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报告书范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 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
★★★★★★设计院
2001年月
院长:
审定:
审核:
组长:
工程负责人: 编写人:
1.前言
2.地形地貌类型特征
3.岩土地层构成及特征
4.场地地下水情况
5.工程抗震评价
6.岩土试验及原位测试成果统计分析及评价
7.岩土工程条件分析
8.岩土工程问题分析及建议
9.结论及建议
1.刖言
1.1 工程概况
2
本工程建筑面积为m,本工程位于,建(构)筑物工程特性如
F表所列:
1.2任务要求
1.3勘测工作方法:
本工程的工程安 XX级;场地等级为:XX级;地基等级为:XX级,综合上述因素,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XX级。

1. 3. 1钻探工作:按XX原则,在勘测场地共布置 XX条勘探线,勘探线间距为XX米,勘探点间距为 XX米。

布置
工作量如下表遵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
1.3.2 原位测试:布置工作量如下表
1.3.4 岩土室内试验项目与方法
(遵照《土工程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1.4 工作量完成情况:
2.场地地形、地貌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岩土地层构成及特征
拟建勘察场地岩土地层构成及特征,自上而下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如下:
耕土:灰黑色,湿,可塑。

厚度米。

素填土:人工堆积,XX色,湿,中密,组成物质为XX组成,场地内厚度变化较大,场地的XX侧厚度为XX米,场地的XX侧厚度为 XX米。

最大厚度XX 米,最小厚度XX米,平均厚度XX米。

杂填土:人工堆积,XX色,湿,中密,组成物质为 XX组成,场地内厚度变化较大,场地的XX侧厚度为XX米,场地
的XX侧厚度为XX米。

最大厚度XX米, 最小厚度XX米,平均厚度XX 米。

粘土:冲积,XX色,可塑,湿,包含物有XXXXX, 土层结构 XX,厚度X X米。

粉质粘土:冲积,XXXX色,可塑,湿,包含物有 XX,土层结构 XX ,厚度XX米。

粉土:冲积,XX色,可塑,湿,包含物有XX,土层结构XX,厚度XXX米。

淤泥:淤积,灰黑色,湿,可塑。

包含物有 XX ,土层结构 XX,厚度XX米。

灰黑色,湿,可塑。

包含物有XX,土层结构XX,厚度XX
淤泥质土:淤积,
米。

中砂:冲积,XX色,湿一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为XX,颗粒形状为XX状, 颗粒级配:〉0.25 mm粒组含量为XX %,〈0.005mm粘粒含量为XX %。

厚度XX米。

粗砂:冲积,XX色,湿一饱和湿,中密,矿物成分为XX,颗粒形状为XX , 颗粒级配:〉0.5 mm粒组含量为XX % , 〈 0.005mm粘粒含量为XX %。

厚度XX米。

细砂:冲积,XX色,湿一饱和湿,中密,矿物成分为XX,颗粒形状为XX状, 颗粒级配:〉0.075 mm粒组含量为 XX % ,〈 0.005mm粘粒含量为XX %。

厚度XX 米。

粉砂:冲积,XX色,湿一饱和湿,矿物成分为XX,颗粒形状为XX状,颗粒级配:〉0.075 mm粒组含量为XX % ,〈0.005mm 粘粒含量为XX %中密,厚度XX米。

粉细砂:冲积,XX色,湿一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为XX ,颗粒形状为 XX状, 以粉砂为主,颗粒级配:〉0.075 mm粒组含量为XX % ,〈0.005mm粘粒含量为XX %。

与细砂呈夹层状。

厚度 XX米。

粗中砂:冲积,XX色,湿一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为XX,颗粒形状为XX 状,以粗砂为主,颗粒级配:〉0.5mm粒组含量为XX % , < 0.005mm粘粒含量为XX %。

与中砂呈夹层状。

厚度 XX米。

中细砂:冲积,矿物成分为 XX ,湿一饱和,中密,颗粒形状为XX状,以中砂为主,颗粒级配:〉0.25 mm粒组含量为XX % , < 0.005mm粘粒含量为XX %。

与细砂呈夹层状。

厚度 XX米。

砾砂:冲积,XX色,湿一饱和,湿,中密,矿物成分为XX,颗粒形状呈XX 状,颗粒级配:〉2 mm粒组含量为
XX % , < 0.005mm粘粒含量为XX %。

厚度XX 米。

卵石:冲积,XX色,湿一饱和,中密,卵石成分为XX,卵石形状呈XX状,风化程度XX,颗粒级配:〉20 mm粒组含量为XX %,孔隙中冲填砂(粘性土),厚度XX米。

碎石:冲积,XX色,湿一饱和,中密,碎石成分为XX,碎石形状呈XX状,风化程度XX,颗粒级配:〉20 mm粒组含量为XX %,孔隙被砂(粘性土)所充填,厚度XX米。

块石:人工堆积, XX色,湿一饱和,稍密,块石成分为XX,块石形状呈XX 状,风化程度XX,颗粒级配:〉200 mm粒组含量为XX %孔隙度大,孔隙中无充填物,厚度XX米。

花岗岩残积粘性土:XX色,稍湿,硬可塑,厚度XX 米。

花岗岩残积砾质粘性土:XX色,稍湿,硬可塑,含砾砂量约 XX %,厚度XX
米。

XX岩:全风化,XX色,主要矿物成分: XXXX,呈土块状结构,主要矿物
均已风化成粘性土。

厚度 XX米。

XXX岩:强风化,XX色,。

主要矿物成分:XX ,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为张裂隙,裂隙面被粘性土所
充填,岩体被切割成碎块状。

碎块粒径XX CM岩芯采
取率XX % RQ XX %厚度 XX米。

XXX岩:中风化,XX色,。

主要矿物成分: XX ,呈块状,碎块粒径XX CM 裂隙较发育,为张裂隙,裂隙面
无所充填物,岩体呈岩盘状产出。

岩芯采取率XX %
RQD<X %厚度 XX米。

XXX岩:微风化,XX色,。

主要矿物成分:XX ,呈致密块状,裂隙部发育,
岩体呈岩盘状产出。

岩芯采取率 XX % RQD XX %厚度XX米。

*************************************************************************
岩浆岩描述内容: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流纹、流层;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岩体产出(岩盘、岩
墙、岩床、岩脉、岩珠)特点。

沉积岩描述内容:颜色,胶结物质,组成物质成分;层理、层面;整合面;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岩体产出(巨
厚层状、厚层状、薄层状、互层状)特点。

变质岩描述内容: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片理、劈理、剥理;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岩体产出特点。

2.2场地岩土工程特性(依据GB 50007-2002)
场地岩土的工程特性见表221-1 ;221-2 ;221-3 ;221-4
粘性土的工程特性表表2.2.1-1
岩石的工程特性表表2.2.1-3
注:f rm--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各层岩土地基承载力推荐值表221-4
注:f ak -基础埋深为0.5米;基础宽度小于或等于 3米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不需经过深度与宽度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场地地下水情况
3.1概况
场地内地下水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包气带中上层滞水,它赋存於粘性土的孔隙中
的,其地下水位埋深为 XX米,标高为XX --- XX米,它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水量较小,渗透系数。

XX cm/s②赋存於砂类土(碎石
类土)的孔隙中的潜水含水层,其地下水位埋深为XX米,标高为XX --- XX米,
具有承压性的潜水含水层(不具有承压性的潜水含水层),承压水位XX米,标高为
XX --- XX米;它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受季节性影响变化不大,水量较大渗透系数XX cm/s。

③赋存於基岩的裂隙中的裂隙水(岩溶中的岩溶水),其地下水位埋深为XX米,标高为XX --- XX米,它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受季节性影响变化不大,水量较大,渗透系数XX cm/s。

3.2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场地环境类别为:XX类。

根据场地取地下水试样分析成果(附表一),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对地下水腐蚀性作如下的评价:
3.2.1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评价如下
场地环境类型为:XX类
硫酸盐(SO42)含量XX mg / L ,腐蚀性等级为XX级;
镁盐(Mg 2)含量xx mg/L ,腐蚀性等级为xx级;
铵盐(NH 4)含量xx mg/L ,腐蚀性等级为xx级;
苛性碱(0H )含量xx mg/L ,腐蚀性等级为xx级;
总矿化度含量xx mg/L腐蚀性等级为xx级;
结论: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xx 级
3.2.2 受地层渗透性影响的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
场地地层渗透性类型:xx型,
PH值xx腐蚀性等级为xx级;
侵蚀性CO2含量xx mg/L ,腐蚀性等级为xx级;
HCO3含量xx mmoL/L ,腐蚀性等级为xx级。

结论: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xx 级
3.2.3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Cl )含量xx mg/L o腐蚀性等级为xx级。

结论: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等级为xx 级
3.2.4、水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
2
PH值xx , (SO4 + Cl )含量xx mg/L ,腐蚀性等级为xx级。

结论:地下水对钢结构等级为xx 级
4.工程地震
4.1 工程地震地基设计参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x x级
拟建勘察场地的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参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
的规定:
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xx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xx g;
设计地震分组:第 xx组;
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为 d = xx米,
场地覆盖层范围内各土层的等效剪切波平均值V s XX m/s ,
建筑场地类别为:XX类场地。

建筑物设计特征周期:XX s;
构筑场地类别为:XX类场地。

构筑物设计特征周期:XX s;
5.2 饱和土液化判断
勘察场地饱和土层的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 Q
4
),地震烈度为XX度。


下水埋深dw为XX米;XX号土层初判为可液化土层,该层〈0.005mm的粘粒含量X X %。

5.2.1天然地基饱和土液化评价:
基础埋置深度db为XX米;土层名称:XX ;属于饱和(非饱和)土层
液化土特征深度d
为XX米;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d
u
为XX米。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场地的地下水埋深与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均满足以下条件:
d0 + db-3= XX 米
dw > d°+db-3 ; ( dw v d° + db-3 )
d° + db-2= XX 米;
d u > d°+db-2 ; ( d
u
v d° + db -2)
1.5 d
0 +2d
b
-4.5= XX 米;
dw+ d u > 1.5 d°+2db-4.5 ; ( dw+ d u v 1.5 d°+2db-4.5 )。

故该饱和土层属于液化(不液化)土层。

*************************************************************************
天然地基判断为液化土层时尚需进行液化等级的评定。

按下一节。

********************************************************************* ****
5.2.2饱和土液化等级评价:
(桩基穿过饱和土层时需要评价。


对勘察场地内所有钻孔,在20米范围内液化饱和土层的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进行液化判断,如下表所列:(本工程米用xx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
综合以上分析,xx号土层为液化土层;场地液化等级为xx。

5.岩土试验及原位测试成果统计与分析
5.1各岩土层物理学指标统计结果如下: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岩土的工程特性,勘测场地各岩
土层物理学指标统计结果如下表:[勘测场地各岩土层物理学指标试验成果汇总(附
表二)]
勘测场地各岩土层原位测试成果统计结果如下
6地基方案
6.1天然地基持力层选择与承载力特征值
勘察场地内的地基土可以作为天然地基使用的持力层为:XXX (土层编号:X
X) , XXX (土层编号: XX), XXX (土层编号: XX), XXX (土层编号: XX)。

作为XX级建(构)筑物,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 依据设计提供的基础参数数:地基设计等级为XX级;基础宽度XX 米;基础埋深
XX米。

其地基承载力可采用如下值
天然地基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fa-为不许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
f ak -为尚未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
按轴心荷载作用验算基础地面的压力为:P k= XX kP a;P k V f a(P k V f a);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建议修改基础尺寸和基础埋深)。

6.2地基变形估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 )》第2.0.2条规定。

地基持力层为:XX号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XX kP a。

建筑物结构为:框架结构;层数:XX层;高度XX米,需作(可不作)地基变
形计算。

基础底面单位面积荷载:XX kP a。

按集中均布荷载估算,基础中点的地基沉降深度XX米;
基础中点的地基沉降深度范围内地层的压缩模量值如下:
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p0= XX kP a
地基最终沉降量估算值:XX mm
本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为:XX mm,满足规范要求。

基础受力层深度范围内地基存(不)在软弱下卧层,
软弱下卧层名称:XX(XX号土层);埋深XX米;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值:P z=XX kP a ;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P cz=XX kP a;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z =XX kP a;
估算结果: P z P cz f az ;满足规范要求。

(P z P cz az ;不满足规范
要求)。

6.1.3软弱地基持力层换土处理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6.2人工地基方案
6.2.1 桩基方案:
勘测场地内根据建筑(构)物的特性以及单柱最大荷载XXX kN (XXX kP a),
桩基持力层选择XXX (土层编号:XX), XXX (土层编号:XX)。

根据桩基的持力层沉桩可能性,选用桩的类型为:(人工挖孔桩混凝土预制桩、沉管灌注桩、水
下冲钻孔桩、大孔径桩);桩径分别选用D =XXX mm D =XXX mm D =XXX mm 桩长分别选用:L =XX m L =XX m;L =XX m。

根据《建筑桩基及技术规范》(JGJ 94-94 )有关规定,单桩承载力估算结果如下
表所列:
桩基设计参数推荐如下: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单位:kP a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 a
单桩承载力估算
7建筑边坡评价
场地的XX方向的自然边坡的结构:由上部为XX地层、下部为XX地层组成,
目前边坡是处于稳定状态,场地平整后XX方向形成高度将近 XX米的切坡,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及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采用XX方法评价。

*************************************************************************
破率法;极限平衡法(平面型破坏、圆弧形、倾倒型破坏);
*************************************************************************
根据上述的评价结果,原有自然边坡的稳定状态属于XX状态。

*************************************************************************
7.4 基坑开挖评价
7.4.1 浅基础基坑
(基坑开挖是否要支护?如何防止基地土产生扰动、管涌,是否采取降水措施, 地下水计算参数)等等。

7.4.2深基础基坑开挖评价
基坑边离周围已建临近的建筑物距离
XX 米建筑物的基础类型为
XX 、基础埋
深XX 米,层数XX ,上部结构形式XX 。

基坑坑底面标高 XX 米,基坑开挖深度 XX 米,基坑宽度XX 米,基坑长度X X 米,穿过的土层有 XX (XX
土)、XX (XX 土)、XX (XX 土)、XX (XX 土)号土层。

其设计参数指标如下表所列: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重力密度(kN )
内摩擦角
粘聚力kP a
基坑开挖深度XX 米范围内土层厚度加权的内摩擦角
XX 度;土层厚度加权的
粘聚力XX kP a
*************************************************************************
当基坑穿过多层土层时,在提供一个参数等值内摩擦角 d 供设计使用
d ----等值内摩擦角
---- 土层厚度加权的内摩擦角
C o ----- 土层厚度加权的粘聚力。

H ----基坑开挖深度
*************************************************************************
场地含水层为XX 土层(XX 号);本层地下水水位埋深 XX 米。

基坑开挖深度
揭穿含水层(XX 土层号)XX 米。

该层的渗透系数 K h
=xx m/d 。

影响半径
tg (45°
2
d

^ 2 0 0 0 0

4c
rH tg (45 ) 4cHtg (45 ) ——
R =xx 米。

基坑开挖、降水时对其周围已建临近的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有影响。

所以深基坑的支护结构需要采用止水挡土结构与排水设施。

排水设施建议采用XX方法进行降水。

基坑开挖深度未揭穿含水层( XX 土层号)。

该层的渗透系数K h=XX m/d。

含水层的顶板距离基坑底面(t) XX米,
r
t — h 不会产生管涌
h----地下水位距含水层顶板的距离XX米;
估算基坑底抗隆起的安全系数,估算假设条件----基坑边无堆放荷载。

F sb N B u/(rh q)
(F sb> =1.35 >;故基坑底不会发生隆起。

(u F ptg C , p rh ---含水层的顶板上部,基坑底面以下的
土层自重,q---基坑边堆放荷载。


8.关于工程中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8.1预测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那些监测与验基的措施,或再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补充专门勘察工作。

8.2分析预测深基坑、高边坡、沉井、沉桩、降水、支挡护等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