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歌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的歌——《杵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杵歌》,认识高山族。
2.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3.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重、难点:
1.通过欣赏《杵歌》,认识高山族。
2.在活动中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3.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目标制定依据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有待加强
教材分析:《杵歌》是一首台湾日月潭附近高山族妇女在春米劳动是所唱的一首民歌。
其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起伏较大,既有劳动节奏,有优美动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教学资料学生准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教材、学习用具等
导言设计
通过播放高山族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感受认识高山族。
新课导入: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通过播放高山族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感受认识高山族。
导入本课主题:高山族族民歌《杵歌》。
出示课题:《杵歌》
三、讲授新课
1.完整地聆听歌曲《杵歌》,使学生整体感受歌曲。
2.介绍《杵歌》,杵歌——民间劳动歌的一种,也称舂米歌,流行于黎族、高山族、景颇族等地区,且歌且舞的舞蹈形式,有“杵音”“杵乐”“杵舞”等称,以居住在台湾日月潭边邵人的杵歌最为著名。
曲调结构短小,节奏规整,音域不宽。
杵歌中,大多数是辅音,伴唱歌曲,让学生观看大屏幕,欣赏《杵歌》通过教师讲述,使学生对歌曲创作背景有所了解
3. 高山族,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
主要居住在台湾省台湾本岛的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上。
台湾当局称之“山地同胞”,简称“山胞”;又称“原住民”、“山地人”。
4教师出示主旋律,学生学唱,并请学生分辨其在第一乐段中出现了几次?学生将手放在头、胸、腹等高度来表示不同的音区。
b、感受下一乐段,通过不同方式感受变化。
c、感受三乐段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
d、用a.b的形式表现音乐。
7.集体听音乐表演动作。
四、小结:
今天欣赏了歌曲《杵歌》让我们走近了高山族的音乐文化,相信那炙热豪放的音乐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今后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