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情公寓》看国产情景喜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爱情公寓》
看国产情景喜剧的发展□李文丽
《爱情公寓》是一部典型的情景喜剧。
该剧犹如一匹黑马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一经播出便深受年轻群体喜爱,使国产情景喜剧迈向了新的发展时代。
伴随着前三季的热议度和关注度,《爱情公寓》系列第四季也在寒假档亮相荧屏。
《爱情公寓》系列情景喜剧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介环境下吸引观众,赢得市场,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情节设置:以偶然代替必然,以碎片代替整体
《爱情公寓》故事情节设置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偶然性”,从剧中人物的结识方式就不难看出,整个剧情都建立在偶然性戏剧事件的基础上。
国外留学归国的展博在大巴上巧遇富家女婉瑜;胡一菲在工作中认识了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曾小贤;子乔和美嘉在为房租一筹莫展之时刚好碰上走错门的关谷。
自此,几位主角正式成为爱情公寓的房客。
偶然性的相识又导致了日后故事的发展,这种戏剧化的偶然性也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当代都市年轻人最常遇到的就是合租问题,有时合租对象是朋友同学,有时是陌生人,在同一屋檐下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
以此作为故事背景,便于观众迅速接受并及时融入剧情。
与其他的情景喜剧相比,《爱情公寓》更突出每集的独立性,甚至在每一
集中不同事件之间的连续性也很弱。
碎片式的情节设置割裂了对于整体的
追求,《爱情公寓》集中体现了多线并
进的叙事风格。
这种不连贯的多条线
索的情节设置,恰恰迎合了当代快节
奏生活状态下都市年轻人的收视心
理。
情景喜剧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人愉
悦放松,因而观众并不需要了解剧情
及人物,随意收看任何一集就可以达
到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目的。
独立的
故事、偶然的情节使《爱情公寓》的每
一集结局都有“反转”的效果,让人捉
摸不定,因而感到惊喜不断。
想比之下不难发现,传统情景喜
剧的情节设置通常是在喜剧的外衣下
包裹着“教化”的内核。
基本上可以概
括为:贪小便宜吃大亏,死要面子活受
罪,善有善报福有攸归,强调对于家
庭、亲人的责任感等。
而《爱情公寓》抛
弃了这些固有模式与观念,放弃宣传
教化,用表层和现象来取代深度和本
质,追求人物、时空、观念的平面化,使
其向世俗文化、商品文化、消费文化方
向发展。
形象塑造:人物真实,性格迥异
在《爱情公寓》中每个角色都有其
自身的弱点,没有英雄式的完美中心
人物。
如展博虽然是麻省理工毕业的
高材生,但面对爱情却胆小软弱;千金
小姐婉瑜生活无脑,可对于金融理财
却很精通;花痴女孩美嘉其实工作起
来勤劳肯干能吃苦。
以80后年轻人为
主要表现对象和接受对象,将这一人
群的集体性格特点投射于七位主角身
上,在性格迥异的角色中,观众很容易
找到自己的心理投射对象。
观众在被
剧中人物带动的同时,也会有似曾相
识的感觉。
另外,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该剧
力图把握真实感。
如一菲与展博虽是
姐弟关系但又异父异母,从侧面反映
了当下80后群体的家庭现状;子乔与
美嘉是曾经反目成仇的情侣,却也可
以为了“占便宜”共处一室,这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各种各样的
价值观取向。
而且,《爱情公寓》中的人
物均有各自独特的招牌动作及口头
禅,同时配以夸张的表情及黑色幽默,
这种对轻松、愉悦的视听享受的追求,
更符合当下年轻人近乎癫狂的集体狂
欢特征。
语言风格:幽默诙谐、个性化
情景喜剧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涉及
内容广泛,针砭时弊、讽刺调侃,而又
通俗易懂的人物语言。
《爱情公寓》中
的众多人物都有自己的专属语言,如
曾小贤的“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
贤”;展博的“我姐不是什么时候都是
女的”;美嘉的“一口盐汽水喷死你”
等,语言风格极具个性特色。
内容不仅
现实而且充满笑点,配合时下流行的
冷幽默,一针见血又恰到好处,这也是
本剧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
剧中经典
台词不胜枚举,如公交车师傅对不了
解国内生活的展博嚷道:“变态啊你,
要么刷卡,要么投币,要么滚蛋,扭什
么扭!”配以展博扭腰的尴尬动作,让
人忍俊不禁。
剧中配合不同的人物性
格,设计了不同风格的台词,如美嘉时
常出现“无脑状态”,就会说出“一七得
文艺直通车
热播冷评. All Rights Reserved.
2014/3
声屏世界
七,二七四十八,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这般无厘头的语句;性格彪悍的一菲,性格泼辣、言语辛辣:“冒烟的是我,不是雪茄”。
还有很多台词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件的调侃,如网络奸商的欺诈行为、猪肉涨价的问题……这些犀利的台词深深吸引了年轻观众,使得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整体表现:模仿经典模式,戏仿热门桥段
很明显,定位为中国版《老友记》的《爱情公寓》,整体架构是对这一美国经典情景喜剧的本土化复制。
同时,情节中穿插对其他热门影视剧的戏仿,并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历史事件与日常生活随意拼贴,制造出惊喜
的效果。
《爱情公寓》与《老友记》在人物和
场景设置方面都极为相似,同为一群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工作领域的年轻人,代表着都市中的几类人群,故事场景均为同一屋檐下。
沿用《老友记》的经典模式,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年轻观众的口味,在模仿的基础上融入国内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及社会事件,符合了年轻观众的观赏需求。
同时很多影视剧的热门桥段也被《爱情公寓》戏仿、拼贴于其中。
如七位主角进行故事接龙游戏,每个人按照各自想法发展剧情,将《无间道》与《色·戒》两部电影杂糅在一起,使故事变得游戏化、零散化,传统模式被瞬间颠覆与解构,符合了年轻观众的思维方式。
结语
《爱情公寓》的出现,让情景喜剧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以往的情景喜剧一般都以家庭为背景,试图打造老少皆宜的剧情以吸引最广泛的观众,但
过多的复制也使观众逐渐流失,明确的定位反而能够牢牢掌握部分群体的喜好。
《爱情公寓》系列情景喜剧的“建成”,让国产情景喜剧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也使我国的年轻人拥有一个自娱自乐的放松空间。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栏目责编:曾
鸣
参考文献:
1.金丹元:《“后现代语境”与影视审美文化》,北京,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2.温德朝:《戏仿:喜剧电影叙事的后现代策略》,《电影文学》,2008(5)。
3.张新刚,李强:《对中国情景喜剧发展现状的思考》,《电影评介》,2009(16)。
热播冷评
文艺直通车
. All Rights Reserved.。