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分类及处理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患者分类及处理流程
I目的
为急诊科人员正确判断和评估患者情况,及时做出有效处理提供依据。

II范围
急诊医师、护土。

III制度
一、医务科、护理部、相关科室主任及护士长根据卫生部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急诊患者分类及处理规程,并经过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对急诊科全体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二、分类
(一)I级(濒危)直接危及生命:威胁生命(有恶化危险)并需要立即抢救治疗。

(二)11级(危重)生命有迫切性危险:患者的情况严重,如果不在15分钟内救治,病情很有可能急速发展,会危害生命或引起器官衰竭或在到达急诊短时间内优先治疗(比如溶栓解毒剂)对
病情起到重要作用。

(三)In级(急症)潜在危及生命:患者到达30分钟内不采取治疗,
病情可能会危及生命或四肢,或可能导致发病,或引起严重后果。

(四)IV级(非急症)不太紧急:患者的病情较轻或稳定,在到达后120分钟内对其诊断和治疗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三、急诊患者的处理
(一)分诊护士接到急诊患者,1-5分钟内按《急诊分诊标准》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

1.1级(濒危)直接危及生命:送入抢救室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ZII级(危重)生命有迫切性危险:15分钟内诊断并治疗(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

1.111级(急症)潜在危及生命:30分钟内优先诊断和治疗。

4.W级(非急症)不太紧急:120分钟内按急诊号顺序就诊。

6.患者在候诊期间病情发生变化或出现紧急情况,需重新检诊分类并记录。

7.以上情况如患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医师的及时诊治,护士需
按照急诊分诊标准进行再评估。

(二)根据预检分诊结果,将患者安排登记到指定区域。

1.濒危患者:立即送入抢救室,实施先抢救,后补办登记交费
手续。

2.急危重患者:应优先安排进入诊室,按《急诊患者优先处理流程》给予快速地诊断和治疗。

3.非急诊患者按急诊号顺序就诊,有病情变化者优先诊断和治疗。

4.孕产妇由医务人员护送至专科进行诊治。

5.传染症状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至感染性疾病科。

(三)对于没有陪伴家属的急危重患者、公共突发事件患者、流浪乞讨者、IlO送院患者等特殊患者,要先稳定其生命体征,依据患者病情,完善检查并决定下一步治疗计划,同时针对患者不同情况,按照《无主患者及特殊患者收治管理规定》分别上报对口部室。

1.医务部负责日常急危重患者、公共突发事件患者、医疗纠纷患者、110送院等患者相关检查及住院费用的担保。

6.医务社工部负责各种慈善救助项目类患者(包括无主患者、道路救助基金等)的担保,特殊项目可按开通绿色通道执行。

7.总值班负责当日值班期间(V24小时)特殊患者住院费用(包括院前急救)的担保审批,下班后移交给患者所在科室负责和相应对口担保
的部门或负责人催补交费用。

(四)遇火灾、严重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地震等灾害事故造成3人
以上伤害的成批患者,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治预案。

IV参考依据
1.卫生部《急诊患者分诊等级标准》
2.《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WS/T390-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