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图书法艺术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瑞图书法艺术浅谈
摘要:明代在书法史上可以说是“尚态”书风,所谓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明代前期书法在“二沈”的影响下被“台阁体”书风笼罩,书法艺术前景低迷;到了明代中期“吴门书派”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低迷现状,以文征明、祝允明为代表书家;明代后期,可以说是书法风格的变革期,明代后期政治混乱、经济落后,使得明后期书法风格呈现多样性,书家的感情、性格也得到空前的释放。

本文主要论述张瑞图书法艺术风格和晚明“尚态”书风的關系。

关键词:张瑞图;尚态;书品;人品;风格
一、晚明书坛的革新思想与异军突起
明初,出现比较有影响力的书家就是“三宋”“二沈”,其中以沈度为代表的书家形成了台阁体书风,台阁体书风作为明代的一种特殊的书法现象,也是书法史上值得重视的一页,明代中期时期,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新道路,元代赵孟頫等都活动于这一带,明成祖继位后,文人的书画创作氛围变的自由起来,明代中叶经济迅速繁荣,这决定了书画家的逐渐增多,也促使新的市民审美范畴渗入了文人书画,然而在书法方面,吴门书派的崛起,改变了明代初期台阁体的呆板局面,在明代中期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二、张瑞图及其书法的个性表达
张瑞图所处于明朝后期,这个期间内部混乱,外部堪忧,社会动荡,各种社会思潮纷纷而起,反应在书法上,则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尤其是注重传统的一路书家与个性歧异的书家交相辉映,正是在明代后期这种社会动荡的时代,书家们的自我个性发挥到了极致,才开启了晚明尚态书风的新面貌。

张瑞图书法主要体现在他的行草书上面,他的行草尤其注重横势,结体扁平,可以说是受到钟繇的影响比较多,所以大多数评者认为:“瑞图书法奇逸,锺、王之外,另辟蹊径。

”他用笔的最大特征就是以偏侧之锋大翻大折,主要强调横向的动态,一变历代草书书家以圆转取纵使的笔法。

他的行草以方峻峭利取胜,在笔画的翻折中以尖刻的出锋和锐利的方折尤为突出,再加上他紧密的横划排列,形成了折带动荡的鲜明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是晚明变革书风中的代表,瑞图书法大致可从这几个方面去探索和研究:
1、笔法:瑞图的笔法大多以尖锐的侧锋为主,他的起笔基本上是侧锋起笔,翻折出多为方笔,他的横划大多呈“U”形状,中间低两边高,翻折初顺势而下,形成尖锐的棱角和锐利的笔触。

张瑞图一反二王体系笔法内擫外拓、中锋多的特点,多用侧锋,笔划舒展,他的横划折笔可分为两类,第一横划顺势而下形成比较大的空间,第二是横划与下一笔处于一条线上,基本看不出下一个笔划,形成
比较密的空间,他的侧锋比之其他人较单调,原因可能是因为书写速度比较快,这是他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大特点,稍晚的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多少也吸取了这些东西,他独特的用笔成就了自己最大的风格。

2、观其结字,张瑞图的结字主要是取横势,他夸张的加粗和加重了横势的笔划,将横划层层排叠,他缩短或者变细了纵势的笔划,在他的结字中,横划左入右出排列比较紧密,然后突然来一条长线,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感,横势笔画多呈“U”形下弯状,层层排叠,左冲右突,逐渐下移,仿佛对纵势的空间很吝啬,非常不舍的向下写,然而到了真正该放开的时候,则突然出现一条充满气势的长竖,形成了强烈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所以现代人有说张瑞图的字就像在做“甩饼”,左右甩来结字的特征,避免俗气。

甩去。

在当代一些书写者中,学张瑞图的字要注意其结字的特征,避免俗气。

张瑞图的单字结构呈扁平状,在他的作品中非常多见,也许正是受到了魏晋时期的影响,他的字好像被一股纵势的力量所压制,取横势,非常吝啬纵势的空间。

3、在观其章法,他的章法是独属于明代书法作品的独特形式,字距紧密,行距疏远的特点是其章法的最大特点,他的字由于横势笔划的开张以及纵势笔划的压缩,形成纵势很连贯的气势,由于其横势笔划比较开张,所以行与行之间流出大量的空白,使横势笔划在作品中有足够多的空间去施展,他还利用行距之间的大量空白突出整幅作品的纵势连贯气势,形成更加紧密的纵势空间,使得书法作品的时间顺序与空间得以充分发挥,正是这种独特的章法,才把书法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体现的淋漓尽致,他的行距使每一个字得以有很大的拉伸空间,形成空白处的疏密对比,张瑞图还利用每个字之间的疏密对比,形成很大的空白和紧密感,正所谓书法作品中讲究的“计白当黑”,这也正是书法作品的高明之处,这也正是后代所不及的地方。

清梁巘认为“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草书《醉翁亭》”把张瑞图草书和孙过庭草书进行对比话发现没有多大的联系,不过张瑞图对孙过庭倒是十分钦佩,认为“孙过庭草书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情性,此语草书三味也,旭、素一派流传,此意遂绝。


4、观其墨法,张瑞图的用墨粗细对比较明显,枯笔相结合,线条的快速运动形成了伶俐的枯笔效果。

他的行草不是很注意笔划的细节,他讲究整体作品的势,而且他作品的势非常突出。

点画精妙体势多变则非其所长,他也很清楚自己的这一点,曾自谓“余于草书,亦少知使转而已,情性终不近也”。

他的下笔直入平出,转折处不做任何修饰,加上他书写速度比较快,笔性纯熟,故而给人以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一般草书以使转圆润为其特征,而瑞图书法的折笔方硬加上转折处留出的空白三角形给人一种淋漓的力量感。

5、在气韵方面,张瑞图通过纵势的节奏感和行距的空白还有横划体势的拉长和伸缩造成整幅作品的贯气通神。

他还通过每一处的留白和单个字的留白造成整幅作品的通气。

可谓神形具备。

三、张瑞图书法风格的演变
张瑞图前期书法作品,初学钟繇,上溯魏晋,后受孙过庭的影响,结字扁平,前期作品行书作品比较多。

张瑞图前期的作品笔划连接少,单字独立,字距紧密,行距疏朗。

作品整体看上去居于平正,属于行楷。

起笔以侧锋为主,字形扁平,线条整体给人圆润的感觉。

作品整体给人一种平正中带有畸侧的感觉。

前期作品墨色变化起伏不是很明显,然而可以看出他的书法作品取法钟繇,上溯魏晋。

到了中期,作品风格更加突出,点画特征更加明显,而且圆转的线条几乎不存在,方折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期作品,也是以侧锋为主,电话凌厉,快速的书写加上转折的沉着痛快,给人以一种全新的感觉。

中期作品纵势更加明显,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更加紧凑,行距也是比较疏朗,点画的跳跃性更加明显,笔锋的尖锐与纸的结合给人以一种力量感。

后期作品,风格已经基本形成,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几乎一笔而书,字形的独特造型风格之强烈,书写速度更加飞快。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张瑞图的小楷,在张瑞图留下来的大副作品中行草书占主要地位,
四、结语
通过对张瑞图书法艺术的研究,认识到书法创作的形态是符合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对比当下书法创作,当下书法创作缺少了一种个性和性情的表达。

在当下社会,文人书法表现出千篇一律的局面,缺少个性,更缺少变革。

然而当下书法创作受到书协、展览的限制,缺少内心情感的宣泄。

参考文献
[1]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2]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
[3]刘涛.极简中国书法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5
[4]刘恒.中国书法史.明清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
[5]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