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顺桥村的靳辅墓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桥村的靳辅墓碑
⽅顺桥村不在北京,⽽在保定府。
我在叙述宋祖陵⼀游的⽂章中,提到在⽅顺桥村有这样⼀⽅清代墓碑。
这座墓碑的信息我是通过保定⽂物保护单位⽹⽽得知,时间约在⼀、⼆年前;但总觉得仅仅为⼀⽅标准清代墓碑⽽奔波保定,略有不⾜,于是访问靳辅墓碑的计划便搁置下来。
今年仲夏,恰好同梁哥、侯磊、⽂化⼈邀约,⼀同寻访京南地界,正好梁哥也有探访靳辅墓碑之计划,所以便详细规划出⾏路线,先满城张柔墓,继⽽祖公墓碑,转道⽅顺桥,最后宋祖陵。
⼀早艰难寻找参观完张柔墓,且祖公墓碑去路上车流缓慢,于是直接奔赴⽅顺桥。
⽅顺桥村古物较多,梁哥博客已有记载,我再略述⼀⼆。
其⼀⽅顺桥为元明季古桥,做⼯虽不⼗分精美,然⽽古意⼗⾜,桥栏杆上⽯狮、雕花完好,桥南北各⼀对⽯狮的做法也较为鲜见。
桥西有⼀古闸,暂名⽅顺闸。
⽔系古迹中,桥颇多,然⽽⽔闸遗迹略少。
我仅见⾦门闸、⼴源闸、⾼碑店平津闸等⼏处,待有⼯夫,可以将此闸详细记录⼀⼆。
向桥头的耆⽼请教,获知“桥闸碑”,是⽅顺桥村三宝,桥闸在南,碑在北,⽽碑也是我们此⾏最重要之⽬的。
从⽅顺桥北头向北⾛,⼀直⾛到路略向东拐时,便能看到⼀座标准清代驮龙碑傲⽴眼前。
此碑在京南保定,仍旧保持着标准样式,⽐较少见。
所谓标准样式,即螭⾸、赑屃、碑⾝游龙等等均与北京诸清碑⽆异,所谓⾮标准样式,即是按地⽅风俗有所改良。
以上定义仅为本⼈记录⽅便,全⽆历史记载依据等,权作我多年查访所获之⼀经验⽿。
我因在固安、涿州、甚⾄延庆等地,所见清碑即按当地⽂化雕造,没有⼀定之规,然⽽此地乃更加遥远的保定府,竟然仍同京都⼯艺相类,恐怕必为官物⽆疑了。
此碑碑阳为⼤字“皇清诰授光禄⼤夫总督河道兵部尚书加赠太⼦太保世袭拜他喇布勒哈番谥⽂襄靳公神道”,这样⼀句话,把靳辅⽣前⾝后官职、爵位、勋位、谥号全部囊括进去,我于此略加解释⼀下:清代诰授光禄⼤夫是虚衔,为正⼀品⽂官勋位;河道总督、兵部尚书⾃然是靳辅⽣前官职;加赠太⼦太保,也并⾮他是太⼦教师,⼀般亦是虚衔;世袭拜他喇布勒哈番,是靳辅爵位,同亲王郡王是⼀道下来的,只不过⾮宗室爵位⼀般仅⾃⼀等公始封,靳辅的爵位不⾼,汉译为骑督尉;⽂襄乃谥号;靳公神道,表⽰此碑不是墓碑,仅仅是⽴于神道之前表征之物,碑上⼀般没有其余⽂字。
碑阴有趣,仍旧是将碑阳⽂字誊写⼀遍,照录于后,略有简略,为“皇清诰授光禄⼤夫总督河道兵部尚书谥⽂襄公靳公神道”。
如此布置碑⽂,在清代⼗分少见,不知何意。
碑⾸双螭额篆“恩荣”,碑侧⼗⼆条四⽖游龙,碑下赑屃单尾独⾓似有喉结。
碑阴篆额亦为“恩荣”⼆字。
此碑正反皆可观看,是否与靳辅于当地功劳甚⼤有关?
后访问⼀路过⼤叔,据说靳辅是因治理⽅顺桥附近河道劳累过度⽽逝,于是皇帝将其安葬于此,碑阴阳碑⽂是否出于当地对其之敬仰?然⽽⼤叔的另⼀番话令我们更加迷惑,⼤叔说这⾥从来没有过墓,⼀直就仅仅是⼀块碑。
这就更加奇怪,没有墓,哪来的神道碑?因⼀般古墓周围百姓,就算如今墓地皆⽆,也都能叙述历史上未被拆毁之前的模样。
后来⼜寻访⼏位年长者,皆得到同样信息,类似⽅顺桥村从来就不知有墓的情况,还从未见到。
后来梁哥查阅资料,似乎发现靳辅家族墓也确实并不在⽅顺桥村,那么⽅顺桥村的靳辅神道碑如何、何时、何⼈树⽴于此,到仿佛是历史迷案。
我如今唯⼀可解的就是民国时期⼤户购买,将此碑运⾄⽅顺桥,可能因村民发现竟是恩⼈之墓碑,故未能继续前⾏所以遗留此处。
⽽从该碑碑阴深深刻痕看,此碑⽤来买去重新刻写的可能性似乎并不⼤。
这点存疑,以待将来探讨吧。
靳辅墓碑是满城县⽂保单位,倒是不错。
碑正⾯免冠标准照。
碑下赑屃,可见为标准清碑赑屃样式。
游龙细部,雕刻精美华丽。
碑阳⽂字,上⾯的⾦⾊恐怕是后⼈所加。
不知是否因颜⾊之缘故,有些字迹显得不正常,这碑阳⽂字之字体、刻痕等我觉得也可先存疑。
碑阴⽂字刻痕倒是正常,为正常碑⽂所⼀致。
正⾯观此碑,⼗分漂亮。
从背⾯看去,亦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