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与郝思嘉比较研究(定稿)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熙凤与郝思嘉比较研究(定稿)1
王熙凤与郝思嘉的比较研究
卢xx
摘要:
《红楼梦》和《飘》作为世界文化长廊中两本不朽名著,它们吸引读者的方面许许多多,其中王熙凤和郝思嘉这两位重要女性人物更是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
这两位女性在相貌性格、出身背景、个人才能、务实精神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尤其在经营管理方面都显露出了卓越的才能。
同时,不同的历史背景,个性品质,民族生活特点等又使两者同中有异。
通过对东西方的两个女性的比较分析,我们不仅发现了不同文化的深层规律,同时也引发了“女性人格”这一文学命题。
关键词:王熙凤郝思嘉个人才能女性人格
自从《红楼梦》与《飘》问世以来,其中两位重要女性——王熙凤与郝思嘉。
她们就备受中外读者的关注,而且富有争议。
有些学者认为王熙凤与郝思嘉是骄横、残酷、势利,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丑恶形象代表,另有学者则认为两位女性美丽、聪明、勇敢、务实、敢于向男权和传统观念挑战,是具有女性意识的新女性形象。
在本文中,我将试着对王熙凤和郝思嘉这两位富有争议性的角色略作比较,以表个人之浅见。
一、王熙凤与郝思嘉的相似性:
(一)、王熙凤与郝思嘉都外表美丽,性格大胆泼辣。
但凡读过《红楼梦》的,都应感知王熙凤的美艳绝伦,作者在众多人物中,绝大多数都没有肖像刻画描写,唯有对王熙凤的衣着、外貌、仪态等方面真可谓是倾尽了笔墨,使人读来真是感如真人再现、形象清晰、难以置忘。
在《红楼梦》卷三“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通过林黛玉初见王熙凤的视觉,把个王熙凤描写得一如“神妃仙子”,风流万种、仪态万千,款款飘至读者面前,更有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稍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①。
”的描述勾人遐思、乱人心扉、夺人魂魄。
更别提后文几处的肖像彩绘了。
难怪贾瑞为之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捉弄依然执迷不悟,直至丧命之时还大叫要拿着镜子再走。
而写郝思嘉的美,作者米切尔则是别具一格,先是说:“那郝思嘉小姐长得并不美”,接着却又说:“可是极富魅力,男人见了她,往往要着迷”,“原来这位小姐的脸上显然混杂着两种特质:一种是母亲给她的娇柔,一种是父亲给她的豪爽。
…她那一张脸蛋儿却实在迷人得很,下巴颏儿尖尖的,牙床骨儿方方的,她的眼珠是一味的淡绿色,不杂一丝茶褐,周围竖着一圈儿粗黑的睫毛,眼角微微有点翘,上面斜竖着两撇黑黑的峨眉,在她那木兰花般一般白的皮肤上,划出两条异常惹眼的斜线。
②”这段文字将一个活脱脱的西方大美人真真实实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让你无法否定她的美,而她的美也迷住了韩查理,勾住了弗兰克,又得嫁于白瑞德,更使得她在后来的经营生活中翻云覆雨、如鱼得水。
而她们的性格也更是如出一辙:平素里王熙凤风风火火,满嘴市井俚语。
最有权威的贾母对黛玉介绍王熙凤说:“我们
这里有名的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
③”连李纨那样心如死灰,与世无争之人都说她是“破落户”。
而郝思嘉,在她二嫁弗兰克生了孩子以后,白瑞德以不无称赞的口吻说:“你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杀人、抢别人的丈夫、企图卖淫、直至于巧取豪夺,没有一件不令钦佩之至。
④”她自己说:“我常觉得自己在狂风暴雨中摇着一只载得很沉重的船。
我要这只船浮在水面,已经要费不少力气,因而我不能不把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例如好礼貌好道德之类丢到船外去不管了。
⑤”她同时也不无得意地“想着自己在塔拉熬了这几个月的苦难日子,确实已经做了一个男人的工作,而且做得并不错呢。
”由此,她产生了信心和力量。
:“我相信女人不用男人的帮忙,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哪一样办不了的—就只除了养孩子。
⑤”这种气概足以使某些“堂堂须眉”慨叹自己“诚不若彼裙钗!”她们这种性格也是她们能获得经营管理方面成功的一个保证,也更为她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争强好胜,经营打拼,巩固自己所取得的地位和经营成果方面铺平了道路。
(二)、她们有类似的出身背景和社会环境。
这两个人都来自社会转型之际的富有家庭。
王熙凤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王家,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较好的家庭教育,在四大家族日渐没落之际,她不仅站到了贾府管家婆的位置上,而且也成为整部小说情节转换的主干线,成为见证贾府兴衰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郝思嘉则出生于美国南北战争前南方富有的塔拉种植园,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然而突如其来的南北战争,不仅完全打破了旧的社会秩序,而且也标志着南方古老文明的消逝,这一切打破了郝思嘉的梦想,也
改变了她的生存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她的个人才能得以全面展现。
(三)、王熙凤与郝思嘉最突出的相似点在于她们出众的才干。
王熙凤的才干体现在她对家族的管理方面。
在矛盾重重,人事繁多的贾府,她以熟练的处世技巧和过硬的管理手段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致好评。
王熙凤的才干更是取得了贾珍的信任,贾珍陈述必得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根据就是:“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
⑥”她协理宁国府,采取“承包责任制”并软硬手段兼施,哭罢秦可卿后,“自入抱厦内来,找名查点。
”迎送亲友的一人未到,即令传来,处理毕若干事务后,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再革一个月钱粮,以儆效尤。
后来把本来乱糟糟的宁府治理得十分整肃。
而郝思嘉,南北战争后,她在振兴家园和发展商业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商业素质和管理才能,她带领全家人种植棉花,在战后的废墟中重整自己的家园,经过艰苦的努力,她和她的家人终于衣食无忧。
为了保持并发展这种状况,她在第二次结婚后就开始经营锯木厂,其才能让同行的男性望而生畏,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四)、王熙凤与郝思嘉兼有强烈的务实精神。
郝思嘉能够正视现实,在新旧文明和社会秩序交替时,她不像那些南方贵族那样一味地沉湎于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中。
而是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以适应现实,她坚信土地和金钱是第一位的。
为了利益她可以牺牲一切,去偷、去抢甚至于以牺牲婚姻为代价。
郝思嘉的前两次婚姻都是建立在实际利益的需求上,即使在接受白
瑞德的求婚时,她清楚地明白自己真正爱的是卫希礼,她之所以和白瑞德结婚,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是当地数一数二的有钱人。
而王熙凤的务实突出表现在她的交际手段从及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上,她只相信权势和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完全把道德抛至脑后,甚至冒着犯法的风险直接或间接害死几条人命,她弄权铁槛寺,使得一对有情人一个悬梁,一个投河。
逼死尤二姐,鲍二家的…她巴结奉承贾母和王夫人等都是为了巩固自己当家奶奶的有利地位。
我个人认为这两位女性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才能和务实精神方面的相似点,应该说是她们成为世界文学形象中颇为争议人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王熙凤与郝思嘉的同中之异:
王熙凤与郝思嘉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相似之处,但在相似之中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正是这些同中之异才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两位女性的认识。
(一)、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了两人的处事方式和管理思路。
郝思嘉是西方思维方式的缩影,体现了西方所特有的人性:简单、直接、务实,富有强烈的独立性和冒险意识。
她勇敢地面对种种困难,一直对未来充满信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艰苦创业,从不放弃希望和努力,但由于对人际关系的漠视,她失去了朋友和爱人。
中国从先秦到明清,中庸之道总在调和人的理智、情感和意志。
中国文学中的人物遵从伦理道德,在理性的指导下宣泄个人的情感,王熙凤的为人处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东方人含蓄灵活的行为
方式。
她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来巩固自己当家奶奶的地位,嬉笑怒骂集于一身,成为众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二)、从人性的角度看,郝思嘉和王熙凤潜在的个人品质不同。
郝思嘉比王熙凤更具有做人的道义感和责任心,她的面恶心善与王熙凤的面善心恶形成了人性的鲜明对比,虽然郝思嘉的外表显得冷酷,但在其家园濒临绝境时,她用自己的智慧以及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她的父亲、妹妹、媚兰和黑奴们摆脱饥饿的困扰而成为战争的幸存者。
在爱情上,虽然郝思嘉一直把媚兰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但人格的互动性使她能够把情感和生存等问题分开来考虑。
在亚特兰大失陷时,她表现了巨大的勇气和爱心留下来帮助媚兰生孩子并带领他们穿越战火回到塔拉庄园,还一直想法设法悉心照顾着。
而王熙凤在残酷现实和封建大家庭的压力下不得不笑里藏刀,绵里藏针,为了保住自己当家奶奶的位置,她采用借刀杀人使得尤二姐胎死腹中,最后逼得她走投无路吞金自尽。
王熙凤还两次设计使贾瑞陷入相思局,不可自拔,从而命丧黄泉。
(三)、郝思嘉和王熙凤的性格及命运也是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
郝思嘉生活在美国内战及重建时期,在她身上体现了美国人奋斗于逆境、追求个人独立、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
郝思嘉——一个种植园主家庭出身的弱女子,经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一次次把命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她残酷外表的背后,蕴藏着一颗爱心、一种做人的道义感和责任心。
她懂得生存的基本规律,懂得把
握机会,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于战胜厄运的勇气成为生活中的幸存者。
面对困难,她从不悲观,每次遇到挫折时她都会说:“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⑦”凸显出她乐观、执着、坚忍不拔的性格。
与郝思嘉相比,王熙凤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表面上繁华盛世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冗滞、漫长的封建制度已经逐渐走向末日。
王熙凤虽然意识到了危机,但在责任和利益面前,她不顾当初秦可卿的劝告,不顾贾府的衰败,只顾自己捞实惠。
她明目张胆地放债,甚至利用手中掌握的管家大权,推迟发放月钱来放债—这在大观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待到赵堂官查抄宁国府,抄走了两箱子典押地契和一箱子借票,“不下五七万金,一朝而尽。
⑧”因此,对贾府的日渐倾覆,王熙凤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因此导致自己的悲惨下场,成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相比之下,王熙凤显得消极而脆弱。
通过对《飘》中郝思嘉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比较研究,我们不仅加深了对中美文学的了解,而且也发现了这些同异背后不同文化的深层规律。
18、19世纪后,中美都不约而同地萌生了女权思想的文化思潮,从而提出了以“女性人格”为中心的这一崭新命题,向男权的社会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也为现代女性展开了一个新的课题。
注释:
①、③《红楼梦》卷三中华书局出版 2009年4月北京第10次印刷;
(以下所有引自《红楼梦》的论文均出自这个版本)
②《飘》第一章李美华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2010年第四
次重印;
(以下所有引自《飘》的论文均出自这个版本)
④《飘》第四十二章;
⑤《飘》第四十三章;
⑥《红楼梦》卷十三;
⑦《飘》第二十八章;
⑧《红楼梦》卷一百五。
参考文献:
1、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高旭东《比较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3、邓桃莉《王熙凤与郝思嘉形象比较》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