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长沙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长沙房地产市场简报(初稿)
同致行顾问
2008.1
目录
政策汇编》》》 (02)
地产指数》》》 (08)
第一节:官方数据研究 (08)
第二节:民间数据研究 (13)
第三节:土地市场研究 (20)
地产格局》》》 (26)
与房价蹿升相应的是,是2007年紧锣密鼓的房地产调控。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把这算做动员令,接下来,全年调控新政不断,土地、信贷、税收、金融等手段频出。
本章节主要选取了2007年比较重大的宏观政策,部分政策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一、央行6次加息
自2007年3月18日至2007年12月21日,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不断上调。
1、自2007年3月1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提高到2.79%,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提高到6.39%。
2、自2007年5月1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79%提高到3.06%,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39%提高到6.57%。
3、自2007年7月21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
3.06%提高到3.3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 6.57%提高到
6.84%。
4、自2007年8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
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
6.84%提高到
7.02%。
5、自2007年9月15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
现行的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
7.02%提高到7.29%。
6、12月21日,央行年内第六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提高到
7.47%,上调0.18个百分点。
编者视点:
12月21日,央行年内第6次加息,此次加息成为2004年10月至今不到三年内的第10次上调利率;通过加息,打压投机性需求,已经成为国家调控房地产日益重要的举措之一。
对于普通的房贷消费者,节节攀升的利率使得贷款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实际增加的贷款支出已经出现显著上升,房贷消费者面临巨大的成本累积风险;
对于贷款炒房者来说,加息周期会导致月供负担小幅、但却不断地抬升,有点像“温水煮青蛙”,一旦投资者资金链绷紧,加上交易环节的税负,必然会导致其风险大幅增加。
10次加息必然对炒房投机的现象产生更强的抑制作用
二、9月28日,第二套住房首付40%政策及其补充通知
2007年,在政府出台的诸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或措施中,最具效果的是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根据通知,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同时,通知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消费贷款管理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编者视点:
“第二套住房首付40%”政策之所以对市场成交量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与往前诸多的调控政策相比这项政策直接针对购房者的购买力。
“第二套住房首付40%”政策直接针对购房者的“口袋”,对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第一、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的提高,主要影响的是首次置业者和普通家庭改善型置业者,对于富裕家庭的改善型购房没有什么影响;
第二、对于中小房地产投资者来说,首付提高和利息的增加高使购买成本增加,迫使一部分投资者退出市场;
第三、对旺盛的市场需求起到降温的作用,短期内成交量将出现明显的下降,但对于强劲的刚性的市场购买力不足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也难以抑制房价的继续上升;
第四、第二套房首付及相应贷款利率提高,第二套房选择在90平米以下的购房者会增多,增加90平米以下存量房的交易量;
第五、对购买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调整到40%以上,以此类推,购买第三、第四、第五套等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比重有可能更高。
同时,购买第三、第四、第五套等以上住房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也会更大。
案例分析:
以此为分界点,深圳房地产市场在9月28日前后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9月28日之前,深圳周平均成交量为971套,9月28日之后,周平均成交量为399套,下降幅度达59%。
“9.28政策”前后,深圳一手房交易量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后较之前成交量下降59%。
三、国土资源部39号令及其细则
9月21日,国土资源部39号令最新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必须在完全付清土地款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不得进行按比例分期发放。
也就是说,开发商将不可能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分期获得土地证。
39号令将于11月1日起实施。
其后,10月28日,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在对近期土地调控政策进行解读时强调:各地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重点对囤地开发商进行查处,并制定了如下4条办法:
一是要求实行“净地”出让。
对于拟出让的土地,要在理顺土地产权和经济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熟地,按“净地”分宗出让;
二是合理控制单宗土地出让规模。
对于出让地块规模,考虑到大宗地出让不仅不利于市场竞争,也不利于市场调控,因此强调控制单宗土地供应规模,以增加土地供应的宗数,吸引更多的中小开发商参与竞争,防止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凭借其资金实力“圈占”大面积土地,形成“垄断”;
三是规定每宗土地的开发建设时间。
为了缩短土地开发周期,根据房地产开发建设周期一般为2至3年的实际,还规定每宗地的开发建设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确保供应出去的土地能够及时开发建设,形成住房的有效供应。
这一规定,也为各地确定具体的单宗土地的供应规模提供了依据;
四是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对超出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要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要责令有关企业限期动工、竣工。
土地闲置费原则上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
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要坚决无偿收回。
对虽按合同约定日期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面积不足1/3或已投资额不足1/4,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满一年的,要严格按闲置土地依法进行处理。
编者视点:
首先是银行信贷风险和政府信用风险将会有所降低。
全额付清土地出让金才能“领证”的规定,好比在银行、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增设了一道“防火墙”。
开发商利用信贷杠杆,以少量自有资金撬动多个项目,将风险转嫁给银行、地方政府的做法将有所抑制,比如顺驰。
其次是囤地之风会有所遏制,房地产开发进度可能会加快。
“39号令”将大大打击部分开发商蓄意囤积土地的行为,迫使房地产企业不得不放弃以小搏大、囤积居奇的做法,加快开发进度。
三是提高了房地产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大了对资金的要求,房地产行业的并购整合将加速。
此项政策堵住了分期付款、分割拿地的做法,今后,房地产企业能否取得土地证,取决于资金实力。
这将直接导致房地产行业“优胜劣汰”加剧,行业集中度提高。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市融到廉价资金,化解压力;非上市公司要么与海内外投资基金合作,实现资产证券化,要么被大企业并购。
另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外资进入国内地产界将加速。
而随着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的调控加强,中小房企压力增大,对外资而言,这是借并购之手进入的大好时机。
四是控制单宗土地出让规模,势必导致未来规模大盘减少,而替代以中小规模房地产项目。
当然,国土资源部在10月28日所制定的四大办法也面临一些操作难题,比如约定3年开发期限问题等。
附:2007年房产调控大事记
第一节:官方数据研究
2007年,央行连续6次加息、第二套住房首付40%、加大闲置土地回收力度、整治市场不规范行为、加大保障房供给……政府的调控政策密密麻麻的钉在了07年的时间刻度尺上。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长沙房价依然我行我素持续飙升,商品住宅均价首次突破3000元/㎡,供应量与销售量均达到历史新高。
1、供需指数
(1)2007年,长沙商品房供应量稳步增长。
(数据来源: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信息中心)
从以上数据来看,2005至2007年,长沙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保持25%左右的增长率。
与去年相比,2007年增长24.70%。
2007年,长沙房地产市场供应量受90*70新政影响较大,根据房产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批准预售量仅相当于同期销售量的76%,供给严重不足。
(2)新政下,2007年长沙商品房销售量、增长率仍达到近几年峰值。
(数据来源: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信息中心)
自2004年以来,长沙商品房成交面积持续攀升。
2007年,长沙商品房销售量、增长率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峰。
特别是在2007年央行6次加息、房贷新政等系列指向购房需求的调控政策下,仍保持29.55%左右的增长速度,达894.17万㎡。
一方面与今年政策出台时间“错位”有关,房贷新政出台及细则全部敲定已接近年底,对全年销售影响已不大;另一方面则说明长沙房地产市场基本健康,刚性居住购房需求旺盛。
但预计随着房贷新政的逐步落实,2008年销售情况将大受影响。
(3)近几年,长沙房地产市场由供需失衡逐渐转向供需均衡。
由上图及表可知,2003年商品房供销比(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为0.65,住宅供销比亦呈逐年递增趋势。
2005年,长沙商品房、住宅供应面积开始逐渐接近销售面积,此后,供销比逐渐上升,意味着在需求进一步释放的情况下,
政府相关部门亦在逐年增加供应面积,以缓和供销失衡的矛盾。
从2007年商品房及住宅供销比来看,今年非住宅商品房供应、需求有所失衡,预计2008年政府将会控制非住宅商品房的供应量。
2、价格指数
(1)房价持续飙升,2007年年底较年初商品房均价上升幅度超过20%。
(数据来源: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信息中心)
从2003年到2006年,长沙房地产市场处于一个稳步发展、理性浮动的阶段。
从2007年初开始,长沙楼市突然发力,房价高速度发展。
长沙商品房均价从2003年的2468元/㎡,涨到了2007年3601元/㎡,比起2003年商品房均价的复合增长率为45.91%。
从增长率来看,2007年的环比增长已达到5年来的最高水平。
(本数据已剔除单位集资建房、定向开发和经济适用房)
虽然近年来长沙房地产市场价格增长较快,但与深、广、京、沪等一线大城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与同等级、同类型的城市相比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所以说就同比之下的上涨空间来说,长沙房地产市场仍有较大的价格空间。
在未来较短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政策的影响和深、广、京、沪价格下滑所造成的市场波动,消费者近段时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观望气息较为浓厚,长沙房地产市场或许会有市场成交量同比下降的情况出现。
(2)2007年,长沙商品住宅价格首次突破3000元/㎡。
(数据来源: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信息中心)
从图来看,近几年来,长沙商品住宅价格连续保持平稳上升的发展趋势。
2007年,长沙商品住宅销售均价快速上涨,涨幅高达25.31%,其销售均价首次突破3000元/㎡,达到了3372元/㎡。
究其原因,2007年长沙房地产整体价格上涨已成为当前大势之一,长沙房地产市场0.95:1的供需比显示出今年的需求量已大量释放,在市场需求突然加大的情况下,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本数据已剔除单位集资建房、定向开发和经济适用房)
3、销售指数
从期房来看,2007年销售130450套,月均销售约10871套;从现房来看,销售8329套,月均销售约694套;从二手房来看,销售14515套,月均销售约1210套。
从上述数据来看,长沙住宅交易仍以期房为主,占到交易总量的八成以上。
(数据来源: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信息中心)
(1)期房
2007年长沙住宅期房销售基本呈现月度递增趋势,在1-4月、6-8月及10-12月期房交易呈现高潮。
但由于此项数据为房产局备案数据,未能及时反映当月成交
情况。
但因10-12月基本对应9-11月销售备案,所以,综合来看央行6次加息及房贷新政对长沙期房销售整体影响并不大,长沙购房需求仍相当旺盛。
从与2006年期房交易对比来看,2007年期房交易量整体上升幅度较大,有7个月成交量均在万套以上,月均交易量比2006年多出了3752套。
(2)现房
与2006年相比,2007年现房交易整体呈下降趋势,成交量减少了1860套。
其中,1月、3月及11月达到高峰值,2月、5月及9月、12月达到波谷。
纵观全年成交量,长沙现房月度成交量整体偏低,月均销售694套,远远小于期房月均销售量,这说明长沙目前商品住宅交易以期房为主,市场成熟度越来越高。
(3)二手房
从3月起,2007年长沙二手住宅交易一直保持较为平稳态势,保持在1100-1500套的成交水平。
9月,二手房交易量急剧下滑,直至年底交易量才有所上升。
但从二手房与新房交易比来看,比值为0.10,相对去年有所下滑。
从深圳二三级市场交易量来看,2007年二手房与新房的成交比例大部分都已在2:1的均线之上。
深圳房地产市场的成熟不断促进二手房交易的活跃,与06年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说明长沙住宅交易基本以新房为主。
房地产市场越是成熟的国家或
地区,交易越侧重于存量市场。
可见,长沙二手房市场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节:民间数据研究
——2007年长沙楼市月度指数
2007年,国家房产新政不断出台,为更好的研究市场,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开发指数
(1)2007年长沙在售市场建筑面积、项目数量及产品套数总体呈递增趋势,但综合容积率基本呈中低趋势发展。
2007年,虽然国家对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不断,但从长沙在售市场开发指数走势来看,仍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9.28房贷政策出台后,10、11、12月仍保持相当大的供应量,房产开发企业并未受政策出台而影响到市场供应。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2月底,全市总建筑面积达2074.94万㎡,相比1月,仍增长了10.81%,与去年同比增长了7.14%,意味着长沙房地产市场仍保持相当大的供应量,这与长沙年底新开楼盘突增存在一定的关系,当然,与开发企业年底资金回笼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备注:占地、建筑面积为在售项目的总体面积,而非目前各项目推出量。
)
从2007年长沙在售市场综合容积率来看,其曲线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76以下,但从4月份起综合容积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迹象,意味着物业形态结构发生了一定的调整,郊区低密度物业增加,拉低了全市平均容积率。
从项目数量走势图可以看出,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份开始,在售项目数量逐渐下滑,在4月份后,保持稳定,基本维持在80个左右,在房产新政出台后,沿海城市甚至内陆城市都受到较大影响,但长沙依旧波澜不惊,说明长沙楼市较为健康稳健。
从产品套数变化趋势来看,在剔除销售率≧90%项目的基础上,2007年1月-12月各类产品供应套数基本呈平稳增长态势,特别是10月份,新政出台后,产品套数供应出现高峰,在10月份产品套数达到93170套。
(2)与去年相比,长沙楼市潜量涨幅迅猛,综合容积率有所攀升,但全年综合容积率仍呈中低密度特征。
预计未来2-3年,长沙楼市竞争加剧。
从上图来看,2007年长沙潜在项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平均容积率等相关指标基本呈现出上升迹象。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2月底,全市潜量高达3406.60万㎡,
相比1月,仍增长了79.42%,与去年同比增长了76.26%。
意味着早年拿地项目多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结合容积率来看,中低容积率的走势,意味着未来长沙2-3年竞争将更多地集中在低密度物业。
(二)产品指数
(1)与去年相比,各物业类型供应量突增,普通住宅物业仍占供应主流,别墅类物业基本呈下降趋势,但供应比例略显偏大。
从物业形态配比看,2007年长沙楼市各类产品配比结构相对较为稳定,但独立、联排等别墅供应呈下降趋势,但其在住宅物业供应中所占仍达到7%-8%之间,供应量略显偏大。
小高层和高层业已占据市场主流地位,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长沙置业者对该物业类型的需求。
纵观全年,多层和洋房类物业供应平稳,联体别墅供应全年较高,说明长沙物业类型有一定低密度倾向,但将以洋房、联体别墅等形式面市,独立别墅逐月降低。
此外,结合长沙潜量各项指标来看,预计2-3年,长沙类别墅类物业竞争将呈白热化态势。
(2)三房仍占据主流,居家型物业特征相当明显,五房、复式所占比重较少。
从户型配比的角度看,2007年长沙楼市户型产品的市场配比结构相对稳定,三房仍是各类房型中的绝对主力产品,所占全市各类户型产品比重4成以上。
一房、二房产品增长幅度尤为突出,相比3月份,12月份分别增长了22.33%、16.04%。
这说明长沙置业群体投资意识、过渡居住意识已清晰形成,长沙房地产市场处于良性发展态势,并逐渐走向成熟。
五房、复式等辅助型产品有所上升,但所占份额仍相当有限,这与该类产品总价过高、客户需求层面过窄不无关系。
预计在90/70政策的有效作用下,长沙楼市户型产品将出现一定的结构性调整。
一房、二房产品比例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五房等大户型将成为市场上“稀缺性”产品。
(3)各户型户均面积波动不大,二房呈递增趋势、三房呈逐步下降趋势。
从户均面积看,2007年长沙楼市各户型产品户均面积波动不大,除个别月份受个别楼盘影响,全年走势较为均衡,但各月度略有变化。
2007年长沙二房户均面积基本保持在93㎡左右,年中、年底出现高峰值,但综合全年,其走势尚不明朗。
而三房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四房基本平稳。
受价格提升过快等影响,预计后期变化,户均面积将逐渐降低。
(三)价格指数
(1)推出量、消化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销售率持续攀升。
(数据说明:该图统计数据中已剔除销售率≧90%的在售项目)
纵观2007年1-12月长沙房地产市场,推出量在年初和9、10月达到波峰,但销售率在5月低谷后,一路反弹,在12月达到77.62%的高消化率,市场形势较好。
由于本统计数据已剔除销售率≧90%的在售项目,故导致部分月份消化量小于上月
消化量。
由下图可看出,9、10月份出现一波销售高潮,此外,5月销售率偏低原
因在于,5月1日春交会各大楼盘的蓄客待发,后续一路走好,在秋交会助推下,
销售率逐月提高。
在国家打击投资置业的房产环境下,此业绩,充分展现了长沙楼
市后期成长潜力。
(2)住宅销售均价保持稳定的上升势头。
(数据说明:此次均价统计仅为商品住宅均价,不含经济适用房、单位集资房、定向开发等)本次统计仅为商品住宅,剔除经济适用房、单位集资房及定向开发等。
总体来看,
2006年1-12月长沙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整体呈大副快速上扬趋势。
从上图可看出,长沙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涨幅明显。
12月,长沙商品住宅均价突破4861.88元/㎡,
相比1月份3250.12元/平米,增长了49.49%,说明,长沙2007年前房价潜力未
被挖掘。
此住宅销售均价由各板块消化量,并结合其销售均价加权方法得出,高于官方公布
的3372元/㎡住宅均价。
根据前文供需状况及即将推出量的判定,2008年长沙房
地产价格仍将保持较为平缓的增长态势,但升幅会有一定回落:第一,市场经济自
身具有通过价格机制来调整资源配置的功能,高房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供
给,挤出部分需求;第二,政府正努力通过增加中低价位的商品房供应、保障性住
房供应及控制投机炒作等手段抑制过高的房价;第三,长沙人均收入增长远远低于
长沙楼价增长,而长沙本地人口置业仍为置业主流。
(四)新开楼盘月度指数
继去年90*70政策后,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仍步步紧趋。
就2007年长沙房地
产新开楼盘月度走势情况来看,全年新开盘数量保持较为平稳的水平。
据不完全统
计,1-12月,长沙新开楼盘数量达到74个。
(注:本节数据为同致行研究中心统计,其数据仅为2007年1-12月长沙房地产市场上一期开盘项目,不含后续二期或二批开盘项目。
)
由图可知,2007年1-12月,长沙新开楼盘数量月度变化较大。
4、11月为2007年长沙新开楼盘高峰时段。
传统淡季6-8月份,长沙仍保持月均5个新开楼盘,由于房地产行业产品生产周期的自身特点,市场供给表现出较强的惯性,近年来积累的潜在供给能力陆续亮相。
经过去年新政及年底的蓄势,结合春交会契机,4月新开楼盘突增,而9·28政策出台后,长沙新开盘依然保持较高的水位,并直至12月份。
一方面受资金回笼压力使然,另一方面意味着市场供给、需求均强劲释放。
第三节:土地市场研究
2007年1-4季长沙市公开挂牌交易土地178宗,出让总面积高达1235.93万㎡。
其中成交101宗,总成交面积达 627.60万㎡,成交总金额约为187亿元,平均每亩土地成交价格为198.64万元。
(备注:此次统计数据含2007年第1-4季度成交或新挂牌地块;数据来源:长沙市国土局)
1、除去1月份,2007年每月土地挂牌推出宗数基本较为均衡。
由图可见,2007年1季度土地推出宗数占总量的33.71%,其余3个季度推出总量相差不大。
但从各月来看,2007年长沙土地供应月度变化相对较大,但没有固定的成长趋势,以至形成波浪式推出曲线,除1月份成交41宗外,其余每月推出宗数基本在20宗以下。
2、2007年长沙每月挂牌土地成交宗数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占到全年成交宗数的7成以上。
从图可见,2007年长沙土地成交宗数主要集中在第1季度,其成交宗数占总成交量的46.53%,自3季度开始(下半年),土地成交宗数略有下降。
3、2007年长沙土地供应量主要集中在前三季度。
2007年1季度供应量占全年总量的35%,从表由此可见2、3季度供应量基本持平,4季度有所下降,这说明政府对土地供应有一定紧缩态势,也侧面反映出长沙土地交易在1季度之后回归理性。
4、2007年长沙土地成交量主要集中第1季度。
2007年1季度成交量占总量的56%,2季度交易量出现跳水下滑,整个下半年相对上半年交易萎缩,可见,在2007年房新政的陆续出台的情况下,开发企业呈现一定的谨慎态势,年末相对年初土地交易量大幅度下滑。
在3季度拍买出全国地王之后,一级市场出现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