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改造自查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标准化改造自查总结
第一篇:生猪标准化改造自查总结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自查
情况总结
****年,我单位参加了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设。

自立项以来,公司围绕项目建设方案,加强生产,加大基础实施改造投入,完善各项档案资料,到面前为止,已完成了项目既定设计目标任务。

现将项目实施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计划执行情况
项目实施单位围绕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积极开展项目建设。

一是引进优质二元母猪,通过推行生猪人工授精、生猪标准化饲养技术,落实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措施,做到生猪饲养品种优良、疫情平稳;二是制定并切实落实各项管理规程,做好生产、饲料药品投入、疫病防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相关记录,配备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努力实行生产过程信息化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实施改造,新建兽医室、病害猪隔离室,完善防疫消毒设施,改善办公场所,调整猪舍内配套水路、电路,配套通风设备20套,添置饲料加工设备1套,建设硬质道路400平方米。

通过对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做到净道与污道分开,正常猪与患病猪分离,种猪与商品猪分开,场内实行自繁自养,单幢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避免因外购所造成的其它风险。

- 1 -
(二)项目资金落实和使用投入情况
根据《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业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和江苏省财政厅关于颁发《江苏省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等要求,落实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专款专用。

主要投入用于:
1、新建兽医室、隔离室各一间,改建防疫消毒设施和办公场所,
共200平方米。

投入资金10.0342万元,项目资金10万元。

2、更新水路、电路,建设硬质道路400平方米。

投入10.1046万元,项目资金5万元。

3、添置通风设备20套,饲料加工设备1套。

投入5.055万元。

(三)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项目实施要求,于2011年12月底完成项目建设任务,2012年3月底通过专家组验收。

(四)项目管理情况
市农委、发改委对项目实施情况非常重视,成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为项目建设责任人。

**成立了项目实施监督组,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

**指派**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并排专人协助项目单位开展项目建设工作,从场区布局、防疫消毒设施、粪便无害化处理、养殖档案记载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

(五)项目档案资料
项目运作过程中专人负责,严格财务监督,实行财务审核、审批保障制度,对应项目方案和实施进度、质量要求,按照经办、验收、审核、审批程序,实行专项报账,按时报批,保证投入及时到位,保障工程进度顺利实施。

项目验收后各项档案专人负责整理归档,确保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台帐资料。

(六)项目绩效完成情况
项目实施后,公司容貌焕然一新,不仅提高了猪场的产能,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经济回报。

尤其是在人力资源上得到提高,饲料成本由原来的肉料比3.2降低到现在的2.8,在防疫方面,防疫条件更是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今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大的疫情,母猪的产仔成活率得到提高,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以上,生产周期由原来的六个半月提前到五个半月,大大节约了饲养成本。

2011年,公司上市壮猪1350头,同比新增上市300多头,加上2011年生猪生产形势较好,全年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012年至目前,已出栏生猪1520头,同时由于生猪饲养形势较好,不仅吸收周边富余劳力3人,而且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生猪生产热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年*月*日
第二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永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特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绘排水相对方便。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

(二)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一)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善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
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一)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共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二)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善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注: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3 年1月1日实施,主要是根据养殖业的不同规模水

污排染放物浓、恶臭气体的分最别高规允定许了日度、最高允许排水量和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善化环境标准
第三篇: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猪产业向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标准化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内容:品种优良化:主要指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性能良好、检疫合格。

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主要是注意外购种猪时务必要从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正规的种猪场引种,同时,引种时要求其提供“种猪合格证”或“种猪档案证明”。

合格证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种猪的耳号标记方法、种猪三代以上的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

有了这些资料和数据,说明所购买的种猪来源正规,种猪质量相对有保证。

养殖设施化:主要指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猪场选址应选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
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道,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交易场所1000米以上。

猪场布局合理,有一定规模的应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分开;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同样要分开,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并有50米以上的距离,最好设置有隔离带;生产区中设有净道和污道,不交叉、不污染,猪流、物流科学、顺畅,有利防疫。

猪场的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总的要求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以上,如存栏300头能繁母猪规模的猪场建筑占地面积至少要12000㎡(18亩)。

饲养和环境控制等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需要,主要指母猪分娩舍、保育区应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猪舍配备通风换气与温控等设备,有自动饮水器,有能控制的饮水加药系统等。

饲料、药物、疫苗等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分类、分开储藏且储藏设备完善。

场区入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设施齐全。

有一定规模的场还可以安装自动送料系统,配备B超用于妊娠检查以及信息化管理设施等。

生产规范化:主要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生产管理规程和制度主要包括:后备种猪、种公猪、怀孕母猪、分娩母猪、断奶仔猪、保育猪、生长肥育猪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疫病检测和诊疗制度、免疫程序、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病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粪污处理管理制度等。

各项制度要求挂在相应猪舍或办公室醒目的位置。

同时完善各项表单的登记、记录,并及时存档,做到可追溯。

日常生产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操作,可以完善、但不要随意频繁变更规程和制度的内容,特别是免疫程序。

避免因人员等变动造成生产的不稳定。

防疫制度化。

主要指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严格落实卫生防疫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屏障。

要求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严格执更衣、换鞋、冲洗、消毒、严禁在场内饲养鸡、鸭、狗
其他动物。

定期开展有效的消毒,及时消灭老鼠、预防飞禽等。

严禁从场外带入猪、牛、羊及其加工的制品。

严禁买猪人直接带进入场内挑猪、装猪台是全场防疫的重点。

装猪台应设量在离场较远的地方(至少离生产区50米),每次装猪后应及时清扫、消毒。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定期开展猪群的健康状况监测,重点监控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等疫病,真正做到“以防为主”。

粪污无害化。

指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包括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和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猪场应配备焚尸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所有的病死猪要详细登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有完整的记录。

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原则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减量化主要措施为少冲水或不冲水,人工检粪,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量。

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无害化处理模式有:“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尿泡粪+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前两种模式都是采用节水或免冲洗,干清粪和“固液分离——隔渣沉淀——厌氧消化——好氧生化——灌溉林、果(少量养鱼)”的处理工艺,区别在于“尿泡粪”模式与传统的养猪工艺相比,基本可以做到不冲水,有效减少了排污量。

“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是指用木屑、谷壳等作为垫料,加上微生物发酵后,作为猪的垫床,猪粪尿直接排到垫料上,是一种节水、环保的养猪模式,比较适合于小规模养殖。

猪场都应设有固定的猪粪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并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

第四篇: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自查报告参考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自查报告范文参考1
我司20xx年在老鸦镇梓潼村兴建生猪规模养殖场,在县畜牧局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相关规定和《全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的要求,通过精心选址、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的基础上施工建设。

其选址完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猪场现占地160亩,已建成种猪圈舍12470㎡、育肥猪圈舍5870㎡,生产管理及其它生产用房等1750㎡,场内绿化隔离带面积14300㎡。

建成日净水1000吨的水处理设施设备和自动饮用水系统。

建成粪污沼气发酵罐、贮气罐1250立方米,以及农户沼气使用系统。

20xx年出栏肥猪12046头。

我司从建场以来,认真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四川省生猪养殖地方标准—生猪养殖场防疫技术规范》操作,坚持自繁自养,在养殖规模、建设规范、技术力量、防疫条件、环保设施、饲养管理、档案材料等方面符合生猪养殖场备案条件,完成了养殖场的备案工作,取得了畜禽养殖代码。

通过了县畜牧局动物防疫条件达标验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且两年内无
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了完整的生猪养殖档案。

现有能繁母猪存栏657头(其中:祖代长白母猪62头、祖代大约克母猪97头、PIC母猪206头、LY母猪292头),后备母猪存栏335头,生长育肥猪存栏4870头,现已出栏肥猪6819头。

20xx年通过了市畜牧局种猪生产经营条件验收合格,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我司自今年初参加省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以来,紧紧围绕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对照创建活动内容查漏补缺,对软、硬件设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弥补,进一步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了各项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实现了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规定的“五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目标。

现将我司的创建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所做工作
(一)宣传发动,做好创建工作的思想准备
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农业部《全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畜禽标准化示
范场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要求全体员工在思想上对示范场创建活动保持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去。

围绕创建要求转变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责任感。

(二)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目标责任
根据示范场创建条件和建设内容,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制定了我场示范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将其逐一分解落实,做到目标到岗,责任到人。

(三)强化软、硬件设施建设,狠抓落实
1、管理制度化。

建立完善各项生产管理、防疫消毒、档案管理等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并严格遵照执行。

2、种猪良种化。

先后从绵阳恒力通、成都巨星集团等种畜场引进PIC种猪238头、祖代长白种猪65头、祖代大约克种猪102头和。

生产LY(YL)母猪1600头。

年生产优质瘦肉猪1.5万头。

3、养殖设施标准化。

在养猪场的建设上,严格按照四川省地方标准《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和《生猪养殖场防疫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周密选址规划,精心设计施工建设。

猪场建筑设施严格按照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臵,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管理区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势较高;隔离区应位于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势较低;各个功能区之间的间距在50 m以上,场区道路净道与污道分开,且无交叉,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围墙,。

使得整个猪场选址科学,布局合理。

已建成的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配套完善符合规范要求,能充分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和动物防疫要求。

生产区按夏季主导风向布局,建设有标准的引种隔离舍、后备猪培育舍、种公猪舍和人工授精室、配种娠检舍、妊娠舍、分娩母猪舍、保育舍、育肥猪舍。

分娩舍、保育舍采用高床式栏舍设计。

并配备有充足的产床。

管理区配套有场长室、兽医室、饲料加工贮藏室、消毒更衣室、辅助设施等。

隔离区配套建设有病猪隔离舍、解剖间、毁尸坑、粪尿收集、沼气处理设施等。

4、生产规范化。

依照生猪生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饲养工艺与技术参数。

工艺流程猪群以“周”为繁殖节律进行猪群的管理和周转,按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仔猪保育、生长育肥五阶段工艺设计。

分娩、保育猪舍采用单元式设计,实行全进全出制生产体系。

各阶段滞留时间符合以下要求:——转群后的空圈或单元,需清洗、消毒、空圈7 d。

——能繁母猪在配种舍4头群养42 d,完成配种与孕检工作。

——孕检完成后继续限位饲养至产前7天转入分娩猪舍,母猪产仔哺乳28 d。

——仔猪转入保育舍培育42 d。

——在自繁自养场转入生长育肥舍肥育90 d~105 d。

建立完善了规范完整的养殖档案,配备有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5、防疫制度化。

按照《生猪养殖场防疫技术规范》标准规定,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

并按国家规定开展免疫监测等防疫工作,科学实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猪实行无害化处理。

6、粪污无害化。

按照“科学布局、农牧结合、综合治理、资源循环”的原则,建设了先进的粪污沼气处理设施,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二)取得的成绩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1、养殖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水源充足,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2、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它畜禽养殖场及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场所500米以上;
3、猪场现占地160亩(106700㎡),头平能繁母猪占地85㎡;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自查报告范文参考2
泗洪县应贝养猪专业合作社总投资500万元,计划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个。

我单位对该项目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年限为20xx年—20xx年;
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本养猪场通过一年的实施。

一是完成新建标准化猪舍设施1500平方米,二是完成新建粪污处理池设施50立方米,三是完成供水管道100米。

三、主要措施和经验
为提高生养猪场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

一是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由发展和改革局、畜牧兽医局、项目建设户具体开展项目建设。

项目实施单位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人、财、物检查督促项目工作进程,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监督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督促项目,实施的各项任务落实。

二是项目技术建设由县畜牧兽医局主持,相关项目建设业立项目乡(镇)共同参与实施。

由县畜牧兽医局抽调技术骨干力量组成技术小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泗洪县应贝养猪专业合作社
20xx年3月27日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自查报告范文参考3
广元市畜牧食品局:
根据广发改投资〔20xx〕120号《关于下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精神,规划建设我县5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凯歌肉联厂种猪扩繁场项目。

现已完成项目建设内容,特申请验收。

一、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批复建设凉水跃进、乐安寺大桥、蒿溪地坪、乔庄城郊、板桥上马等5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凯歌肉联厂种猪扩繁场,总投资
402万元。

其中: 中央资金225万元,自筹177万元。

项目农户116户,改扩建圈舍6543m2,配套建设沼气池1976m3及防疫设施、饮水管、用电线路、场内道路等附属设施,购置相关设施设备113台套。

养殖规模达5220头。

其中:
改(扩)建种猪扩繁场一个,即凯歌肉联厂种猪扩繁场投资15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0万元,自筹59万元。

改扩建圈舍1743m2,配套建设沼气池776m3及防疫设施、饮水管、用电线路、场内道路等附属设施,购置相关设施设备30台套;
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5个,投资243万元。

其中中央资金125万元,自筹118万元。

项目农户116户,改扩建圈舍4800m2,配套建设沼气池1200 m3及防疫设施、饮水管、用电线路、场内道路等附属设施,购置相关设施设备83台套。

二、项目完成情况
(一)项目下达后我们迅速组织项目实施,自20xx年3月,5个养殖小区和青川县凯歌肉联厂种猪扩繁场相继开工建设。

但项目刚启动即遭遇“5.12”地震,凉水跃进、板桥上马两处规划地址因搭建板房或其他用地需要,无法继续实施。

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凉水跃进、板桥上马分别调整至凉水凉华和沙洲寺沟,并在孔溪乡弓家河村高家梁社增设1个生猪养殖小区。

(二)“5.12” 地震后在县委、县府及项目乡镇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6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青川县凯歌肉联厂种猪扩繁场于6月中旬开始重建。

截止20xx年8月底:
1、青川县凯歌肉联厂种猪扩繁场已建成圈舍1743m2,配套建设沼气池776 m3及防疫设施、饮水管、用电线路、场内道路等附属设施,购置相关设施设备30台套。

建成规模占计划数的100%。

2、6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项目农户128户,建成圈舍13555.77m2,配套建设沼气池1904.5m3及防疫设施、饮水管、用电线路、场内道路等附属设施,购置相关设施设备213台套。

建成规模占计划数的282%。

(详见:青川县20xx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种猪扩繁场)项目建设情况统计表)
现已投入资金569.68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142%。

其中:
青川县凯歌肉联厂种猪扩繁场已投入资金159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00%。

其中中央资金100万元, 自筹75万元;
6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已投入资金410.68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69%。

其中中央资金125万元, 自筹285.68万元。

项目资金管理采用报帐制,即项目竣工后,经县财政局、发改局、畜牧食品局和项目乡镇政府等组成的青川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检查、验收合格方能报帐。

现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进行了自查,请上级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附件:关于20xx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情况的自查报告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自查报告范文参考4
按照省发改委,农业厅和州发改委、农业局《关于申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

我县于20xx年9月拟定了《从江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实施方案》。

从江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总投资4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25万元,农民自筹16万元。

计划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个,发展项目20户。

按照黔东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黔东南州农业委员会文件(州发改产业[20xx]108号关于转下黔东南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于20xx年10月底开始筹备、启动建设,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县依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要求以及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认真进行了项目的实施。

经过一年的实施,项目建设基本结束,根据项目的规定和要求,我县项目实施单位对该项目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年限为20xx年—20xx年;
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从江县20xx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落实在贯洞镇腊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