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两大部类产业分类法
• 是马克思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而对社会再生产 过程进行剖析所采用的一种产业分类法。 •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生产消费资料的 部门。
6.农轻重分类法
• 就是将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成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 • 该方法源自于前苏联。 • 本方法只适用于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发扎 阶段,不适合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展阶 段。
先导产业
• 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 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 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 的产业或产业群。
支柱产业
• 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 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 大的份额,并起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 群。注意战略地位的内涵。
重点产业
• 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 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 的产业,其概念比较含糊,缺乏科学性。
管理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 • • • 资本的来源与运用 产业资源的差异与运用 产业关联差异及运用 产业布局差异及运用 产业结构优化动力差异及运用
管理文化对产业政策的影响
• • • • • 产业政策主导模式方面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方面 产业规制方面
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疑问:存在第四次产业吗?
3.国家标准分类法
• 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 (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 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 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 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 的一种国家标准。
4.国际标准分类法
• 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 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 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其划分较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一致的。
产业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主讲人:唐志红
• 产业的形成及分类
• 一般说来,产业分类是人们为了满足不 同需要而根据产业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特 征将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分成不 同的集合。也就是说,产业研究和分析 的目的不同,产业的分类方法也就不同。
1.关联方式分类法
• 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 相似关联方式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 集合的分类方法。它又可以根据不同的 关联方式分为多种分类法。主要有方向 关联、战略关联。
2.三次产业分类法
• 这种分类方法是目前世界上是使用最多、最普 遍的一种方法。首先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 (有人称是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创立,由英国 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总结的。 • 三次产业分类法更多地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 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大类,即 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分 为第一次产业,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 部门划分为第二次产业,将从第一、二次产业 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 划分为第三次产业。
• 新兴产业 • 支柱产业
• 衰退产业
重工业化过程
• 工业化第一阶段:
消费资料工业生产占统治地位(霍夫曼系数 5)
• 工业化第二阶段:
资本资料工业开始获得快速发展(霍夫曼系数 2.5)
• 工业化第三阶段:
• 工业化第四阶段:
资本资料工业超过消费资料工业(霍夫曼系数 < 1)
资本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规模相当(霍夫曼系数 1)
• • • • 经济增长的社会资源基础 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文化基础 知识作用 产业发展的生态战略
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机理
• 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的地位 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 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 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 展中的创造性 • 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 渗透式、导向式、桥梁式、转化式
管理文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 网络经济 东方网络经济、合作共赢的认为决策、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社会效益第一、经济 效益第二 • 行政经济 官文化、官文化的运用、全球产业竞争、 中小企业
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1、第一次产业:农业
林业,蓄牧业,渔业
2、第二次产业 :工业,建筑业
工业: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煤 气的制造和供给业
3、第三次产业:流通部门、服务部门
–
流通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为生产和生产服务的行业 –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各行业部门 –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
7,生产要素分类法
• 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 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 行分类的方法。 • 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 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其他产业分类法
• • • • • 四次产业分类法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生产流程分类法 霍夫曼分类法 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产业的发展阶段
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 钱纳里——泰勒分类法是指美国经济学 家钱纳里和泰勒在考察生产规模较大和 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制造业内部结构 的转换和原因时,为了研究的需要,将 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 用的制造业部门划分为初期产业、中期 产业和后期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
• 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
先行产业
•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先行产业是 指根据产业结构发榨取内的内在规律或 自然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阻碍其他产 业发展的产业,这类产业包括瓶颈产业、 基础产业。另一类先行产业是指根据国 民经济战略规划的需要人为地确定必须 先行发展以带动和引导其他产业发展的 产业,即先导产业。广义的先行产业包 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1)方向关联
• 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 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单向关联、 双向关联和环向关联。
(2)战略关联分类法
• 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不同战略 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主要有:主 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 业、先行产业等。
主导产业
• 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 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 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 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作为主 导产业,应该同时决如下三个特征:能够依靠 科技进步或创新,引入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形 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 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 影响。注意,主导产业的这三个特征是有机整 体,缺一就不可成为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