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泉州市晋江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泉州市晋江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古诗文默写。

经典诗文,美不胜收。

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读书卡片。

请根据相关信息,补写以下古诗文名句。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经典不朽,历久弥新。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视最火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选择《尚书》作为节目的开篇,是因为《尚书》素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之称;《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以《诗经》为首,“民族回首,必见《诗经》。


【材料二】
在部队中①________(人物)当了骑兵,作战异常勇猛。

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②________(书籍)、《斯巴达克斯》等小说,抽空讲给战友们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经典常谈》是(作者)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2)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简要概括《尚书》素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之称或“民族回首,必见《诗经》”的原因。

(3)在材料二的横线处填写相关内容。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抗风桐
欧世金郑茂琦等
①沿着环岛路,伫立着一排无言的“战士”——抗风桐。

它们枝叶稀疏,常年翠绿,虽历经风吹日晒,树干却挺拔向上。

②军嫂魏莉上岛探亲的第一天,就被丈夫赵凯龙拉去与抗风桐合影留念。

作为第一批登岛的中队官兵,赵凯龙了解岛上的一草一木。

“它就像沙漠里的胡杨,生命力特别顽强。

吹断一根枝条,落在地上就会生根发芽,又长出一棵树来。

”赵凯龙向妻子介绍抗风桐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骄傲的神采。

③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魏莉目睹了守岛官兵训练和执勤的场景。

当与全岛军民共同见证五星红旗在祖国最南端的城市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她真正体会到了丈夫守岛的意义。

④下岛的前一天,两人并肩在岛上散步。

走着走着,魏莉忽然在一棵抗风桐旁停下脚步。

她仰头凝视着它巨大的树冠,又摸了摸它粗粝的树皮,若有所思地说:“你们都像这树,抗风,枝枝杈杈都连着小岛的泥土……”赵凯龙听后,扯着路旁抗风桐的枝条,久久没有说话。

⑤第二天,魏莉坐在船上,紧紧搂着孩子,把丈夫最喜欢的歌儿哼唱了一路:“小岛上有片美丽的绿色,抗风桐的名字你可曾听说;它就像我们亲爱的战友,肩并肩一同守望着祖国……”
⑥在中队,赵凯龙是名副其实的“老三沙”。

对于家人,他常怀愧疚,可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过。

从上岛的第一天起,他记住了队长的话,“扎下根来,成为狂风吹不倒、恶浪冲不垮的抗风桐”。

⑦训练、巡逻、站哨……岛上的日子重复、平淡而又琐碎。

然而,平淡生活里也常有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

⑧永兴岛作为一座以“风岛”著称的岛屿,全年超过 200天被6级以上大风侵袭。

在数次紧急救援中,赵凯龙和战友们驾驶冲锋舟,冒着滔天巨浪营救遇险的地方船员;狂风骤雨掀翻了宾馆屋顶,正在救助被困人员的赵凯龙与锋利的铁皮擦肩而过……台风过去后,中队官兵发现,岛上不少树木都遭到破坏,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唯有抗风桐傲然挺立。

⑨几次惊心动魄的救援让赵凯龙对自己的岗位有了新认识。

他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新上岛的战友听:“不要被平静的海面麻痹神经,不要因为生活的琐碎抛弃梦想,我们的光荣,在于时刻准备迎接狂风暴
雨。


⑩岛上训练场地受限、训练设施不足,却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班长赵凯龙带领战友们在 40多摄氏度的沙地里进行耐高温训练,负重15公斤在松软的沙滩上武装越野,在附近海域开展擒敌对抗,利用自制杠铃和废弃轮胎进行体能训练……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这孤寂的海岛营盘上,赵凯龙像抗风桐一样迎风成长,以过硬的比武成绩,被总队评为“十大军事训练标兵”。

⑪清晨,金色的海浪击打着黑色的礁石,一群海鸥不时从海面上掠过,远处游弋的舰艇隐约可见。

岸上,赵凯龙带领战士们整齐列队,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逻。

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照在他们胸前的党员徽章上,光彩熠熠。

(《解放军报》2023-05-23,题目有改动)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深情的笔调介绍了赵凯龙迎风成长的先进事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B.训练、巡逻、站哨……岛上的日子重复、平淡而又琐碎,赵凯龙感到消极低沉。

C.永兴岛作为一座以“风岛”著称的岛屿,全年超过200天被6级以上大风侵袭。

D.“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指40多摄氏度的沙地、松软的沙滩、附近海域便于训练。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她仰头凝视着它巨大的树冠,又摸了摸它粗枥的树皮,若有所思地说:“你们都像这树,抗风,枝枝杈杈都连着小岛的泥土……”(赏析句子)
①狂风骤雨掀翻了宾馆屋顶,正在救助被困人员的赵凯龙与锋利的铁皮擦肩而过
....……(赏析加点词)5.文章写军嫂魏莉的言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7.文章以“抗风桐”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五育”融通育全人
高翅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字字千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下大力气做到“五育”并举,“五育”融通。

①从教育的目的看,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教育的使命不能分割为德智体美劳五个向度的独立发展;从教育的内容看,“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并无绝对边界;从教育的功能看,任何一
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蕴含着多方面的育人资源,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因此,“五育”不应是五个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并行,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实现由“五育”并举到“五育”融通的演进。

①在育人体系中,体育和美育具有基础性、高阶性的特征,指向人的生命健康和审美境界。

但长期以来,教育“弱于体、抑于美”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着力加强新时代体育和美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围绕“教会、勤练、常赛”,推动体育课合理增负,通过特色体育活动和群众性竞技性体育赛事,引导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深入挖掘各学科专业和课程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加强美育类高阶通识课程建设,经常性开展古今中外艺术经典赏析和形式多样、品格高雅的美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①“五育”融通需要通过机制创新,做到“全人教育全人育”。

过去一段时间,高校“五育”职责和人财物资源分属不同板块,彼此之间亦有协同,但缺乏顶层设计层面的统筹融合。

对此,学校可以作好顶层设计,创设“五育”融通的境域。

激活并联结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博物馆、倍阅书店等“五育”资源提供一体化公共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更广阔、更丰富的教育机会和实践平台。

①“五育”融通的深入推进还要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

只有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才能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因此,高品质文化活动是促进“五育”融通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要由数量型向品质型、由展示型向参与型、由娱乐型向涵育型、由“季节”型向常态型转变。

(《光明日报》2023年05月30日)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育’融通育全人”中的“全人”是指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学生。

B.体育和美育具有基础性、高阶性的特征,指向人的生命健康和审美境界。

C.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博物馆、倍阅书店等要提供一体化公共服务。

D.品质型、参与型、涵育型、常态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可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

9.为什么说“五育”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请简要概括。

10.关于“五育”融通育全人,作者提出哪些具体的建议?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经过几代铁路人持续奋斗,中国高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变化。

以2008年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为标志,一大批高铁线相继建成投产。

特别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发展进入快车道,年均投产3500公里,“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世界最长、高速列车保有量世界最多、商业运营速度世界最快、运营网络通达水平世界最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高铁技术体系。

演绎着惊艳世界的中国速度,彰显了杰出的中国智慧与磅礴的中国力量。

《攀登者》借助影像给观众弥补登山背景的历史空白,并以此代替口号式的爱国情怀;用电影的模式致敬肩负使命的英雄。

【材料二】
福厦高铁站点示意图。

【材料三】
2023年5月20日下午,随着55031次检测列车从福州南站驶出,福厦高铁全线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福厦高铁让速度成就梦想。

福厦高铁正线全长277.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共设福州南、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东、泉州南、厦门北、漳州等8座车站。

福厦高铁建成通车后,福州至厦门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2小时缩短至1小时,福州、厦门将实现1小时生活圈,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大大缩短了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时间。

福厦高铁将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快速流动,加速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圈的崛起。

此外,以中心城市带动的都市圈发展,可进一步强化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沿海城市物流、信息的聚集,加快旅游业、餐饮、商贸等产业的发展,为沿线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还在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

B.中国高铁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高铁技术体系。

C.乘坐福厦高铁,从泉州南出发到福州南,大约需要45分钟。

D.2023年5月20日下午,福厦高铁全线开始通车运营。

12.教地理科的张老师向全班同学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同学们简要说明福厦高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
走向
....。

请你参与完成这份作业。

..,沿途设置的站点,并选择其中一个站点,指出附近的一处名胜古迹
13.为什么说“福厦高铁让速度成就梦想”?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登百丈山①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②。

山之胜,盖自此始。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潩涌③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朱熹《百丈山》节选)【注释】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

①度:渡过,过去。

①潢(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14.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盖自.此始①亦历历
..在眼历①旦.起下视①至是.则亦穷矣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B.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C.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D.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①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

17.文末作者说“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百丈山的“可观”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让读者体会到主人公对恋人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充满了朦胧之美。

B.《蒹葭》中的三个加点字“长”“跻”“右”分别表现了道路的漫长、曲折、崎岖。

C.《子衿》中的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对恋人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D.《子衿》中的“子衿”“子佩”意思是青绿的衣领、佩玉的绶带,用来借代心中的恋人。

19.这两首诗记叙了两个怎样的生活情境?请分别简要概括。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反唱歌,倒起头,家婆园里菜吃牛。

芦花公鸡撵毛狗,老鼠咬掉猫的头,姐在家里头梳手,听见外面人咬狗,捡起狗头砸石头。

爷十三,娘十四,哥哥十五我十六,娘养哥哥我煮粥,我到家婆那儿去报喜,家婆还在摇窠里。


——《反唱歌》(中国儿歌)【材料二】
“我醒着入睡了;我没看东西,是东西在看我;我没动,是脚下地板在动我;我没望镜中的我,是镜中的我在望我……”
——《颠倒的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诗人彼得•汉德克)【材料三】
在诗歌中,各种各样的“反常”现象纷至沓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又并非不能接受,因为这中间体现了一种事物的辩证法,从而觉得又是“合理”的。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反常与合理”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可以记叙生活中的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七、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之中,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

从南朝墓葬出土的猪俑到现今()的寿山石雕作品,雕刻工艺的进展构成寿山石文化xuàn① 烂多彩的一页。

众多雕刻工匠各擅胜场,清末福州地区已经出现东、西两大门派。

“从最初南朝所使用的汉八刀技法发展至今已经日渐齐全精湛.② ,归结起来共有十种,分别是圆雕、钮雕、薄意、浮雕、篆刻、镂雕、链雕、透雕、镶嵌和微雕。

”(),每一种雕刻工艺的探索无不()着雕刻工匠的大量心血。

一些文人雅士或者名门世家邀请雕刻工匠居住府上雕刻作品,这些雕刻工匠称为“秀工”。

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 ①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美轮美奂不可理喻归结B.美不胜收不可理喻凝结
C.美轮美奂不言而喻凝结D.美不胜收不言而喻归结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角色。

B.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之中,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角色。

C.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使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

D.古往今来的寿山石文化之中,雕刻工匠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历史。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而开阔审美视野
①“秀工制”有助于他们接触主人收藏的书画作品或者古董雅器
①甚至直接赋予创作灵感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1.谁家新燕啄春泥烽火连三月辗转反侧两鬓苍苍十指黑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知其善也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啄”“烽”“辗转”“鬓”“俱欢颜”“髫”“抟”等字词易写错。

2.(1)朱自清
(2)示例:《尚书》素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之称的原因:它是中国最早的记载政治与历史事件的经典之一;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各种制度,还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治理和公平正义的思考。

“民族回首,必见《诗经》”的原因: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大量记录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道德伦理和价值观;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回顾和思考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

(3) 保尔《牛虻》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

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

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理解。

《尚书》,原名书,是一部追述上古事迹著作的汇编。

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其内容大多是有关政治的一些言论和史事。

《尚书》被列为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书。

《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书,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示例:《尚书》即“上古之书”,为政书之祖,其内容上起唐尧虞舜,下迄春秋前期的秦穆公,涉及1300余年的历史,主要记录上古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被誉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其内容包括君主训令、政府公告、出征誓词以及君臣之间谈话纪要等,是部政史资料的汇编,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
法律、伦理、宗教、哲学等极为珍贵的史料。

(3)本题考查名著理解和识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部队时,作战勇猛。

战斗之余,他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小说,并抽空讲给战友听,大家听后深受感动。

3.B 4.示例:①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魏莉对丈夫的理解,表达了魏莉对丈夫及海岛战士的赞赏之情。

①擦肩而过:原指没有抓住机会,在这里指赵凯龙在救助被困人员时躲过锋利的铁皮,生动形象地写出赵凯龙救人时的危险,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

5.示例: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军嫂魏莉的言行,从侧面衬托出守岛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守卫海岛的决心。

6.示例:第①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训练、巡逻、站哨……岛上的日子重复、平淡而又琐碎”概括守岛战士日常工作,“平淡生活里也常有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引出下文对战士们冒着危险营救遇险的地方船员的叙述,表现出战士们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7.示例:文章以第三人称叙事,着重介绍了永兴岛战士赵凯龙迎风成长的先进事迹,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

题目一语双关,指环岛路旁的树——抗风桐,又指守卫祖国海岛的战士。

题目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

【解析】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先读懂文章内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

B.有误,结合“对于家人,他常怀愧疚,可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过”可知,虽然岛上的日子重复、平淡而又琐碎,但赵凯龙没有感到消极低沉;
故选B 。

4.本题考查赏析语言。

(1)“仰头凝视”“摸了摸”是对军嫂魏莉的动作描写,“你们都像这树,抗风,枝枝杈杈都连着小岛的泥土……”是对军嫂魏莉的语言描写。

结合“你们都像这树,抗风,枝枝杈杈都连着小岛的泥土”可知,魏莉理解丈夫对海岛的感情,表达了魏莉对丈夫及海岛战士的赞赏之情。

(2)“擦肩而过”原意是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结合“狂风骤雨掀翻了宾馆屋顶,正在救助被困人员的赵凯龙与锋利的铁皮擦肩而过”可知,“擦肩而过”在这里指赵凯龙在救助被困人员时差点碰上锋利的铁皮,生动形象地写出赵凯龙救人时的危险,表达了对他的敬佩。

5.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

文章写“魏莉忽然在一棵抗风桐旁停下脚步。

她仰头凝视着它巨大的树冠,
又摸了摸它粗粝的树皮,若有所思地说:‘你们都像这树,抗风,枝枝杈杈都连着小岛的泥土……’”“魏莉坐在船上,紧紧搂着孩子,把丈夫最喜欢的歌儿哼唱了一路:‘小岛上有片美丽的绿色,抗风桐的名字你可曾听说;它就像我们亲爱的战友,肩并肩一同守望着祖国……’”,这些文字写军嫂魏莉的言行,可以看出魏莉解丈夫对海岛的感情,理解丈夫守岛的意义,像丈夫一样对海岛充满热爱,从侧面衬托出守岛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守卫海岛的决心。

据此作答即可。

6.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

第①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训练、巡逻、站哨……岛上的日子重复、平淡而又琐碎”是对守岛战士日常工作的概括,表现出战士们默默守卫海岛、无私奉献的精神;“平淡生活里也常有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引出下文对赵凯龙和战友们冒着滔天巨浪营救遇险的地方船员的经历的叙述,表现了战士们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据此作答即可。

7.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

结合①段中“沿着环岛路,伫立着一排无言的‘战士’——抗风桐”“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可知,“抗风桐”指环岛路旁的树——抗风桐;
结合①段中“你们都像这树,抗风,枝枝杈杈都连着小岛的泥土”,①段中“小岛上有片美丽的绿色,抗风桐的名字你可曾听说;它就像我们亲爱的战友,肩并肩一同守望着祖国”可知,“抗风桐”还指守卫祖国海岛的战士。

据此作答即可。

8.A 9.①人是一个整体,教育的使命不能分割为德智体美劳五个向度的独立发展;①“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并无绝对边界;①任何一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蕴含着多方面的育人资源,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10.①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体育课合理增负;①多开设特色体育活动和群众性竞技性体育赛事;①深入挖掘各学科专业和课程中蕴含的美育资源;①加强美育类高阶通识课程建设,经常性开展古今中外艺术经典赏析和形式多样、品格高雅的美育实践活动;
①学校可以作好顶层设计,激活并联结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博物馆、倍阅书店等‘五育’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教育机会和实践平台;①校园文化活动要由数量型向品质型、由展示型向参与型、由娱乐型向涵育型、由“季节”型向常态型转变。

【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全人”不是指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学生,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
故选A。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①段中“从教育的目的看,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教育的使命不能分割为德智体美劳五个向度的独立发展”可概括为:人是一个整体,教育的使命不能分割为德智体美劳五个向度的独立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