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40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练4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刷题加餐练刷高考真题——找规律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
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季札……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其父吴王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概括。
第(2)问,根据材料“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从文化传播、扭转认识、加深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
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
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
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颜回……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颜回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概括。
第(2)问,从孔子对颜回的态度、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及现实的客观需要等角度分析。
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
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
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
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经济思想”结合“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可得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
回答第二小问“时代背景”时可结合材料中三个时期“全国解放后、中共八大、1979年春”对计划和市场的看法,得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不断探索;结
合材料中“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可以得出是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第(2)问,结合材料中三个阶段“全国解放后、中共八大、1979年春”陈云经济思想的变化,分别从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以及对中国现代化事业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贡献思考。
答案:(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刷仿真模拟——明趋势
4.(2018·邵阳联考)【历史——选考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吉领军屯田渠犁后,不断和匈奴争夺对车师地区的控制权,几经争夺,最终取得了对车师的控制,分“士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占据了匈奴进入西域的交通要道。
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郑吉因为占据车师有功,被迁为卫司马,任护西域南道使者。
据《汉书·西域传》载:“其后日逐王畔(叛变)单于,将众来降,护郁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
既至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为安远侯。
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
都护之起,自吉置矣。
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
于是徒屯田,田于北胥健,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
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
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
都护治乌垒城。
”辽阔的西域最终由于郑吉的努力随之成为西域都护的管辖范围。
《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郑吉去世后,被赐谥号为缪侯。
——李大龙《边吏与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吉将西域逐步纳入汉朝行政管理范围的主要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吉的历史功绩。
(9分)
解析:(1)根据材料“郑吉领军屯田渠犁后”得出:郑吉以渠犁为据点进行屯田,准备物资;根据材料“不断和匈奴争夺对车师地区的控制权,几经争夺,最终取得了对车师的控制,分‘士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占据了匈奴进入西域的交通要道”得出措施二:夺取车师控制权,切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根据材料“其后日逐王畔(叛变)单于,将众来降,护郁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得出措施三:收服匈奴属将,削弱匈奴势力;根据材料“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辽阔的西域最终由于郑吉的努力随之成为西域都护的管辖范围”得出措施四:设西域都护。
(2)结合材料可以从扩大西汉疆域(郑吉领军夺取西域,并把西域纳入了西汉的行政管理,扩大了西汉的疆域)、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出任西域首任西域都护,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答案:(1)措施:郑吉以渠犁为据点进行屯田,准备物资;夺取车师控制权,切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收服匈奴属将,削弱匈奴势力;设西域都护。
(答出三点即可)(6分)
(2)评价:郑吉领军夺取西域,并把西域纳入了西汉的行政管理,扩大了西汉的疆域;出任西域首任西域都护,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其他角度评述且言之有理也可)(9分)
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陆九渊任荆门军知军。
他上任后,正值金兵南侵压境,他便主持构筑荆门城,并开挖了护城河渠,守边防,固前沿,从此荆门有了城池。
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荆门军的税收弊端和不合理体制,以及官场的陈规陋习,重视整军习武,提拔人才。
他宣讲心学,崇教化,易风俗;引导民众从内心自觉履行道德仁义。
他废除了荆门境内税卡,减免捐税,一时间荆门商贾云集,税收日增,民讼渐息,盗贼敛迹。
——摘编自《荆州地方志》等
(1)根据材料,指出陆九渊治理荆门的时代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九渊治理荆门的主要措施。
(9分)
解析:(1)根据材料“正值金兵南侵压境”得出南宋面临金军南侵,政权飘摇;根据材料“一时间荆门商贾云集,税收日增,民讼渐息,盗贼敛迹”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义利观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宣讲心学,崇教化,易风俗”得出理学系统化,心学兴起。
(2)根据材料“主持构筑荆门城,并开挖了护城河渠,守边防,固前沿,从此荆门有了城池”得出军事上兴建城池,加强军队建设;根据材料“改革荆门军的税收弊端和不合理体制,以及官场的陈规陋习,重视整军习武,提拔人才”得出政治上改革弊政,重用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根据材料“废除了荆门境内税卡,减免捐税”得出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繁荣地方经济;根据材料“宣讲心学,崇教化,易风俗;引导民众从内心自觉履行道德仁义”得出思想上重视儒学教化和民众价值观建设,提高民众自身修养。
答案:(1)背景:南宋面临金军南侵,政权飘摇;理学系统化,心学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义利观发生变化。
(6分)
(2)措施:军事上兴建城池,加强军队建设;政治上改革弊政,重用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繁荣地方经济;思想上重视儒学教化和民众价值观建设,提高民众自身修养。
(言之有理也可)(9分)
6.(2018·淄博模拟)【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郭嵩焘跟着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办交涉,有了那次经验,他根本觉悟,知道中国非彻底改革不可。
他的觉悟还比恭亲王诸人的更深刻。
光绪元年(1875)云贵总督岑毓英因为反对英国人进云南,秘密在云南缅甸边境上把英国使馆的翻译官杀了。
郭嵩焘当即上奏弹劾岑毓英。
第二年,政府派他出使英、法。
中国有公使驻外从他起。
他在西欧的时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
他觉得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
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
他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
他劝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超时代的议论,引起了全国士大夫的谩骂。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郭嵩焘“超时代的议论”出现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郭嵩焘的主要思想。
(9分)
解析:(1)根据材料“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郭嵩焘跟着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办交涉,有了那次经验,他根本觉悟,知道中国非彻底改革不可”可以从国内(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学东渐、洋务运动开展、派遣驻外使节)、国际(工业革命改变世界)两个角度进行作答。
(2)根据材料“他觉得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得出超越了洋务派的局限,主张在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学习其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他在西欧的时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得出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启发了国人的思想;根据材料“他的这些超时代的议论,引起了全国士大夫的谩骂”得出由于时代局限,郭嵩焘的思想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未付诸实践。
答案:(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学东渐,洋务运动开展,派遣驻外使节,工业革命改变世界。
(6分)
(2)评析:超越了洋务派的局限,主张在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学习其政治制度;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启发了国人的思想;由于时代局限,郭嵩焘的思想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未付诸实践。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