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肋梁楼盖-混凝土结构设计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任务书
整体式肋梁楼盖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建筑物,平面布置如图所示。
主体建筑的楼盖拟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要求对第二层楼盖进行设计。
二目的要求
房屋结构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1. 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
2. 加深对受弯构件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3. 掌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方法:
(1)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原则和计算简图;
(2)掌握弹性理论和塑形理论的设计方法;
(3)掌握包络图、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构造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技能;
(6)学习书写结构计算书;
(7)学习运用规范。
4. 掌握运用PKPM软件建模并对手算结果进行校核。
三设计资料
1.结构平面柱网布置如图,柱网尺寸见表(墙厚370mm,柱截面尺寸400mm×400mm,500mm×500mm,600mm×600mm)。
2. 楼面为水磨石地面,按0.65kN/m2计,下层楼顶预设轻钢龙骨吊顶按0.12kN/m2计。
3. 楼面活载见表。
4. 材料:混凝土采用C25,C30,次梁、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其余为HPB300级钢筋。
四设计内容
1.梁板布置及截面尺寸选择。
2.按塑形理论方法计算楼板和次梁:选择截面尺寸,计算简图,进行荷载、内力及配筋计算。
3.按塑形理论方法计算主梁:选择截面尺寸,计算简图,进行荷载、内力及配筋计算(按最不利荷载组合布置,并绘制出其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并且要有支座负弯矩的断筋位置)。
4.写出结构计算书一份。
5.绘制结构(钢筋)施工图两张(2#图纸)。
五设计参考资料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4.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1G101-1
一、基本设计资料
1、材料
C25混凝土: f c=11.9N/mm2 f t=1.27N/mm2 f tk=1.78N/mm2
钢筋: HRB400 f y=360N/mm2ζb=0.518
HRB300 f y=270N/mm2
2、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2.5KN/m2 水磨石地面 0.65KN/m2 钢筋混凝土25KN/m2 轻钢龙骨
吊顶0.12KN/m2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理论方法)
1、确定板厚及次梁截面
板厚:
h≥l/40=2000/40=50mm,取h=80mm
次梁截面b*h:
次梁截面高按l/20~l/12,初步估计,选取h=450mm
b=(1/2~1/3)h,选h=200mm
2、板荷载计算
楼面面层0.65KN/m2轻钢龙骨吊顶0.12KN/m2板自重0.08*25=2KN/m2恒荷载g 1.2*2.77=3.324KN/m2活荷载q 1.4*2.5=3.5KN/m2
g+q=3.5+3.324=6.824KN/m2
q/g=3.5/3.324=1.05<3
2、计算简图
取板宽b=1000mm作为计算单元,由板和次梁尺寸可得板的计算简图(实际9跨,可以按照5跨计算)如下图所示。
其中中间跨的计算跨度l0=l n;边跨的计算跨度l0=l n+h/2。
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1.82-1.80)/1.8]*100%=1.1%,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4、弯矩及配筋计算
取板的截面有效高度h0=h-25=80-25=55mm,并考虑②~⑥轴线间的弯矩折减,可列表计算如下表
注:括号内数字用于②~⑥
ρmin bh=75mm2
对四周与梁整浇的单向板跨中和中间支座处,弯矩可减少20%,也可直接采用钢筋面积折减,即将非折减处的钢筋面积直接乘以0.8,这样计算。
5、配筋图
三、次梁计算(按塑性理论计算)
1、计算简图的确定
(1)荷载
板传来的恒荷载 3.324*2=6.648KN/m 次梁自重 1.2*25*0.2*(0.45-0.08)=2.22KN/m 恒荷载g=8.868KN/m 活荷载q=1.4*2.5*2=7KN/m
g+q=15.868KN/m
q/g=7/8.868=0.79<3
(2)主梁截面尺寸选择
主梁截面高度h为(1/14~1/8)l0=514~900mm选h=600mm,由b=(1/2~1/3)h选b=250mm
则主梁截面尺寸b*h=250mm*600mm
(3)计算简图
根据平面布置及主梁截面尺寸,可得出次梁计算简图。
中间跨的计算跨度
l0=l n=6.95m,边跨的计算跨度l0=l n+a/2=7.08m<1.025l n=7.129m。
边跨和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
(7.08-6.95)/6.95=1.8%,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2、内力及配筋计算
(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计算宽度按规定有
b f’≤l0/3=6950/3=2317mm
b f’≤b+s n=200+1800=2000mm
取b f’=2000mm。
且
次梁支座截面按b*h=200mm*450mm的矩形截面。
并取h0=450-45=405mm,支座截面应满足ζ≤0.35。
以下计算过程如表,次梁受力钢筋应采用HRB400级(f y=360N/mm2
ζb=0.518)
218710312216
注:A smin=ρmin bh=0.15%*200*450=135mm2(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A.剪力设计值表
B. 截面尺寸校核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C. 箍筋设计
注:S mas=300mm。
配筋图
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1、计算简图的确定
(1)荷载
次梁传来的恒荷载8.868*7.2=63.85KN 主梁自重 1.2*25*2*0.25*(0.6-0.08)=7.8KN 恒荷载G71.65KN 活荷载Q 1.4*2*2.5*7.2=50.4KN G+Q71.65+50.4=122.05KN (2)计算简图
假定主梁线刚度与钢筋混凝土柱线刚度比大于5.则中间支撑按铰支座考虑,边支座为砖砌体,支撑长度为370mm
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各计算跨度均可取支座中心线间距离。
则中间跨l0=7.2m,边跨l0=7.26m。
计算简图如下图
2、截面配筋计算
跨中截面在正弯矩作用下,为T形截面,其翼缘宽度按规定取用为b f’≤l0/3=7200/3=2400mm
b f’≤b+s n=250+6950=7200mm
取b f’=2000mm。
跨中钢筋按统一排考虑,h0=h-a s=600-45=555mm
支座截面在负弯矩作用下,为矩形截面,按两排钢筋考虑,取
h0=h-a s=600-100=500mm
主梁中间支座为整浇支座,宽度为b=400mm
恒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内力如下表
主梁正截面受弯计算
225+48
618
1
22+318
,边跨中和中间跨中均为一类T 形截面; 中间跨中弯矩已修正为M c ; A smin =ρmin bh=0.2%*250*600=3002
最不利剪力表
主梁斜截面受剪计算
注:抗剪计算时的b均为腹板宽度,b=250mm
附加横向钢筋计算
由次梁传至主梁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F=63.82+50.4=114.25KN
附加横向钢筋应配置在s=3b+2h1=3*200+2*(600-450)=900mm 仅选择箍筋
F≤mnfyvAsol并取φ8双肢箍筋,则
m=8
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