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观潮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398a0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1.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
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观潮。
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90878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e.png)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课时:《观潮》一、教学目标1.认识“涨、薄”等6个生字,会写“涨、盆”等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观赏钱塘江大潮时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些特点。
2.学习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三、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观赏钱塘江大潮时的心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钱塘江大潮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学生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句。
2.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析课文1.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些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四)体会作者心情1.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观赏钱塘江大潮的心情?2.学生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五)学习方法指导1.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六)巩固练习1.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教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七)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我们还学习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八)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深入阅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3.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第二课时:《观潮》(续)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834f1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f.png)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奔“潮”,整体感知1 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着而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2 入文理解“观潮”(1) 导入: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2) 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一句。
A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者说一说吗?B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二品位“奇”,感觉奇观师: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 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 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课件出示:__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__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件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 学生读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是什么?眼看潮水就要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https://img.taocdn.com/s3/m/bd332b0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f.png)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观潮》这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语的基本意思;–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其中的基本意思。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感和态度。
3.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语文与自然、地理知识的结合;–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词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大海的景象和声音。
•提问学生对大海的印象以及对大海的感受。
b. 呈现与讲解(10分钟)1.呈现课文《观潮》的标题,并解释“观潮”意味着什么。
2.分段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观潮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观潮时的感受。
c. 听读与朗读(10分钟)1.给学生分发课文,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并标出不认识的生字和重点词汇。
2.教师朗读整篇课文,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d. 理解与分析(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分析其含义并用自己的话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潮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分析观潮对作者产生的影响。
e. 合作学习(15分钟)1.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台词,模拟课文中角色的对话情境,表达对观潮的感受。
2.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看评价。
f. 拓展延伸(15分钟)1.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其他自然美景,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
2.让学生回家后寻找身边的自然美景,通过图片或文字记录下来,并课堂上进行分享。
g. 小结(5分钟)•教师简要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观潮对作者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理解和欣赏课文《观潮》的基础上,对自然景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通过小组合作环节和延伸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美的情感和兴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21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615e7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1.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21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21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篇11.认识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
3.读懂故事内容,体会到讳疾忌医的危害,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懂得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寓言中受到教育,明白一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
难点读懂故事内容,体会到讳疾忌医的危害,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懂得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寓言故事,了解有关的寓言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扁鹊治病”的故事,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找出文章中表先后顺序的词语,复述故事。
难点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生病的时候一般都会怎样做那你们去看病的时候,医生让你们什么时候吃药、药该怎样吃,是不是都照医生的话去做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跟医生有关的故事,故事叫做《扁鹊治病》。
(板书:扁鹊治病)二、品读体验,理解内容1.自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扁鹊既然是名医,那蔡桓侯为什么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扁鹊所说的话。
(采取多种形式读)3.蔡桓侯的病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皮肤上皮肉之间肠胃骨髓病死)4.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侯却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哪个自然段讲的理解“毫不在意”。
5.扁鹊对待治病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站了一会儿又来拜见再一次来拜访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6.你认为蔡桓侯病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隐瞒疾病,害怕医治,不接受他人劝告)7.蔡桓侯是怎样对待扁鹊的劝告的(不高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派人去请)8.你觉得蔡桓侯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三、巩固延伸1.假如蔡桓侯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2.有病不医,只是危及自身;一国之君,如果不善于听良言,则会亡国。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观潮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观潮](https://img.taocdn.com/s3/m/fe8c68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c.png)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观潮前言本文档旨在为使用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份辅助学习的导学案,重点关注教材中的“观潮”这一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观潮》这篇课文的内容和基本要素。
2.理解“观潮”对人类的重要性及启示。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掌握《观潮》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和要素。
2.理解“观潮”对人类的重要性及思想启示。
3.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分析和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观潮”和人类命运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
3.发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1.采用讨论、解读、分析和比较法,引导学生探究《观潮》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演讲,营造沉浸式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3.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写作、思维导图、情景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课文整体内容概述本单元的教材以《观潮》为主题,是一篇富有哲理思考的散文。
文章以观潮为引出,并逐渐深入挖掘出人类生命和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富有启示和思想张力。
同时,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比喻,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妙,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主题探究1.“观潮”是本文中的主题词语,它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试以你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2.“观潮”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具有怎样的启示和意义?3.写一篇短文,展开谈谈你对“观潮”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语言分析1.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手法,并解读它的深层次含义。
2.试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整理成表格,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阅读技巧训练1.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阅读理解、词语填空、语法分析等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提高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语文课外阅读,增强语感和文化素养。
写作训练1.以“观潮”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观潮_沪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观潮_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67ec8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6.png)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观潮_沪教版教学目标1、阅读中自主认识生词,能运用各种方法明白得并积存课后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小节。
3、通过阅读感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
4、感受大自然的奇异,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指导背诵课文第5小节。
2、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观看钱塘江大潮。
(板书课题,现在你们明白了吧,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2、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站在海宁市的盐官镇,宽敞的钱塘江如一位巨人横卧在人们眼前,据说那是观潮最好的地点。
钱塘江大潮自东而来,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颂扬它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来源:学+科+网]过渡:到底是如何样的大潮,会让人发出如此的赞扬。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录象。
二、观看录像,初步感知1、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景象吗?2、就如刚才有些同学说到的,钱塘江潮来之时,会有如此移山倒海的景象,难怪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迹。
”(板书)课题中的观是(看)的意思,那那个观的意思是?3、打开书,我们去领会一下被称之为天下奇景的钱塘江大潮,自由读,想想课文哪几小节写了钱塘江大潮来时的景象。
4、交流三、学习“潮来时”的内容,品读词句1、请你们认真读读4、5小节,找找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受到了大潮的奇特壮观。
2、交流(随机)(1)“午后一点……”“闷雷滚动“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事实上是……?还没看到江潮就听到了潮水的声音,说明了潮水……?指导朗读[来源:学§科§网Z§X§X§K](2)“过了一会儿,……”明白得“白线、六米高、城墙”看看划线的词语、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们从这几句话中发觉了什么?读明白了什么?小结:对,这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来势迅猛、势不可挡,怪不得,要称它为“天下奇迹。
四年级语文上册 观潮教案 沪教版 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 观潮教案 沪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52e5e9ff00bed5b8f31d79.png)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假设干个。理解“假设隐假设现、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五小节。
3.归纳文章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壮气势。
教学时间:
1教时
教学重点:
抓重点段落语句的朗读背诵,与理解词语,归纳内容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从中选出几个词语,围绕一个意思写几句连贯的话。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响—山崩地裂壮丽
潮来之时: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雄奇
潮过之后:恢复平静
通过质疑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将词语的理解和运用、重点段落语句的朗读与内容归纳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的重点更为突出。
教学后记:
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开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似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比拟句子〕“那浪飞奔而来,那声音使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理解词义〕“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写句子〕 用这三个写出大潮特点的词写一段连贯的语句归纳描写大潮来时这局部内容。〔例:浪潮如千万匹齐头并进的战马,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极为壮观。〕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9、观潮-沪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9、观潮-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09588df111f18582d05a6f.png)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潮来时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观潮》是一篇写景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对于我们大多数孩子来说,钱塘江大潮是陌生的。
光从文字中去感悟显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随我一起观看大潮,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形成对大潮的第一印象。
之后在教学重点段落“潮来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录像片段,然后再来用心朗读课文,把自己观察到的情景读出来,这样很快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章美的蕴意。
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学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52600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3.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5篇】四班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观潮》是一篇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
本课的设计旨在依据同学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发挥同学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增加同学喜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同学领会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宏伟,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留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预备:远程教学软件、电视电脑、录像带。
五、课时支配:2课时六、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同学领会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宏伟,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老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老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师生互动沟通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课件(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美与宏伟。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概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美情景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合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希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https://img.taocdn.com/s3/m/ea15d83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a.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潮、涛”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自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通过具体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重点:1. 了解潮来时,江面上的景象。
2. 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齐头并进、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其用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钱塘江大潮吗?2.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 学生交流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如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什么?(2)课文中描述了潮来时江面上的哪些景象?(3)请用“逐渐”造一个句子。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自己心中最壮观的景象。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72290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2.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
写作训练的典范。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基于此认识,我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最终达成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小组合作,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凭借问题情境解决,感受钱江潮的壮观,展现钱江潮的壮观,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进行朗读训练。
发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感受钱江潮的壮观。
2、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https://img.taocdn.com/s3/m/abb0254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0.png)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概述本教案是针对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饱食》、《寒号鸟》、《花的秘密》、《越剧小将》、《小麻雀找食》等课文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观潮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探究、想象、体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教案设计一、课堂活动:阅读感想朗读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感想朗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口语交流水平;2.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构建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心理的健康发展;3.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加深学生对人生的认识,提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觉产生情感,体验课文情境;2.学生通过朗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流水平;3.学生感性体验、理性分析,提高学生思维反应和综合素养水平。
教学难点1.学生通过阅读、朗读,感同身受、充分体验课文情境;2.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发挥个人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教师针对课文特点,安排相关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2.学生分小组、个别朗读,开展课堂交流、讨论,促进学生互动;3.教师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和想法,发挥个人想象和创造力;4.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二、课外活动:情感体验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情感体验游戏,使学生了解课文情境和人物角色,发挥学生探究、想象、体验、实践能力;2.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升学生对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教学重点1.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课文情境和人物角色;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和综合素养。
教学难点1.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游戏,充分感受和体验课文中的情感;2.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1f4e2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7.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精选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精选5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和探究课文中的问题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现能力。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分清课文主次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当你置身于大自然的山水之间,一定会对它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感受告诉别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游记,这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二、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同学们,看完资料后,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读,识记,重点强调浙字的读;蜒字的写法。
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那几个主要景点?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2、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着重理解下列内容。
1、不了解的事物:映山红、油桐、石钟乳、石笋。
2、不理解的词、句:突兀森郁、盘曲而上、蜿蜒、颜色各异、或浓或淡、新绿、十来栋房子六、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
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点。
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
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供自学提示: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三、汇报自学情况。
(一)孔隙部分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陷。
沪教版观潮教学设计
![沪教版观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3c94a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4.png)
沪教版观潮教学设计沪教版观潮教学设计引导语:沪教版与人教版的观潮课文有哪些区别?学习的知识点都是大同小异的,下文是沪教版的观潮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意思。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
3、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基础激趣,引导基础自学。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学生回答:“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 师小结:“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一)默读:读准第一行字音并解释句中划线词语:霆斋艨艟履倏舸泅鲸绮僦赁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一词多义:观潮。
天下之伟观也。
词性活用: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2.皆披发文身。
特殊句式: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2.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重点翻译: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5、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6、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二)诵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三)背读:朗诵和快读结合,直至背诵。
二.重点激趣,引导主题讨论。
(出示钱塘江大潮的片段)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https://img.taocdn.com/s3/m/031e480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7.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课文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钱塘江大潮吗?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就要去欣赏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板书课题:观潮)2.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 集体交流,体会课文中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三、朗读体会(10分钟)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中作者的心情。
四、总结拓展(5分钟)1. 讨论: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想说的?2.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3. 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小练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更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六、课堂练习(10分钟)(1)钱塘江大潮发生在什么季节?(2)课文中提到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分别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天下奇观”的赞叹?七、小组合作(10分钟)1. 小组内交流:你们还知道哪些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6a7d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e.png)
《观潮》教案
以下是一份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的《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潮的雄伟壮观。
2. 难点: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引入课题《观潮》。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5 分钟)
(1)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大潮的句子,思考:大潮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4.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7 分钟)
(1)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教师总结:本文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 布置作业(5 分钟)
(1)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按照时间顺序写一篇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观潮《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
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
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
录制两遍。
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
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
《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
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
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
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
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
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
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2.教学难点: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
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突破难点的方法:(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二、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三、教学过程(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
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范读课文。
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
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
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
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这是主要的)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⑤组织学生讨论。
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b.横贯是什么意思?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
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再读全文。
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