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历史ⅲ练习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三历史ⅲ练习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选择题
1、《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表达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D、1924年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因此,这“一年”是指1920年。
【答案】C
2、(2017·合肥质检)“……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
”这里的“它”是指()
A、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达尔文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入手,判断该学说应是关于社会理论的学说,进化论和相对论不属于社会学说,C、D两项不符合题意;由“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可以排除空想社会主义,只有马克思主义符合题意。
【答案】B
3、“……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要到中国来了。
”在中国,最早迎接“这个潮流”的是()
A、康有为
B、陈独秀
C、鲁迅
D、李大钊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在中国,最早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答案】D
4、(2017·盐城)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说明他鼓励青年()
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
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希冀其脱胎换骨”可知陈独秀鼓励青年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B、C、D三项从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排除。
【答案】A
5、新文化运动后期,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
A、发现民主与科学主张的不足
B、新文化运动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
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D、受西方侵华战争的冲击
【解析】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
【答案】C
6、(2017·江苏苏州)2017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解析】只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
【答案】C
7、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他是()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先进知识分子发表文章歌颂十月革命,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李大钊。
【答案】C
8、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
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
”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
A、多研究些问题,少研究些主义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
D、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胡适主张对社会的改造应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全盘解决和暴力革命,其实质是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
【答案】C
9、(2017·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以下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
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对史实的掌握程度。
①为维新思想,
②为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民主平等的为人之道的要求,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④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科学。
【答案】C
10、右图为1920年出版的刊物,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这说明,此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处于()
A、开始传入阶段
B、正式传播阶段
C、争鸣论战阶段
D、广泛传播阶段
【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919年9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D
11、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解析】这篇文章主旨是要建立一个工人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明显是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答案】B
12、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外历史上的四次思潮,它们具有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C、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图片反映的四次思潮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既有资产阶级的思想,又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排除A、B两项。
《共产党宣言》在推动近代自然科学方面的影响不大。
四次思潮都打破了旧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
请完成: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上两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三内容中有什么不足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答案】(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危险;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2)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材料三那么提出了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3)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中国古代文化的片面认识。
(4)材料四是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与发展,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14、(2017·临沂·3月)阅读以下材料: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争相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
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
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看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为什么那么关注“人”,而不像西方那样关注“神”?
(2)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举一例说明。
(3)人类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
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解放自身(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4)中国近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努力?
(5)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答案】(1)旧秩序崩溃,社会问题突出;人民力量的显现,促使思想家们关注大众、民生。
(2)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八股取士、文字狱等。
(其中一点即可)
(3)生产力:工业革命,使人的双手获得极大解放。
思想观念: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反封建的文化运动,使人的精神得到极大解放。
政治地位:进行革命或改革,建立并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4)维新派提出兴民权,实行戊戌变法;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进行辛亥革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