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酿造搬迁项目报告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酒酿造搬迁项目报告书
绵竹红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灾后重建整体搬迁年产7000吨白酒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名称:灾后重建整体搬迁年产7000吨白酒技改项目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单位: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公章)
法人代表:(法人章)
分管副院长:李恩斯
项目负责:李恩斯
编制人员:
1.总则
1.1.评价任务的由来
绵竹红运酒业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名酒之乡——四川省绵竹市境内什地镇镇上,拥有得天独厚的白酒酿造环境与悠久的酿酒历史。

厂区现有占地面积约27亩,公司原属大地红酒业,于2007年转让给曾维华,现隶属于四川省绵竹宣公酒业有限公司。

四川省绵竹宣公酒业有限公司由位于绵竹市新市镇石虎村的瓶装分厂、新市镇范存村的宣公酿造分厂、什地镇的红运酿造分厂三个分厂构成,绵竹红运酒业有限公司是宣公酒业子公司之一。

绵竹红运酒业有限公司原有40排火生产线,基础酒生产能力7000t/a。

在5.12特大地震灾害中,公司部分厂房、白酒生产设备、办公楼受到不一致程度的损坏。

公司在绵竹市当地政府及党中央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已基本恢复震前生产能力。

但目前厂区狭窄,厂区生产车间及仓储设施不够、工艺设备老化,不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

公司在绵竹市当地政府及党中央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已基本恢复震前生产能力。

且红运酒业是具有30年历史的集体企业,多年来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严重不足,落后的工艺装备与狭小的工作场地等诸多因素,己严重制约企业更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中,不利于公司的做大做强。

但考虑到与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旗大漠酒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苁蓉保健酒马上投入生产,公司抓住这次机遇,拟征地
150亩实施绵竹红运酒业整体搬迁项目。

绵竹红运酒业整体搬迁项目将实施分期搬迁,一期建设苁蓉保健酒生产线及办公用房等设施,二期实施40排火白酒生产线及库房等设施整体搬迁。

本期“灾后重建整体搬迁年产7000吨白酒技改项目”为二期工程,项目经绵竹市经济局备案通知书同意立项,用地经绵竹市国土资源局国土资[2009]223号审查同意。

按照《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之规定,该项目在开始建设前应开展环评工作。

该项目业主绵竹红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管理程序,向绵竹市环境保护局申报登记后,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业主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我院在同意委托任务后,在资料收集整理与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收集与分析了大量有关技术资料,并认真分析与懂得了该项目的技术基础资料。

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1.2.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
1.2.1编制目的
编制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目的,旨在通过环境调查与现场监测,在熟悉工程所处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特征,对工程项目污染源的发生位置、
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最终排放量、防治污染措施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可能产生的变化,分析本工程的建设是否存在重大环境问题,对各类污染物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提出尽可能减少或者减缓环境影响的计策建议,为领导部门审查与决策、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根据。

1.2.2评价原则
本项目属技术改造项目,根据项目特点,我们确定本次评价工作原则如下:(1)查清现有污染源与现存环保问题。

根据企业现有废水、废气验收监测资料对现有污染源的分析,通过对现有污染物治理排放情况、循环水利用情况、清污分流情况、环保机构设置与管理情况、排污口规范情况等的全面分析,明确企业目前存在环保问题。

(2)认真进行本项目工程分析。

分析其污染源强,贯彻“清洁生产”、“总量操纵”、“达标排放”污染操纵方针,算清企业生产的“环境帐”,核算项目实施后污染物排放总量。

在工程分析中,重点进行产污环节的分析,核定工程污染源强。

(3)弄清环境质量现状。

通过环境现状监测弄清工程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空气、声学环境现状,并对上述环境要素进行评价。

考核目前项目是否满足当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4)对工程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预
案,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5)对工程拟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经济技术论证,有针对性的提出污染防治计策措施。

(6)对项目环境经济损益进行分析,论述项目改造后的环境经济效益。

(7)通过评价,对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是否可行作出明确结论,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3.编制根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1989.1
2.26);
2.《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
3.9.1);
3. 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08.10.01修订;
4.《中华人民共与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
5.10.30);
5.《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水土保持法》(1991.
6.29);
6.《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10);
7.《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2.28修订;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号令;
9.国务院令第344号《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10.《中华人民共与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11.《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
12.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进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13. 《关于有效操纵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
环发[2001]56号;
1.3.2技术文件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7)国务院关于酸雨操纵区与二氧化硫污染操纵区有关部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
(8)国家经贸委等6部委局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9)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
(10)国家环保局、建设部环发[2001]56号“关于有效操纵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
(11)《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四川省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07〕39号)。

(14)《四川省食品工业“十一五”进展规划》
(15)国务院文件国发[2006]1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
(16)国家进展改革委员会与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实施〈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
1.3.3项目根据
(1)绵竹市经济局《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川投资备[51068310101402]0047号;
(2)绵竹市国土资源局关于绵竹红运酒业公司年产5000吨苁蓉保健酒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竹国土资[2009]223号;
(3)省财政局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国白酒金三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4.产业政策与当地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4.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 根据国家进展与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白酒生产线”属于第二类“限制类”。

“第十八条对属于限制类的
新建项目,禁止投资。

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者备案,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土地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环境保护、质检、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凡违反规定进行投融资建设的,要追究有关单位与人员的责任。

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同意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金融机构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支持。

国家有关部门要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


本项目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实行整体搬迁,使用先进国家专利技术“自动节能沸腾蒸锅进行升级改造”,搬迁后生产能力保持不变,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 国务院文件国发[2006]1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与原则,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依靠市场,因势利导,操纵增能,优化结构,区别对待,扶优汰劣,力争今年迈出实质性步伐,通过几年努力取得明显成效。

”四川省绵竹红运酒业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要,自行研究了一套保健酒生产加工技术,在原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搬迁升级改造,本次改造完成后,全厂基础酒生产能力仍为7000吨/年,项目建设符合国发[2006]11号文的要求。

(3)项目经绵竹市经济局备案川投资备[51068310101402]0047号审核,准予备案,符合产业政策。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要求。

1.4.2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国家进展改革委员会与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公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联合发出《关于公布实施〈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精神,该通知中“白酒生产与酒精生产(除燃料乙醇项目外)被列入国家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今后,凡是新建、扩建与改建白酒与酒精生产线需要新增用地的,各级发改委与国土部门一律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项目属于整体搬迁技改项目,用地位于什地镇共与村八组红运酒业二期预留用地,征地已于一期完成(见绵竹市国土资源局竹国土资[2009]223号文),符合现行国家产业政策。

因此,项目的选址符合当地规划,满足国家进展改革委员会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出《关于公布实施〈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的规定。

1.4.3选址合理性分析
项目所在地位于绵竹什地镇镇边。

距离绵竹市7.5km,距离德阳市市区25km,新增用地面积150亩。

项目东北面约150米为什地镇,东南厂界及
西南厂界紧邻绕镇路,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好,属于乡村环境,无污染型工业企业与矿山,习惯酒厂建设,不存在周围污染源对建设项目的制约因素。

受纳水体白沙泉由于地震原因目前已经干枯,当地居民饮用水源为地下水及自来水,受纳水体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

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该项目厂址选择合理。

1.4.4与当前能源政策的符合性
本项目使用较成熟的蒸粮蒸酒混蒸工艺,与单独蒸粮与蒸酒比较降低了蒸汽用量;生产冷却水循环利用率≥99%,有利于资源与能源的节约;底锅水部分用于抹窖,起糟黄水进行综合利用。

但是生产工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水平介于二到三级之间,符合当前的国家有关的节能降耗的政策。

1.5.评价所使用的标准
本项目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下:
1.5.1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环境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1.5.2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水排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
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

厂界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Ⅱ类;
施工噪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标准具体值见表1-1。

表1-1.评价所使用的标准及标准限值
1.6.拟建厂址周围环境介绍
项目所在地位于绵竹什地镇镇边。

距离绵竹市7.5km,距离德阳市市区
25km,厂区占地面积约150亩,距离原有厂址约500米。

项目用地东面为一期苁蓉保健酒灌装车间与不锈钢灌区,北面约150米远为电缆厂,西北面约10米远有一户农户,约50-60米远有7-8户农户,东北厂界临绕镇路处有6户农户;东南厂界与西南厂界紧邻什地镇绕镇公路,对面居住约31户居民。

项目所在地约1.5km处为白沙泉,由于地震原因,目前河道已干枯。

项目的外环境关系见附图。

1.6.1地表水及当地居民取水情况
地表水:项目受纳水体白沙泉目前河道已干枯,地震前要紧水体功能为行洪、农灌;
居民饮用水情况:邻近的居民饮用水源为地下水或者自来水。

1.7.操纵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1.7.1污染操纵的目标
根据本工程特点,我们在评价中要贯彻“以新带老、达标排放、清洁生产、总量操纵”的原则,操纵污染物使其全面排放达标,并满足当地区域总量操纵要求。

1.7.2要紧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本项目特点及拟建厂址周围环境情况,本报告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为: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什地镇居民、周围居民等;
环境噪声的保护目标:周围农户等人群聚居处等;
地表水:保障白沙泉评价河段的水体功能与水质类别不因工程项目的建设从而发生变化。

根据拟建工程厂址与周围环境敏感点关系,评价确定的保护目标见下表。

表1-2.环境保护目标表
除此以外,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根据法律法规需要特殊保护的敏感目标。

1.8.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因子
1.8.1地表水环境
1.8.1.1评价等级
项目建成后废水要紧是酿酒产生的冷却废水、底锅水及生活废水。

酿造分厂污水中污染物要紧是COD与氨氮,其成分属简单,与生活污水一起经污水
处理站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排入白沙泉。

白沙泉水域功能为行洪与灌溉,受纳水域属于Ⅲ类水域。

按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本次地表水评价属于三级。

1.8.1.2评价范围
由于项目受纳水体白沙泉目前河道已枯竭,本环评将不对白沙泉评价,仅对其废水接纳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1.8.1.3评价因子
根据污水排放特征与地表水环境特征,评价因子选择:pH、COD Cr、BOD5、SS、氨氮、石油类。

预测因子:COD Cr、氨氮。

1.8.2环境空气
1.8.
2.1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的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原则与方法,按如下模式计算出等标排放量。

P i=C i/C oi×100%
式中:P 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 i---使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
mg/m3;
C 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此次技术改造,原有厂区的40条生产线整体搬迁至新厂区,全部使用天然气或者沼气做燃料,淘汰锅炉,使用先进的国家专利技术“自动节能沸腾蒸锅”。

燃烧后烟气可直接经烟囱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达标排放。

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要紧是在窖池、甄酒产生的少量不凝聚蒸汽,该部分废气为水蒸气与酒精的混合物,以无组织排放形式排放。

另外就是加工粮食时产生的粉尘,这些污染物均属于间断排放。

因此,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判定如下表:
表1-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该工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为三级从简。

1.8.2.2评价范围
根据三级评价要求,并视工程环境具体情况,本次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含重建厂址在内的5×5km2范围内。

1.8.
2.3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因子为TSP、SO2;预测因子为TSP、SO2。

根据污水处理站异味情况划定卫生防护距离。

1.8.3声环境
根据(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的技术要求及规定的关于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即:
5.2.2: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规定的O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与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者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者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按一级评价。

5.2.3: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者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 dB(A)),或者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

5.2.4: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者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下列(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按三级评价。

本项目处在适用GB3096-2008规定的2类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项目噪
声源要紧是炉灶风机、水泵、进出车辆噪声,通过总平面合理布局,炉灶风机、位于封闭厂房内,水泵通过隔声降振措施处理后,估计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目标噪声级别值无明显变化,处于3dB(A)范围之内,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声环境应为三级评价,评价范围为厂界外100米内及邻近的噪声敏感点。

1.8.4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本项目在储运过程中要紧有风险性的物质是保健酒,要紧成份为乙醇,含量约为65%,明火能够点燃,化工手册中无基础酒的理化特性。

项目设不锈钢贮酒罐、吨坛等,共计约795t,折算成乙醇,即为516.75t。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关于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原则(见表1-5),本项目基础酒储存场构成重大危险源,确定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一级。

表1-4.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识别表
评价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与对事故影响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基础酒的特点,对项目提出风险防范、减缓与应急措施,尽可能将风险与危害程
度降至最低。

1.9.专题设置、评价重点
1.9.1.专题设置
1.企业现状概况
2.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
4.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
5.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风险事故分析
7.清洁生产、总量操纵
8.公众参与
9.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0.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1.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12.评价结论及建议
1.9.
2.评价工作重点
在深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以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风险为评价重点。

1.10.评价工作要紧内容
1.10.1.调查部分
a 调查评价区域及目前企业厂址周围区域基本情况
b 调查拟建项目外环境关系,评价区域内取、排水口情况,给出外环境
关系图,提出污染操纵与保护的目标
c 调查拟建项目区域污染源情况
d 收集调查拟建项目区域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
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有关情况
e 收集调查拟建项目区域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
保护等)有关情况。

1.10.
2.现状监测资料的获取及评价
a 收集地表水、地下水现状监测资料并进行评价
b 收集环境空气现状监测资料并进行评价
c 对声学环境进行现状监测并进行评价
1.10.3.评价成果
环境影响报告书
1.11.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与筛选
1.11.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与筛选
本项目在工程施工期间,将给当地环境造成如下影响:
施工建筑扬尘对局部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对施工区周围的声学环境有影响;施工废水及施工营地中的生活污水外排对水环境有影响;占用土地、工程开挖会引起局部的生态环境破坏;工程开挖产生的弃土弃碴若处置不当,可能造成局地水土流失,对局地生态环境有影响等。

但施工期的影响大部份是暂时的,在施工结束后受影响区域的各环境要素大多数能够得到恢复。

施工期的要紧评价因子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因子的识别与筛选见表1-5。

1.11.
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与筛选
工程建成后对营运期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要紧有下列几个方面:生产废水可能对地表水环境有影响;燃气炉灶烟气、生产车间粉尘可能对环境空气有影响;设备噪声、引风机、泵等对声学环境造成影响;槽渣、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处置不当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等。

工程营运期的影响是长期的,且部分影响是不可逆的,要紧的评价因素是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声学环境、固体废物及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及筛选见表1-5。

表1-5.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
1.1
2.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要紧分为三部份:①前期准备工作,现场工作;②现场监测与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与室内计算;③环评报告书编制与审批。

图1-1 环评工作技术路线图
2.企业现状
2.1.基本情况
四川省绵竹红运酒业有限公司位于什地镇,距离绵竹市7.5km,距离德阳市市区25km,厂区占地面积约27亩。

红运分厂原属大地红酒业,于2007年转让给曾维华。

现有固定资产590万元,职工342人。

通过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后,公司现有40排火生产线,已恢复到震前基础酒生产能力7000t/a 的规模。

红运酒业灾后重建工作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2010年6月通过并取得批复,但由于场地的限制,污水处理站、风险应急池等环保设施现并未建设,随着本项目的实施,遗留的环境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

一期项目建设内容要紧是苁蓉保健酒生产线,老厂区无苁蓉保健酒生产项目,因此,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要紧老厂的污染问题。

企业原有项目构成及要紧环境问题见表2-1。

表2-1.企业现有项目构成及要紧环境问题表
下表是企业2007 -2008年度的原辅材料表:表2-2.原辅材料消耗表
2.2项目原有“三废”治理措施及排放情况
2.2.1.废水的产生及治理
目前废水要紧有底锅水、地坪冲洗水、起糟黄水、生活废水、冷却水、锅炉房直排废水。

各类废水治理措施如下:
①蒸酒产生的起糟黄水要紧污染物是COD、BOD5、SS、NH3-N等,每天产生量约3t,全部用于窖池保护(养窖养糟、踩封窖泥、抹窖),不外排。

②蒸酒车间的底锅水要紧污染物是COD、BOD5、SS、NH3-N等,蒸酒之后全部排放,排放特征为间断排放,每天一排火约有0.15m3排放量,约为6m3/d。

通过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地表水域。

③冲酸阶段产生的酿造冷凝废水,要紧污染物是COD、BOD5、SS、NH3-N 等,约为109.76m3/d,进入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地表水域。

④蒸酒车间冷却水要紧污染物是SS,生产1t基酒约耗用4t冷却水,每天约耗用93t,其中50%用来润粮、母糟用水,10%用来做底锅水,多余部分通过沉淀后排放。

排放量约为37.3m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