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古韵,春满芳华--试论“明宫春壶”的古典美与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2019年12月第52卷第6期
红墙古韵,春满芳华
—试论“明宫春壶”的古典美与文化内涵
吴春华
(宜兴214221)
摘要紫砂壶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从诞生至今,紫砂壶艺术以其兼容并蓄、多元发展的特点,在时代潮流的淘洗下经久不衰,依然魅力不减,充满活力。
这一件“明宫春壶”将中国传统建筑与象征着新生与开始的季节—
—春天相结合,在外形上充满着一种浓郁深厚的古典气息,在内涵上既有传统文化积淀形成的厚重感、历史感,又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求。
关键词紫砂壶;建筑;古典美;文化
在中国广阔丰饶的土地上绵延五千年,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不仅孕育了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华儿女,更是创造了许多举世瞩目的奇迹。
中国国土广阔,地形地貌多样,名山大川不胜枚举,风景秀丽、美不胜收,这样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中华儿女对于自然与美有着一份独特的体会与热爱。
事实也证明,在自然与美的熏陶中,的确产生了神秘多样、魅力十足的东方艺术,紫砂壶艺便是其中一种。
紫砂壶诞生于明朝正德年间,比起那有着厚重历史感的青铜器和有着脱俗气质的青花瓷,紫砂壶在古朴典雅之中更多了一份活泼与俏皮。
紫砂壶由深藏于地下的紫砂泥制成,具有高透气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茶叶的优势发挥出来,长时间使用的紫砂壶泡茶甚至能达到不需茶叶便有茶香,这也是紫砂壶被公认为最好的泡茶器具的原因。
除此之外,紫砂壶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艺术品,自然界中的万物,书法、诗文、绘画等其他形式与紫砂壶结合都能绽放出新的光彩,可以说紫砂壶艺术能够到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收藏,与它的包容性是分不开的,多元丰富的艺术形式,满足了不同人的审美需要与心理寄托。
这一把“明宫春壶”(见图1)即在古朴典雅的古典美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与自然,体现出中华儿女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此把紫砂壶周身成栗红色,表面光滑细腻,呈现出一种温润的美感,虽无耀眼的光芒,但质朴醇厚的气息依然扑面而来;壶身呈中规中矩的椭圆形,壶腹微凸,下部略微收紧,有一种线条的动感与婀娜的曲线美。
壶面处有线条装饰,与壶的整
体空间相协调,图样简
单,既有建筑美,又似
云卷云舒,十分巧妙;
壶嘴圆润饱满,线条柔
软流畅、弯曲有度,既
能满足使用的需要,又
极具美感;壶盖的设计
为简约的扁圆形,与壶图1明宫春壶
颈处紧密贴合,工艺细致,上有圆润玉珠一枚作为壶钮,美观大方;此壶在造型上采取了提梁造型,高耸的提梁置于壶上方,且略带弧度,这样就少了一些硬朗和威严,多了一份柔韧的美感,并与壶身形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空间。
整体上看,此壶的造型极为简洁,充满一种来自于自然的随和与质朴,同时壶身周正、线条简约,这线与圆的结合体现出一种古典美,正如此壶之名一样,它像极了古代宫殿,在红墙绿瓦之中彰显手工艺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此壶定名为“明宫春”,也是看中了春天这一季节所包含的意蕴。
春天象征着新生,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这“明宫”与“春”的结合首先便有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被寂寞的雪装点了一个季节的建筑,终于在春天到来之时成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给人们带来生与生活的希望。
此件紫砂壶的意蕴便是让人一方面感受中国传统中的那种古典美,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给予人的不仅是生命所需,更有人生的哲学。
制作紫砂壶的泥土本就来自自然,虽经过手工艺人的打
收稿日期:
2019-05-31
2019年12月第52卷第6期55
磨才能成型,但其自然性是稳定的,也是最重要的。
壶面处的装饰也如向上生长的藤蔓一般,具有一种昂扬向上、生生不息的美感。
处于钢筋水泥所铸就的城市中的我们,已经离自然太遥远,而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却能让人在放下疲惫的同时感受自然的力量。
在它的古典美中包含的是一种韧性,在它卓越的文化内涵中包含的是一种信念。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说明了紫砂壶的价值,制作一把紫砂壶其中必定要融汇手工艺人的汗水与心血,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其中有闪耀
(上接第53页)
趣,紫砂独特的材质将竹子、太湖石朴素而高贵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气质脱俗、别具风骨。
竹子、太湖石都是文人雅士喜欢的自然景观,是宜兴的一大风景线,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竹子因青翠挺拔,是奇姿出众、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无数人从竹中汲取灵感,将之化为一首首诗词、一幅幅画卷、一件件手工饰品,人们对竹的向往已经不仅在于其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更在于其精神价值。
而太湖石,其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它是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多重峦叠嶂之姿。
太湖石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许多画中都可以寻觅到它的身影,诗文赞颂也是不可胜数。
它不仅给人以返璞归真之趣,还让人在赏石的过程中感受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的灵魂,这才是紫砂壶在今天仍独具活力、魅力不减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通过分析“明宫春”这件紫砂壶作品,我们了解到紫砂壶艺术的多样化与包容性,无论是其古典美还是优秀的文化内涵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紫砂壶不仅是一件泡茶器具,更是代表着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念、价值取向。
事实也证明了,只有像紫砂壶这样“表里一致”的艺术作品才能在未来走得更远。
境。
我曾在唐诗宋词里品过竹子的有节虚心、常青不凋,曾在画卷中欣赏过太湖石的奇巧姿态、玲珑剔透,如今又在这紫砂套组中领悟了竹子的清雅劲拔、太湖石的奇妙高逸,别有一番趣味。
“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宜兴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继承,不仅是简单的模仿,更在于一代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创新,才有了如今各呈异彩的众多器型。
身为一名现代手艺人,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作热情,懂得融合传统、观察时代,以独立思考的精神为自己的作品融入更多的思想和文化内容,创造紫砂艺术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戴国仙.浅谈紫砂壶的独具魅力[J].佛山陶瓷,2014(8):54,57.
[2]刘达.从宜兴紫砂谈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J].今日科苑,2012⑵:92.
J“第十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19柴烧与环保研讨会”在! :陶博馆召开!
A V :12月21日下午,“第十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19柴烧与环保研讨会”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召开。
此次论坛以“柴烧与环保”为主题,汇集了来自全国J :各地的陶瓷专家与学者,旨在通过对传统陶艺中柴烧技艺的研究讨论以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和工艺,;*探寻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开拓陶瓷文化事业建设新思路,为深入打造“宜兴窑系”注入新活力。
;J论坛期间,专家学者们围绕主题踊跃发言,从自身专业出发,以多角度、宽领域的视角就“柴烧技艺”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在开展论坛的同时,“泥土的光芒”——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柴烧作品展,也在宜兴陶瓷博物J :馆顾景舟艺术馆一楼隆重举办,该展览共展出柴烧作品150余件,充分展示了现代柴烧这一土、火、木!;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陶瓷艺术,完美呈现了柴烧陶器的古朴气质,将柴烧艺术与现代陶艺理念相结;J合,使柴烧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对传统陶瓷文化的向前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