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姚九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年第02期
摘要: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如何防止运动损伤一直是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对扬州中学近3年来15-18岁业余田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的受伤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运动损伤
一、前言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某些运动损伤与运动训练有密切的关系,带有运动专业和技术动作特征。

运动损伤的发生给运动员的学习、训练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终身祸患。

在强调“健康第一”“预防第一”的今天,对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利于防止运动员发生损伤,使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减少到最小,有助于教练员按时、按量完成训练计划和训练任务,提高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扬州中学200~2005年的田径运动员76名,其中年龄在12~15岁的初中生40人。

重6~18岁的高中生36人。

在此期间共发生损伤31人次,占运动员总数的40.79%。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访谈法,由教练员统一设计表格,然后向校医及损伤运动员了解情况、进行填写,并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12~15岁年龄段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率比16~18岁年龄段的运动员高,说明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损伤率高(见表1)。

原因主要有;(1)初中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差,对有关运动损伤知识的了解不多,思想麻痹,随意性强;(2)初中业余田径运动员正处在学习专项技术动作的初期,对技术动作的把握不好,易引起损伤;(3)初中生的骨膜、骨质比较脆弱,易受伤。

表1 运动员损伤的发病分布
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对运动损伤的不重视、随意、准备活动不充分、软术动作不规范、场地器材不规范、运动量过大和过度疲劳等。

在这些原因中,属于运动员自身的原因占
35.48%;由于教练员对训练安排考虑不周的占29.03%;还有22.58%是由于训练条件差造成的(见表2)。

从表3可以看出,运动损伤部位中下肢部分占74.19%;腰部占12.9%;肩部和其他部位占12.9%。

因为扬州中学田径运动员以跑、跳项目为主,所以肩部和其他部位的损伤较少。

由于田径项目训练的特殊性,必须加强腿部力量和柔韧性的洲练,应尽量减少下肢部位的运动损伤。

由表4可以看出,在扬州中学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以挫伤和骨膜炎为主,占48.39%。

这是由于田径以肢活动为主,另外,近两年来,因场地改建,跑道质量标准等尚欠规范也是原因之一。

由表5可以看出,在训练时间之外的受伤人数虽然比平时训练的受伤人数少,但也占19.35%。

这说明学生在训练之外不注意自我保护,也会造成运动损伤,从而给训练带来了影响。

参加比赛期间的损伤率为12.90%,对于中学生业余田径运动员来说,能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少,相对而言,这个损伤几率还是较高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运动员紧张,压力过大;二是比赛中的运动强度过大,这与平时的训练强度不够也有一定的关系。

另外,在各类运动损伤中,擦伤最易康复,扭伤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是关节韧带扭伤,容易康复;慢性则为髌骨劳损,中学业余田径运动员发生的多半是急性扭伤。

三、建议
1.对运动员加强损伤防范意识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对身体的危害,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尽量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

2.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进一步规范场地器材的质量标准,经常整修维护场地器材,杜绝由于场地器材失修所造成的运动损伤。

3.中学田径教练员应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认识,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

教练员应适宜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加强对运动员易伤部位的素质训练(力量和柔韧性),调整好他们的比赛状态,正确指导其参加比赛。

对于每一次训练和比赛,都应督促运动员充分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对于初中运动员不宜过早、过多地进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必须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进行。

4.发生运动损伤后运动员要学会正确处理,教练员要给予及时护理,减少受伤队员的痛苦,尽量避免留下后遗症。

5.加强医务监督。

在选拔运动员时应进行详细体检,对不能从事大运动量训练或专项训练的慢性伤病学生,千万不能吸收入队。

要防止运动员带病参加比赛,伤病初愈是否恢复训练,也应尊重医生的意见。

教练员还应掌握按摩的相关知识和技法,以帮助运动员在发生运动损伤后尽快地恢复。

参考文献:
[1]曲锦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2]孙尔靖.在体育教学和比赛中怎样预防运动员损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05-106.
[3]石大玲.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及病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4-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