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摘要通过秸秆还田试验、示范,改良土壤,增加作物产量,从而推出适合本地区的秸秆还田配套技术,形成更加科学完套的秸秆还田新措施。

一般秸秆还田量应控制在2 250~3 000kg/hm2,并以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堆砌翻压还田为好。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养分;作物产量;影响
笔者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和作物少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项目,对本区秸秆覆盖还田、高留茬直接还田等不同方式进行试验,旨在通过设置不同还田秸秆量得出适合本地区最佳的秸秆还田方案。

1秸秆还田效果
1.1秸秆养分含量对土壤的培肥作用
由表1、表2可以看出,作物茎秆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通过直接还田培肥土壤,使土壤的各项养分指标均较空白区有所提高。

1.2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秸秆高留茬直接还田、覆盖还田都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磷钾含量,提高土壤养分总储量。

不同小麦品种秸秆中N的积累量约占全株总量的16%~26%;P、K相应数值分别为11%~14%和76%~79%;玉米秸秆中N 含量占其全株数总量的31%左右,K含量占72%,P含量仅占7%。

因此,秸秆中的主要养分在作物总体吸取量中占有重要比例。

秸秆还田后,对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有其重要作用。

我区在苗集、宫集定位,砂姜黑土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连续3年使土壤有机质增加1.29g/kg,全氮增加0.11g/kg。

1.3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随玉米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容重逐渐下降,总孔隙度增加。

表明土壤通气性孔隙增加,通过连续2年的秸秆还田,土壤容重下降0.18g/cm3。

1.4秸秆还田对产量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无论秸秆以怎样的方式还田,均能增加作物千粒重,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只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不同轮作方式下,其增产幅度不同。

本地区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均以机械化粉碎翻压还田效果最好。

在1年2熟的轮作制中,以麦季深翻还秆2 250~3 000 kg/hm2增产效果显著。

2结论
秸秆还田是一种平衡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区应根据当地的土壤耕作制度进行试验、示范,因地制宜地推广适合当地的最佳还田途径。

一般秸秆还田量控制在2 250~3 000kg/hm2,并以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堆砌翻压还田为好。

在秸秆投入农田的前期,应注意合理增施氮肥,调节土壤中的C/N比,加重秸秆腐殖化程度,提高其供给作物养分的能力,最终获得理想的还田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