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地区高二上学期文科综合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那曲地区高二上学期文科综合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7高二上·中江期中)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 . “上帝造人”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 . “人不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与“天下为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也”
D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2. (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的原因在于()
A .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B . 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C . 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 .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3. (2分) (2017高二下·宜春期中) 钱学森带研究生,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

这样安排学习顺序的哲学道理有()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能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学好了哲学就能学好其他具体科学
③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④真正的哲学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 (2分)(2016·北京) 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
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
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
①“目标”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
②“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
③“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④“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5. (2分) (2017高二上·揭阳期中) 科学家发现,许多动物都有专门的光检测分子“眼外光感受器”,功能主要是提醒日常的苏醒、感知体温,还包括维持正常的生理周期、调整时差反应的不适等。

人类也有“眼外光感受器”,即使是在功能性失明的人身上,瞳孔大小也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的瞳孔仍然具有反射性。

材料表明()
A . 意识活动是通过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动实现的
B . 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 . 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D .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6. (2分) (2017高二下·高密期中)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曰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下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人工智能的发展表明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人工智能在实践中比人类更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人工智能是人类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东西
④快速数据处理能力使人工智能更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7. (2分) (2017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2017年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实体经济面临融资等困难。

这表明()
①哲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导
②真正的哲学能够引领社会发展方向
③运动是物质世界存在的根本属性
④意识活动并不能改变客观物质现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8. (2分) (2018高三上·盐城开学考)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心里的事情一多,心也跟着乱起来。

所以,将心灵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

有人因此总结出幸福人生必须懂得必要的放下。

对于“放下”,以下说法具有唯心
主义色彩的是()
①放下压力:心态决定成败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前路必宽
④放下犹豫:行动才有收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9. (2分) (2017高二上·北京期中)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6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0. (2分) (2017高二下·蕲春期中)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帖子,“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不是什么名表豪车,而是生生不息的信念、点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质等。

其理论依据在于()
①理想、信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②高昂的精神使人振奋,萎靡的精神让人颓废
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④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获得成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1. (2分) (2018高二上·广西月考)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意识决定物质的存在和发展
③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2. (2分)(2020·贵阳模拟)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我国每年产生近10 亿吨垃圾。

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我国政府采取垃圾分类管理。

垃圾分类管理,有利于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有利于减少废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垃圾分类管理告诉我们:()
①矛盾具有同一性,要变“废”为“宝”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
③把握事物的规律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20分)
13. (15分) (2017高三下·西宁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一:随着中国域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此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根据保护计划,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换发出新的活力。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3)
“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对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对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

请你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4. (5分) (2018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环境问题从现象看,是工业快速发展造成的,但实质上在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由此支配的发展模式。

随着工业文明的诞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主宰自然的认识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认识。

这种认识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此毫无节制地开发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

在工业化进程迅猛推进的同时,人类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人们开始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认识到这一切是“人类反叛自然界”的结果。

同时,人们也开始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20分)
13-1、
13-2、
13-3、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