都和Mg(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只有CO32﹣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了防止干扰,应该先检验CO32﹣、再检验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同时需考虑物质之间的反应.
14.(3分)关于容量瓶的叙述:①是配制准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长时间贮存溶液;③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考点:
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分析:
容量瓶颈上有刻度;使用时要先检验密闭性,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长时间或长期储存溶液,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容量瓶是配制准确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的精确仪器.它是一种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细长颈、梨形的瓶底玻璃瓶,颈上有刻度;使用时要先检验密闭性,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长时间或长期储存溶液.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容量瓶的结构和使用注意问题,较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15.(3分)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碱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立即用湿抹布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C.
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水扑灭,不能用水泼灭
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考点: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从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等方面回答.
A、根据酸、碱的性质分析,酸、碱都具有腐、蚀性;
B、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溅到手上,要先立即用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进行解答;
C、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D、根据量筒的使用来分析.
解答:
解:A、碱有腐蚀性,如果将碱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A 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如果浓硫酸溅到手上,要先立即用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B正确;
C、油或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如果油或酒精着火时用水扑灭,油或酒精会浮上来,使燃烧更旺,所以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水扑灭,不能用水泼灭,故C正确;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操作,能对错误操作的后果做出判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6.(3分)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K+、SO42﹣、HCO3﹣
Cu2+、K+、SO42﹣、NO3﹣
C.
Na+、K+、Cl﹣、NO3﹣
D.
Ag+、K+、SO42﹣、Cl﹣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酸性溶液中含大量的H+,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则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解答:
解:A.H+、HCO3﹣反应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
B.Cu2+为蓝色,与无色溶液不符,故B错误;
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C正确;
D.因Ag+、Cl﹣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7.(3分)下列各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HCl和Na2CO3溶液反应,HCl溶液和CaCO3反应
B.
足量稀H2SO4和Na2CO3溶液反应,足量稀HNO3和K2CO3溶液反应
C.
稀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稀H2SO4和KOH溶液反应
D.
BaCO3和稀H2SO4溶液反应,BaCO3和稀HCl 溶液反应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可溶性强电解质碳酸钠写离子,沉淀碳酸钙写化学式;
B.强酸和可溶性强电解质都写离子;
C.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水和沉淀硫酸钡,硫酸和KOH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
D.碳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硫酸钡,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水.
解答:
解:A.可溶性强电解质碳酸钠写离子,沉淀碳酸钙写化学式,HCl和Na2CO3溶液反应、HCl溶液和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H++CO32﹣=CO2↑+H2O、
CaCO3+2H+=Ca2++CO2↑+H2O,故A错误;
B.强酸和可溶性强电解质都写离子,足量稀H2SO4和Na2CO3溶液反应,足量稀HNO3和K2CO3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都是2H++CO32﹣=CO2↑+H2O,故B正确;
C.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水和沉淀硫酸钡,硫酸和KOH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稀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稀H2SO4和K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H++2OH﹣+Ba2++SO42﹣=BaSO4↓+2H2O、H++OH﹣=H2O,故C错误;
D.碳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硫酸钡,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水,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SO42﹣=BaSO4+CO2↑+H2O,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强电解质氯化钡,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性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即可解答,单质、气体、沉淀、弱电解质、氧化物、络合物都写化学式,注意要遵循客观事实、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转移电子守恒,题目难度中等.
18.(3分)(xx•四川)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ρ=
B.
ω=
C.
ω=
D.
c=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专题:
压轴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A、由表达式可知,该密度=,溶液体积不等于氨气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和;
B、根据c=进行计算;
C、根据n=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氨气的质量,利用m=ρV计算水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
D、根据c=计算.
解:A、由表达式可知,该密度=,溶液体积不等于氨气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和,故A错误;
B、由c=可知,该溶液氨气质量分数ω=,故B正确;
C、氨气的物质的量为=mol,故氨气的质量为mol×17g/mol=g,1L水的质量为1000g,故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100%=,故C正确;
D、由C可知质量分数为ω=,故c===,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考查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题目为字母型计算,计算量较大,需要学生细心观察进行计算.
19.(3分)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质量为29,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29
B.
29
C.
29
D.
29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分析:
根据题意,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据此结合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2,则充入空气的质量为(m2﹣m1);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则充入体A的质量为(m3﹣m1);分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呈正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则=,则x=.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呈正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3分)标准状况下,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空气和H2、O2的混合气体在可移动的活塞两边,充入时体积如图所示,若将装置右边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至原温度后,活塞右滑最终停在容器的正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最接近于()
①2:7②5:4③4:5④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