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 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 产生了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由于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 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 植被类型 和 土壤类型 。 (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 带状 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基 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低、高纬地区及 中纬度一定范围 内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海拔较高 的山地
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太阳辐射 的纬
度差异
海陆 分布的影
水分

海拔高度 的变化
山地的垂直地域 水热状 分异规律

【温馨提示】
[考纲解读] 1 .掌握某一地区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 析。2.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3.掌握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 素的变化而形成的非地带性规律。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 、水、 岩石、生物、土壤 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岩石
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 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纬度地带性)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 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 定义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经度地带 性)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 化的方向作有规律
替; 或者说每个地带与 的更替, 并大致与经 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 成条带状 线平行地伸展成条 带状
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 的能力。生产功 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是自然环境的 整体 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 的功能。 (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 要素的 性质 保持 稳定 的能力。
3.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主导 影 因素 响 因 成因 总结 素 分 布 特 征 延伸 方向 更替 方向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 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 为基础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向)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 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典型地区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海洋浮游植物可调节大气 CO2 的浓度,影响全球气温变化,故 A 项正确;臭氧层空洞大小变 化,取决于大气中氟氯烃浓度的变化,故 B 项错误;酸雨形成与大 气中 SO2 和氮氧化物浓度有关,故 C 项错误;洋流运动主要由盛行 风驱动,故 D 项错误。 答案:A
要点二
(2012· 山东文综)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 图式。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R 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 B.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2)导致自然带沿 OF 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C.风力 B.水分 D.光照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一是明确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包括水平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域分异 的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原因,二是读懂图示含义。(1)由 E 到 O 的变 化中已知的自然带变化是森林、灌丛草甸 —草原—荒漠,且是水平 自然带变化,是水热状况变化,特别是水分越来越少的结果;从“温 带及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R—温带荒漠带 ”的变化可以看出是水 平自然带变化, 又由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可知, R 是温带草原带。 (2)OF 方向三组自然带体现“高山 —山地 —温带 (山麓水平自然带 )”的变 化,是海拔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的结果。 【答案】 (1)B (2)A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的概念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两”个形成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是“三”个构成要素——气候、植被和土壤 三是“两”个分布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2.成因 地理
纬度位置——热量 植被 陆地 位置 气候 海陆位置——水分 土壤
自然带体现的是空间上的差异,带内多表现为
整体性,带际之间体现了差异性。
要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整体性 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然地 理环境 具有统 一的演 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 有统一的变化过 程, 保证了自然地 理要素之间的协 调
地理要素 的变化会 “牵一发 而动全 身”
低纬度和高纬度 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沿海←内陆←沿海
【特别提醒】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
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 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 应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 带。
要点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在中低纬山区,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热量状 况、水分条件及其组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 土壤和动物类型,这种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的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叫做垂直地域分异。其影响因素包括热量状况、水分条件及其组合 状况。其中热量是影响自然带垂直变化的主导因素。
遵循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规律, 并以此指导人们 的生产、 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 变化不可避 免地影响到 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 护人类共同的家 园——地球
(2012· 广东文综)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 对大气中 CO2 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 作用可能( ) B.缩小臭氧层空洞 D.加快洋流流速 A.缓解全球变暖 C.减轻酸雨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